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章 她算好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三恭恭敬敬地上了香,又捐了大笔的香油钱。  

青玉谢过他:“花神娘娘金身尚在,且善人现下刚挣回本钱,重塑之事不必急于一时。不如您先拿着钱回乡走货,等年底再来,到时候手头宽裕些,我们也刚好要修缮。”  

刘三呵呵直笑:“仙姑真是慈心善念,多谢体谅,多谢体谅。”  

便命人留下礼物,先行告辞离开。  

他一走,便有一大群人涌进来,七嘴八舌地叫道。  

“仙姑,我要求签!”  

“我也是我也是!”  

“我先来的,你们往后捎捎!”  

“说什么呢?你不就站前面一点吗?”  

“就是,你刚才也没要求啊!”  

青玉身边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只得连连告罪:“各位善人,对不住了!花神签一月只能中一次,这个月已经没有了,请下个月再来!”  

“这么小气干什么?我们给香油钱!”  

“就是就是!”  

青玉苦笑:“这不是香油钱的事,花神娘娘的签有神力的,一个月只有一支,多了就不灵了。”  

“对对对!”涵玉帮腔,“花神娘娘神力有限,要是你一支我一支,就把娘娘累垮了,怎么会灵呢!”  

香客们一哄而散。  

“这话有道理。”  

“下个月再来,下个月再来。”  

涵玉目瞪口呆:“哎,你们…”  

就算不能求签,好歹上个香啊!  

“师姐。”涵玉进入后殿,殷勤地奉茶过来,“你都干了好一会儿了,先歇歇!”  

池韫瞥了一眼,心里好笑,顺了她的意。  

“好啊!”  

她摘下手套,拍掉袖子上沾的香粉。  

涵玉非常狗腿地过来给她捏肩,虽然手艺生疏,但心意可嘉,她就不计较了。  

“你想问什么?”  

“呃…”  

“有话就说。”  

涵玉立刻道:“你是怎么算出来,他只要半个月就能翻身的?”  

池韫饮了口茶,向她伸出手。  

涵玉立刻把那张翻了很多遍的邸报递过来。  

池韫翻开,指着其中一条:“这个你已经知道了,运河要清淤,所以接下来几个月,货运会变慢。冰帛产于南方,一时运不过来,眼看夏天到了,价格只会涨不会跌。”  

她又翻了两页,指着另一条:“康王妃进京,算算时间,差不多十来天就到。这位王妃的性格,只要稍加打听就知道。她是最讲排场的,尤其眼下…”儿子当了皇帝,“…所以,她一进京,定然会大肆收购,越是贵重稀罕的东西,越是能卖高价。”  

涵玉懂了。  

“原来是这样啊!之前觉得很神奇,现在知道原因了,又好像挺简单的。”  

池韫笑:“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很多事,只要入了门,就容易了。”  

涵玉若有所思。  

“听起来简单,但要算准这一点,也不容易。首先,平日要多关注外头的事,比如康王妃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原来有哪些事迹,摸透性格,才能预估后事。其次,邸报上的消息不能漏,漏了说不准就有意外。最最重要的是,用的时候你要想得起来。”  

池韫笑眯眯,拍拍她的头。  

涵玉喃喃道:“可是不对啊!”  

“哪里不对?”  

涵玉道:“师姐你算得到冰帛会涨价,如果自己买了来,岂不是大赚一笔?为什么要给别人挣?”  

池韫哈哈大笑,说道:“所以说,钱有什么稀罕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好好读书,不会有错的。”  

说着,她跟絮儿说:“东西收一收,咱们回去了。”  

“是,小姐。”  

涵玉看着她出了司芳殿,喃喃道:“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师姐当初不跟叔婶争产,那些钱算什么嘛…”  

青玉也道:“我也算是明白了,以前怎么教你都不管用,大师姐用事实教你一下,就乖了。”  

“师姐!”涵玉撒娇。  

青玉笑出声来:“你不是要学看相吗?听大师姐的话,认真看书去。”  

“哦…”  

凌阳真人耳边嗡嗡作响,全是弟子一句句的禀报。  

“那个商人,他真的翻身了!”  

“徒儿打听过了,他先前确实熬不下去了,只能住在车马店。三天前,康王妃回京,他忽然出门拜访各家商行,我们原以为,他想把手里的冰帛出手了,没想到他是借钱去的!”  

“他把身上所有能抵押的东西都抵押了,借了一笔钱,把市面上能见到的冰帛都买了。”  

“别人都以为他疯了,结果就在昨天,康王府放出话来,说要收购布匹,尤其是冰帛,因为收不到,足足翻了三倍的价!”  

凌阳真人苍白着脸色问:“所以,他把冰帛卖给了康王府?他怎么敢?康王府要的东西,他敢卖高价?”  

“不!”弟子回道,“他没有卖给康王府,而是找上了另外几家商行。那些商行想讨好康王府,出了更高的价钱!师父,师父!”  

凌阳真人摇摇欲坠,过了一会儿,才把因果理顺。  

如今的康王府,如同烈火烹油,有无数的人想讨好。  

那位可是皇帝的生母!只要得了康王府的青眼,以后在京中的生意岂不好做?  

区区一个行商,自然不敢高价卖康王府东西,但他可以卖给想讨好康王府的人。  

如此一来,既能坐地起价,又不用得罪康王府。  

安安生生,钱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