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不与凡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诸天大道宗消失的女神像第856章不与凡同哗啦啦!  

风起云涌,万万里长空尽成一片翻滚的云海,无尽光芒自天而落,照破云霞万朵,挥洒光明于人间。  

此处,已是距离地面超过三千里的高空,罡风凌冽,足以撕裂钢铁去,气温寒冷,吐气成冰。  

如此高度,除却灵禽修士之外,等闲飞鸟都不能触及此处。  

然而,在这本该人迹罕至的高空之上,却坐落着一方莫大的城池。  

如同天柱般矗地拔天的巨峰自地起,直通云霄之上,山峰之巅,一座绵延浩大,恢弘肃穆的巨城坐落于云海滚翻之间。  

此城大且方正,宛如一方大印烙印在此方虚空,遮天蔽日一般,莫大的阴影垂流间,不知遮盖了多少万里灵田。  

这是一方,天空之城。  

这是大周帝都之所在,其中,坐落着傲视天下的大周帝庭中枢。  

若有人能自上而下望去,就会发现,此城巨大无朋,内中一切建筑都远超寻常城池大小,如同上古巨人生活的城池。  

寻常人在其中,渺小如蚁,行走顾盼之间,自会生出莫大的敬畏来。  

这是一方恢弘肃穆的宫殿,其外甲士林立,其内寂静无声,唯有如同实质般的精纯灵气如烟般流动着。  

其内,无有光芒。  

“五色现,天地崩”  

某一刻,宫殿之中传出低语呢喃之声,旋即,又消散在阴暗之中。  

继而,十数丈之高的殿门被一下推开,一道道精纯的宛如化出灵智的灵机外泄出殿外。  

烟火之气一时大作。  

可见得那精纯精气外泄,一众看守殿堂的精锐甲士却全都心中咯噔,如见蛇蝎一般。  

虽不退,面色却不由的大变,忌惮已极,似乎那精纯已极的灵气乃是世间最为可怖的毒药。  

幽冷枯寂的宫殿之中,纹龙黑靴踩踏在冰凉的地板之上,发出清脆响声。  

冕旒之下,眸光冷漠而又无情。  

一袭赤金帝袍的龙行易推开殿门,自光芒之中踏入殿堂之中。  

高天之上,阳光炙烈,可这大殿却好似隔绝了一切光阴一般,哪怕殿门已经被打开。  

哪怕已然有人走了进来。  

卡那如瀑如潮的光芒,却始终停留在大殿门前,泾渭分明到了一个极为可怕的地步。  

内外,似是两个不同的次元世界。  

龙行易面沉如水,缓步踏入宫殿,随其脚步落地,就有蜂鸣之声大作,重重虚空随之显现于前。  

那层层虚空在此处汇聚堆积,随其一眼望去,似可见其下千百重虚空流转更迭。  

若不知根底者,纵踏入此间,一个不小心行差踏错,不但无法踏入此方宫殿,甚至可能迷失在虚空之中。  

似乎这一间宫殿之中,有着诸多次元虚空在此交汇。  

龙行易负手而行,未多久,驻足于宫殿最中央,一切虚无混洞的中心停下脚步。  

眼前,黑暗如潮,目不能视,却无法阻挡龙行易的目光。  

他静静的看着面前那一方古老青铜鼎,许久之后,伸出一指,轻轻一点。  

一缕淡青色微光在黑暗之中缓缓亮起,初时不过一点,旋即汇聚成团,又徐徐拉开。  

宛如一团拉伸开来的线团,未多久,已然在那巨大的青铜鼎之上,化作一方纵横七十三,如同棋盘,又好似大能者收拢天地痕迹,将大周疆域缩小亿万万倍而成的沙盘幻影。  

其上山川草木,高原平谷,诸般城池野地星罗棋布在各处,栩栩如生,清晰可见。  

赫然是包括大周中枢所在的大周七十二道疆域。  

其上诸般景象栩栩如生宛如真实,拉近去看,甚至可以看到那诸般城池之中迎来送往的细密人影。  

漠然看着面前的大周堪舆图,龙行易眸光微微一动,沉声开口:  

“西北道,幽州!”  

哗啦啦青光如水,哗哗作响,堪舆图上,那对应西北幽州之地的那一角顿时泛起氤氲。  

眨眼之间,就有诸般景象由远而近,由小到大,无比详细的呈现在龙行易的眼前。  

“五色神光”  

龙行易微微自语间,画面之上的景象又是一变。  

本已是大日高悬之天随之一变,似时空逆流,转瞬已再回夜幕星天之下,再现昨夜两人交手之象。  

大周堪舆图,乃至坐落于前朝大夏青铜鼎之上的中枢至宝,其上有天下河川,更可监控天下动静。  

甚至随其念动,可以将多日之前的景象重现,分解,从最为细微渺小的时间刻度开始分析一切。  

“出手之人,究竟是谁”  

但下一瞬,龙行易的面色就是一沉,因为哪怕他已然将堪舆图之上的时间刻度放至最低,可还是无法察觉那一道五色神光究竟从何处而来。  

其主是谁。  

隐隐间,他不禁有个错觉,那五色神光之主,似乎对于大周堪舆图,亦或者说大夏九鼎极为了解。  

否则,绝不可能如此巧合,将一切出手的痕迹都隐藏到无法发现的地步。  

“天地大运,时起时伏,运起运落之间自有无边大秘,每每有绝世豪杰应运而生,搅动风云。”  

“这般人物,不到真正的大运节点,想要寻出,近乎不可能”  

“一如当年那位数算古今堪称前三的诸葛天师,在夏崩之战前,也无法发现太祖踪迹”  

苍凉古老而又温吞缓慢的声音自虚无之中渗出,飘忽在幽沉昏暗的大殿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