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章 谁中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到乡试那天,贡院人头攒动。  

学子们一遍遍地检查考篮,家人一遍遍地叮嘱。  

三夫人拉着儿子道:“别紧张,好好考就是。你年纪又不大,真考不中,咱们三年后再来。”  

池璋哭笑不得:“母亲,别人都盼着考中,就您说泄气的话。”  

三夫人理直气壮:“本来就是嘛!你这个年纪,大多去陪考的。”  

十七八岁考中举人,放到哪里都是少年英才了。三夫人自知儿子不是什么天才人物,就没做过这样的梦。  

三老爷也道:“认真看题,好好答卷,习惯习惯考试的氛围。连着考好几天,吃不好睡不好,可不容易熬过去,你别太自负。”  

池璋点头称是。  

于是又清点了一遍考篮。  

另一边,二夫人也在叮嘱池琰,说的却是:“你可得好好考,这半年咱家什么境遇,你是知道的,外头都看不起咱们!等你考中了,我看他们有没有脸上门!”  

池琰不耐烦:“知道了!娘你别吵,我在默诵,都让你吵忘了。”  

“好好好,”二夫人忙道,“不吵你,不吵你。”  

正说着,絮儿来了。  

她笑着给两家人施了礼,各递过去一个香囊:“我家小姐惦记两位公子,命奴婢送如意香囊来。两位公子带着进考场,定能提神醒脑,高中桂榜。”  

三夫人喜滋滋地接过:“哎呀,有劳你了,还特意送来。”  

池璋也道:“替我谢谢大妹。”  

说罢,他接过香囊,挂在身上。  

二夫人也露出笑容,说了几句客气话,将香囊塞给池琰。  

时间差不多了,池璋池琰提着考篮,进入贡院。  

池璋顺利通过检查,进号房去了。  

池琰检查的时候,犹豫了一下,把香囊扔在了收缴处。  

因为两位公子要考试,今年的中秋囫囵着过了。  

全家人心不在焉,到考试结束那天,站在贡院外望眼欲穿。  

眼看人都走得差不多了,都不见池琰和池璋,二房三房急了。  

“怎么还没出来?不是遇到什么事了吧?”  

“刚才抬出来好几个考晕了的,该不会…”  

“呸呸呸!别乌鸦嘴!”  

终于,池璋扶着池琰出现了,两家人急忙围上去。  

“阿璋,你没事吧?”三夫人忙问。  

池璋摆摆手,有气无力:“没事,就是太累了。”  

号房的条件,谁见谁知道。吃睡都在那里,连澡都没得洗,越到后面越难熬,各种难闻的气味混在一起,再加上睡眠不佳,大小伙子熬下来都要脱层皮。  

池琰的脸色更难看,眼睛都发直了。  

但他这样,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太累,而是考题。  

当他看到策论的题目时,脑袋哄哄作响。  

那题目,竟和池璋给他的猜题集差不离!  

像他们这样的优秀学子,前面的经义题,不过是照本宣科,拉不开差距。后面的诗赋论、策论才是影响成绩最大的因素。  

尤其策论,近年越来越看重了。  

池琰怎么也没想到,池璋送来的猜题集,居然是真的。  

反而他向先生求来的,八竿子打不着。  

可现在后悔也晚了,再加上考到后面,精神不佳,最后写的什么,他都不记得了。  

想到这里,他看了眼池璋。  

怎么这小子还挺精神的?  

却听池璋道:“多亏了大妹的香囊,里头放了提神的药粉,时不时闻一闻,舒服多了。对吧,大哥?”  

池琰一僵,想到那个被他扔在门口的香囊…  

“大哥?”  

池琰只能含糊应一声。  

“先回家,先回家。”三夫人张罗,“瞧瞧,都考瘦了一圈。”  

回家后,池璋好吃好睡,歇息了两天,孔蒙和戴嘉来了。  

戴嘉个大嘴巴,进门就喊:“池二,你落榜了吗?”  

池璋呸了一声:“卷子都没批完,你就咒我落榜!”  

戴嘉嘻嘻笑道:“要不你怎么不去书院对题?”  

池璋说:“累的,脑子不想动。”又问他们,“你们呢?考得怎么样?”  

戴嘉一摊手:“你知道我什么水平,能考个秀才就不错了。”  

孔蒙老实回答:“我把答卷默出来给先生看了,先生说答得中规中矩,中不中在两可之间。”  

池璋道:“我也差不多吧。”  

戴嘉问:“你那个猜题集,是哪里来的?居然猜得差不多,我这回考得很顺,可惜文采不行,诗写得乱七八糟,经义题也答错了几道。唉,可惜错过了机会。”  

池璋笑嘻嘻:“不告诉你!”  

“你说你把猜题集又送给你大哥了?看来他要中举了,啧啧啧,十七岁的举人,到时候尾巴还不翘到天上去。池二啊池二,你可真是够好心的,到时候被他踩在脚下,看你后悔不后悔!”  

池璋满不在乎:“大不了三年后再考,怕什么?”  

就像三夫人说的那样,十几岁中举本就少有,他熬得起时间。  

而且他考得顺利,自觉水平大有提高,这次有了经验,下次再考,把握就大了。  

二十岁过乡试,也不晚啊。  

说罢,三人把考试的事抛到脑后,出门玩去了。  

三老爷和三夫人也没放在心上。  

池璋从小到大什么成绩,他们心里清楚,想要一次中举,可能性不大。  

再说,三老爷自己费了好大的劲,也就考了个举人,也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