446章 帮你一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政事堂的灯火,直到半夜都没熄灭。  

吏员们都已经下衙,值房却还留着人。  

“相爷,您还犹豫什么?康王府实在欺人太甚!您想放他们一马,他们倒是反咬一口,难道就这样让他们把您拖下水?”说话的是个年轻的官员,满脸都是气愤。  

常庸没说话,眼皮半垂,似睁似闭。  

年轻官员还要再说,被人阻止了“康王府不可等闲视之,且等相爷考虑清楚。”  

他急道“这还考虑什么?帝室血脉相关,身为臣子万万沾不得。康王世子意图把相爷拖下水,便是没有真凭实据,也要惹一身骚。到那时,相爷为了清名,怕是要自辞相位,致仕归乡。相爷,万万不能拖到那一步啊!”  

这…说的倒也是。  

此人思索片刻,反倒被他劝服,跟着说道“相爷,景林说的有理,是该早下决断。”  

“可是,康王那边…”另一位年长的官员心存顾虑。  

年轻官员不以为然“找事的是康王府,还不许我们还击吗?这事从头到尾,就是康王世子挑起的。最可恨的是,他们分明中了楼四的计,却来找相爷的麻烦,这哪门子的道理?”  

“对!就是这个!”那人拍掌,“这事分明是楼四做的,怎么就变成我们和康王府的过节了?如果我们跟康王府对上,是不是也等于中了计?”  

年轻官员一怔。  

“还是谨慎为好,康王世子倒罢,可他背后还有康王殿下呢!倘若我们斗得两败俱伤,岂不是被别人捡了便宜?”  

年轻官员想了想,仍然觉得不爽“那就任他们诬陷?眼下民情汹涌,康王世子急着脱身,定会揪着这件事不放。我们再退让,就危险了!”  

听他们争辩到这里,常庸骤然睁开眼,苍老的面庞上,目光沉沉。  

“相爷。”几人齐齐停下,等候他的决策。  

“这相位,老夫并不在乎。”常庸缓缓说道,“只是,老夫受先帝临终所托,守护江山,万不敢辜负圣恩。”  

所以,他还不想退。  

几人明白了他的意思,齐声应道“是,相爷。”  

天气越来越热了。  

池韫戴上帷帽,到茶馆喝茶。  

意料之中,又见到了俞慎之。  

她无奈地笑了笑,干脆招手叫他出来。  

茶馆就在巷口,池韫自然没坐马车,但俞家的马车停在外头。  

她不客气地坐上去,过了会儿,俞慎之嘟嘟囔囔地上来。  

“你现在是有夫之妇,这样不合适…”  

池韫一边打着扇,一边含笑看他“那俞大公子成天来找我,就合适了?”  

俞慎之闭嘴了。  

池韫瞅了他两眼,道“你有事要说,为什么不去找楼晏?非要来找我。”  

俞慎之垂头丧气“我倒是想找他,可见了他又觉得说不出口。”  

“哦。”池韫明白了什么,点了点头。  

俞慎之瞪她“你哦什么?”  

他自己还不明白呢,她就明白了?  

池韫笑眯眯“你害羞了。”  

俞慎之一口气没上来。  

害羞个鬼!会不会说人话?!  

“不跟你扯了,你想说什么?”池韫又一本正经。  

俞慎之觑了眼外头,压低声音“其实,我是代祖父来传话的。”  

俞老太师?池韫正色问“什么话?”  

“适可而止。”俞慎之盯着她,慢慢道,“乍看起来,楼四官位渐高,权柄日重,可你要知道,这只是空中楼阁,你们的靠山,不稳。”  

大长公主自身难保,北襄王府又断绝了关系,楼晏最大的依凭,还是皇帝。  

然而皇帝手中并无多少实权,别人真要狠下心来对付他们,就很危险了。  

池韫合手向他施礼。  

“你这是干什么?”俞慎之想躲开。  

“表示感谢啊!”池韫拿起帷帽,“有劳你给老太师带句话,就说我们知道了。”  

“哎…”  

俞慎之看着她下了马车,再次进入茶馆。  

好半天,他喃喃自语“知道了,但不会收手是吧?真是两个混蛋…”  

想是康王府吃到了舆情的苦头,那本名册一出现,他们立刻大肆宣扬,将矛头指向常庸。  

承元宫埋药案峰回路转,茶馆里议论纷纷。  

“难怪查了这么久,没半点线索,原来跟…有关啊!”到底涉及首相,说的人含糊了过去。  

也有不怕事的直言不讳“几十年前的事就算了,上次承元宫修缮,算来不过四年,居然就查无实证,里头没鬼才奇怪!”  

“如果不是钱相拿出名册,这事估计就不了了之了吧?政事堂主理,大理寺与刑部联手办案,办成这个样子,真是难以想象。”  

“涉及自家人,常相怎么会放手让大理寺和刑部去查呢?”  

池韫听到这里,抬头向角落看去。  

那里坐着两个文士,接收到她的眼色,其中一个“刷”地打开折扇,大声道“诸位说的都有道理,不过里头有一个疑点,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  

众人纷纷把目光投过去,有人问“这位先生,什么疑点?”  

文士挥着扇子,侃侃而谈“承元宫埋药,针对的是陛下的子嗣,这对常相有何好处?”  

大家一听,是这个道理。身为臣子,为何要去害君上的子嗣,闲得慌吗?  

人群中,有人见风向不对,连忙出来辩道“谁说没有好处?君王无嗣,可不就由着首相把持了?”  

立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