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章 酒后真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楼晏赶到时,大长公主和北襄太妃都醉醺醺的。  

他诧异不已:“这是怎么回事?”  

池韫无奈地笑笑:“你看到了,喝多了。”  

说着,吩咐宫人:“去煮解酒汤,别让外头的人知道。”  

号称清修,却偷偷喝酒,让人知道实在不像话。  

楼晏头疼:“我还以为她们是冤家…”  

“冤家也分很多种,显然她们只是嘴上不饶人。”池韫叹了口气。  

平常看大长公主,挺稳重的一个人,哪知道和北襄太妃碰一块,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梅姑姑笑道:“太妃娘娘少时养在宫中,与殿下一起长大。说是彼此看不顺眼,可心里都很信任对方。少年情谊,可堪一生啊!”  

楼晏与池韫,对这句话颇有感触。  

他们俩,说起来也是少年情谊。  

倘若先太子还在,应该也是如此吧?  

那边,北襄太妃指着大长公主痴痴笑道:“刚才看你穿道袍的样子,我差点笑出来。想当初,骊阳公主肆意骄横,见谁打谁,现在居然关在道观里,装出一副清修的样子!哎呦,笑得我肚子疼,英宗皇帝、先帝都不敢惹你,现下一个毛头小子,倒把你管得服服帖帖的。”  

大长公主倚着桌案,神态迷蒙:“你懂什么?父皇和皇兄纵着我,是因为他们心中爱重我。现下受这些委屈,不是怕那个毛头小子,而是爱我的人已经不在了…”  

北襄太妃听得这话,不禁收了笑,渐渐露出悲色。  

大长公主又给自己灌了口酒,说道:“人啊,之所以能够放肆,是因为有爱你的人纵容着。他们撑出了一片天,所以我可以做个骄横的公主。你当我这些年窝在这里,真是怕了那小子?我是难过啊!爱我的人都走了,不会再回来了…”  

说到这里,她的眼泪簌簌而下,却又一声不出,只端起酒杯灌下一大口。  

她这一哭,北襄太妃也被勾起了伤心事。  

“爱我的人…”她眼里也慢慢流下泪来,“你以前总说我脾气古怪,还不是一样的道理?霍家满门战死,只剩我一个孤伶伶的,我总不愿意接受自己被抛下的现实。后来嫁到北襄,终于觉得自己有了亲人,结果他又…”  

大长公主安慰:“你看,你只是死了一个丈夫,我可是丈夫哥哥侄儿,一次死个干净,一个对三个,比你惨了吧?”  

北襄太妃呆呆道:“…有道理。”  

这番对话,听得池韫三人哭笑不得,又跟着伤心难过。  

楼晏叹了口气,上前道:“母妃,我来接你了。”  

北襄太妃推开他:“你谁啊?一边去!”  

池韫道:“义母和太妃难得故人相见,就由她们去吧!醉一场哭一场,未必不是好事。”  

“是啊。”梅姑姑怜惜地看着她们,“殿下已经许久没哭过了,其实奴婢知道,她心里很难过。”  

这话说得楼晏也跟着难过了。  

三年前父王去世,也没有留给母妃哭的时间。  

为了北襄的未来,为了他们兄弟俩,她只能逼着自己从悲痛里跳出来。  

“你们出去走走吧,这里有我,保证好好照顾她们。”梅姑姑说。  

池韫看着互诉衷肠的两个,扯了扯楼晏的袖子:“我们别在这里碍事了,走吧。”  

楼晏迟疑了一下,默默跟着她出了屋子。  

两人站在廊下,看着已经显得凋敝的园子。  

“父王和母妃很恩爱,我和大哥,从小就觉得,像他们这样,就是最好的夫妻。”楼晏轻轻说道,“我们从来没想过,他们会分开得那么早。”  

白头偕老,子孙满堂。他们只做到了一小半。  

头发还没有白,孙儿才刚刚见到,就这样天人永隔了。  

池韫也很难过。  

她想起自己不在的那三年,轻声问:“那你呢?如果我再也没有回来,你会怎么样?”  

楼晏过了很久才回答:“不知道。”  

这三个字的回答,听起来更让她难过。  

好像未来,一点也不重要似的。  

池韫不禁伸出手,握住他的。  

还好她回来了。  

楼晏扭头笑了笑,将她的手握得更紧了一些。  

到了傍晚,睡过一觉,又喝了醒酒汤的北襄太妃终于清醒了一些。  

眼看天快黑了,楼晏不敢再耽搁,接了北襄太妃回去。  

走的时候,北襄太妃还一个劲地嘀咕。  

“急什么啊!再留一会儿呗!连顿饭都没吃上。”  

楼晏哭笑不得,哄道:“以后有的机会,下次我陪您来。”  

这才把北襄太妃给哄住了,出了兰泽山房。  

池韫进屋,就见大长公主散着头发,撑着脑袋发呆。  

见她进来,说道:“那老太婆走了?”  

池韫应了声,问她:“您觉得头疼?”  

大长公主摇头:“还好,就是困。”  

梅姑姑端着醒酒汤进来,说道:“您可别再睡了,这会儿睡下去,半夜就睡不着了。先喝碗汤,出去散散步,回来用饭,等入夜再睡。”  

大长公主答应一声,顺从地喝了醒酒汤。  

梅姑姑道:“小姐,您带殿下出去走走吧?”  

“好。”池韫扶着大长公主起身,叫来侍婢帮她束好头发,便领着她到花园里散步去。  

大长公主已经醒过神来了,一边走一边道:“本宫这是被霍如丹坑了吧?怎么就答应帮她报仇了呢?”  

池韫笑着说道:“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