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章 当街审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府尹心里骂娘。  

现在的读书人怎么回事?油滑成这样,读的什么书啊!  

听听这话,拿他的名声来要挟他,还说得这么诚恳,这叫他拒绝不是,不拒绝也不是。  

“诸生,”府尹按下脾气,好声好气地劝,“公堂威严,当街审案,未免失之体统…”  

一句话没说完,易装改扮的寒灯,挤在人堆里喊道:“大人这是不敢吗?”  

府尹一口血!  

能不能让人骗完…不是,说完啊?  

但这句话,已经把大家的疑心撩起来了。  

“大人,我们又不干别的,就是听您审案,这都不行?”  

“是啊!大人,我们保证,只提出合理的疑问,绝对不会扰乱公堂秩序。”  

“府尊,您的公正严明,就是最大的体统。”  

寒灯再次喊道:“请大人当街审案,主持公道!”  

旁人受了引导,纷纷跟着喊:“请大人当街审案,主持公道!”  

这些读书人!  

几句话下来,府尹发现,自己已是进退两难。  

前面说他不敢,后面又软语恳求,什么话都让他们说完了,自己说什么?  

“大人。”师爷凑上来,小声道,“您再拒绝,恐怕会激怒他们。这么多学子,闹不好了要上达天听啊!”  

府尹无奈,只得松了口:“也罢,既然你等一再保证,本官就从了你们的心愿。只是,你们要记住刚才的话,不许扰乱公堂秩序!”  

“大人放心,”戴嘉出声,“要是有人这么做,学生第一个站在您面前!”  

“学生也是!”  

“大人放心吧!”  

差役搬了桌椅出来,府尹往上一坐:“带嫌犯!”  

池璋等人终于出了府衙,看到外头这么多人,也震惊了。  

“池二!”戴嘉喊道,“我等来此,为你们见证。倘若真是你们恶意伤人,今日无论府尊如何判决,我等都无二话。倘若你们是被冤枉的,那我们拼着功名不要,也要上告申冤!”  

“对!”寒灯嚷道,“要是萧家仗着权势,污蔑你们,我们为着天下士子,也要为你们争个公道!”  

这句话引起了学子们的共鸣:“正是这个道理。”  

读书人的清白,何其重要?他萧家随意诬蔑,就想毁人前程,天下士子谁看得过去?  

府尹想擦汗。  

这谁啊!句句戳人肺管子,也太毒了!  

得了,他也不折腾了,赶紧把证据甩完拉倒。  

府尹一拍惊堂木:“肃静!带原告!”  

萧府的管家被带了上来。  

那管家原以为,这差事很简单,岂料公堂突然挪到外头来,被这么多学子虎视眈眈地盯着,不禁心里发毛。  

不会出意外吧?他在心里嘀咕。再想想,心又定了些。  

有府尊大人站在他这边呢,怕什么?再说,他们想翻案,找得到证据吗?  

对方见过礼,府尹道:“堂下何人,所诉何事?”  

萧府管家禀道:“小人萧志,是禁军统领萧将军的管家,奉主人之命,诉池璋、孔蒙、常禹…等人,蓄意谋杀我家公子性命。诉状已经上呈,请府尊大人阅览。”  

听得此言,众学子脸上露出愤怒之色。  

先不说萧廉是不是他们打的,光这句话,就够阴险的。  

什么叫蓄意谋杀?明明是打群架掉进水里,哪怕真是因他们之故,也是误伤。  

从误伤到谋杀,仅仅两个字,性质完全不同。再加上蓄意二字,当真恶毒!  

然而萧志嚣张惯了,完全没有体会到学子们的情绪,继续道:“另外,证人证词,我们也呈上了,请府尊大人过目。”  

府尹在心里叹口气,后悔自己接下这个人情了。  

萧家到底发家太晚,这管家竟如此没有眼色。  

罢了,尽力为之吧。  

书吏拿出状纸,将内容一一朗读。  

众学子越听越是气愤。  

什么叫颠倒黑白?明明只是意气之争,却说成蓄意谋杀,而且手段十分凶残,早就拿了船桨在手,专门等萧廉出来拍在他脑门上。  

念完状纸,又上证人证词。  

“大人!”戴嘉出声,“这些船工,虽然不在下仆之列,可生计都握在他们手中,证词如何可信?”  

萧管家正要开口,就被府尹截断了。  

“别着急,下面还有。”  

说着,又命差役带上证人。  

这次却是位游客。  

他瞧着斯斯文文,自称是外地来的商人,出事当晚,正好在长乐池游玩,离出事的两艘船不远,看到了萧廉被打的一幕。  

戴嘉质问:“当时船头挤着那么多人,你如何能肯定,是蓄意为之?”  

这商人神色从容,回道:“因为,萧公子当时还没有走进人群,就被人踢了一脚,使之扑跌在船舷上,随后那一桨拍过去,才把他给打下船的。若不是蓄意为之,怎么挤在一起的没事,他这个还没过去的,反而遭了殃呢?”  

戴嘉卡了一下。  

这个,他还真没留意。  

萧志立刻作证:“大人,我家公子腿上还有淤青,可以证明,当时确实被人踢了一脚。”  

府尹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  

池璋出声:“大人,学生请求自辩。”  

府尹点点头:“准了。”  

池璋看着那商人:“照你的说法,我们有两个人动手了。一个人踢了萧廉,另一个拿船桨打了他,对不对?”  

“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