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章 迟了一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书房的门被小心翼翼地敲响了。  

康王世子正按着一个婢女,闻声怒喝:“滚!”  

安静了一瞬,亲信幕僚的声音响起:“世子爷,老朱回来了,他在佛塔发现了一些东西。”  

康王世子深吸一口气,终于还是忍了下来,推开那婢女:“出去!”  

婢女不敢呼痛,急急系好腰带,应了声是,便开门出去了。  

幕僚们知道康王世子的脾气,只有最亲近的那个,陪着密探老朱一起进来。  

“世子爷。”  

康王世子衣裳半披半露,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道:“有事快说!”  

不知道他现在气不顺吗?还来烦人。  

老朱禀道:“世子爷,属下去了趟光明寺。”  

康王世子目光狠狠瞪了他一眼。  

哪壶不开提哪壶!还专门往他伤口上洒盐了。  

老朱硬着头皮继续道:“属下将佛塔上下,仔仔细细查了一遍,发现二楼溅了一滴血迹。”  

康王世子一愣:“什么意思?”  

“那血迹是新的,也就是说,您带人闯进佛塔的时候,有人藏在楼上。”  

康王世子猛地站起来:“你说什么?”  

“我们中计了。”老朱道,“萧将军没有撒谎,跟世子妃相会的另有其人。有人引萧将军去佛塔,用金簪在他身上制造出同样的伤口,然后把那个姜世安藏在楼上,等我们出了佛塔,他们安然离去。”  

康王世子脸色乍青乍白。  

既然能把姜世安带走,那么捏造假证据,也不是什么问题。  

他按了按额头,过了一会儿,说道:“明天把萧达捞出来吧。”  

亲信幕僚道:“世子,还是今天就去吧。拖久了,怕夜长梦多。”  

康王世子想了想,点头同意了。  

他心里有点不得劲。  

冤枉了萧达,偏偏吴氏那个贱人又是真的出墙了,连个出气桶都找错了。  

“那个姜世安的来历,查了吗?”  

老朱回道:“给属下几日时间,既然知道他的姓名身份,应该不难查。”  

康王世子点点头。  

“下去吧。”  

“是。”  

康王世子独自坐了一会儿,这口气还是消不下去。  

可是方才那件事被打断,他又没了兴致。  

最后,他还是起身穿好衣裳,去了后院。  

过了片刻,他在一面墙边停下。  

里头传来小县主的哭闹声,一声声喊着要母亲。  

以前,他最疼女儿,只要稍加皱眉,他就会百依百顺。  

可是现在,他心里只有厌烦。  

吴氏既然跟男人私会,为什么带着女儿?  

那个姜十,为什么好像是冲着阿昀来的?  

康王世子一桩桩想起往事。  

阿昀出生的时候,他成婚不到十月。稳婆说,小孩子出生,差个十天半个月是常有的事。  

然而阿昀长得壮实,一出生眼睛就乌溜溜地转。  

他那个没脑子的母妃看了,脱口而出,像是在肚子里多养了半个来月。  

那会儿,他嫌母妃不会说话,现在想想,说不定这才是事实。  

还有成婚那晚,吴氏羞涩,屋里只留了一对龙凤烛,幽幽暗暗的看不真切。  

父王看重他,少年时多有约束,只在婚前教导了房事,那会儿他还不大懂,也想不起来是什么情形。  

当时给她请脉的太医,好像也不是府里常用的…  

以前他从未想过,现在细细思索,有太多空子可以钻。  

如果阿昀真不是他的女儿…  

康王世子冷笑一声,转身离开。  

夜幕还未降临,萧达的认罪书就呈到了御案上。  

皇帝惊讶:“这么快?”  

他还以为这样的案子,少说也要个把月才能理清。  

楼晏淡淡含笑:“这几年,臣见陛下对萧达多有不满,故而早早收集了证据。”  

皇帝面露赞赏:“先帝曾经与朕说过,一个臣子,能做好本职之事,便算合格。要是事事周全,就是能臣,可以托付要事。如果还目光长远,做数年之计,则是良臣,足以托付江山。楼四,朕没看错你。”  

他浑然忘了,先帝还跟他说了一句话:倘若有人事事合你心意,挑不出一丝错,那就要小心了,多半是个巧言媚上的大奸臣。  

皇帝翻了翻卷宗,越看火气越大:“这个萧达,居然做了这么多恶事!”  

楼晏拱了拱手:“陛下息怒,他以后做不了。”  

皇帝点点头,说道:“既然证据确凿,那就判了吧!你说怎么判好?”  

楼晏已经打好腹稿,当下一一念给皇帝听。  

皇帝依言写下,盖了印后交给他。  

楼晏捧着厚厚的卷宗,禀道:“事不宜迟,臣这就是送到政事堂去。”  

“去吧。”  

“臣告退。”  

康王世子听下属来报,皇帝命楼晏主审,觉得事情不对了。  

他立刻换了衣裳进宫。  

好险赶在宫门关闭之前,见到了皇帝。  

他张口就说:“陛下,萧达那件案子,或有疑点,还请慢审。”  

皇帝惊讶地看着他:“大哥说什么?萧达的案子没有疑点,他自己都认罪了。”  

“什么?”康王世子大吃一惊。  

皇帝说:“认罪书都写了啊!朕已经批复,交给政事堂了。”  

康王世子脑袋“嗡”的一声。  

这才一天,不,一天都没到,这么大的案子就结了?  

这是谁干的?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