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仰啸堂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丰都位于中州正中,而王城,就在丰都的正中,坐北朝南。  

王城之外,是占地巨大的空旷广场。  

广场之上是一块块条纹分明,宛如白玉一般的石板铺彻而成,这种白玉石板产自幽州群山,不但坚韧而且美观,铺彻而成更浑然一体,便是消融的雪水,都没有一丝能渗入地下。  

王城之外,日日有披甲执锐,骑乘宝马的神机营精锐看守,王城高耸的城楼之中,还有东西厂的高手日夜轮班,看守极为严苛。  

即便是韩尝宫的马车,来到此处都要经过重重检查。  

“韩大人,得罪了。”  

放下车帘,一着黑甲的小将躬身退去。  

韩尝宫摆摆手,眸光看向王城。  

丰都是大丰中枢,王城,更是大丰气运汇聚之地,在他眼中,宛如一只吞吐日月的神龙一般,神圣而浩荡。  

他曾走过诸国,没有任何一国气运能够与如日中天的大丰相比。  

大丰气运浩荡堂皇,大丰国运本来如日中天,仍有至少四百年国祚。  

但是......  

韩尝宫幽深的眸光之中闪过一丝阴霾。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国运.......”  

看着巍峨王城,韩尝宫心中喃喃。  

大丰气运烈火烹油,即便丰都城前一战失了威严,却也无损国本,但是,他却能看到,这如日中天的国运,在流逝,在消散。  

这个幅度很小,即便是他,也是多次推演国运之后方才发现的。  

但气运本就玄之又玄,国运更是难尽知,他能推演出国运兴衰,却也不可能具体到方方面面。  

更不可能细微的知晓所有原因。  

马车驶过白玉般的护城桥,穿过正门,向着大殿而去。  

空旷的大殿之中,肃穆尊贵。  

韩尝宫的影子拉的老长。  

王座之上,丰王摆手:  

“赐座!”  

两个太监当即搬来椅子。  

“谢王上。”  

韩尝宫微微躬身,坐下。  

“韩卿不该以身犯险。”  

丰王微微叹了口气,神情有些哀伤:  

“你与太师皆是寡人的潜邸之臣,太师已离寡人而去,若你也有个万一,寡人,便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王上节哀。”  

韩尝宫眸光也微微一黯。  

他与姬重华相交多年,虽然政见不一,他也颇为瞧不上自己,但多少也有交情。  

他出关之后还曾去见过姬重华,可惜姬重华想来不信风水气运之说,他也无可奈何。  

“韩卿见过那道人,可有所获?”  

丰王面色沉凝,淡淡开口。  

韩尝宫也不隐瞒,将两人见面之后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那道人对韩卿倒是颇为友善......”  

丰王眸光泛起一丝涟漪,见韩尝宫面色不改,转而道:  

“韩卿可曾看错?那道人成神脉绝无问题,天寿却仅一甲子而已了?”  

“或有出入,大致却是如此。”  

韩尝宫微微点头,道。  

“一甲子,一甲子.......”  

丰王轻敲椅背,神情微妙,若有所思。  

他自然是极相信韩尝宫的,他之所以从一个无心王位的落魄王子走到今天这般地步,韩尝宫出力极大。  

只是天寿仅有一甲子。  

莫非那道人没有突破神脉?  

“王上!”  

见丰王沉思,韩尝宫沉默片刻,还是开口了:  

“微臣闭关一年多,已然推演过七十三州地运,除却中州之外,诸州之中有蛟龙七十二,其中,有化龙可能之蛟有梁,幽,至,燕,齐五州.......”  

自得见国运飘摇,他这一年多闭关,便是在为丰王窥视地运,寻觅潜龙。  

敲击椅背声一顿,丰王眸光垂落,泛着冷凝之光:  

“梁州皇觉寺,幽州大龙门,至州真罡道,燕州极神宗,齐州,万剑山庄.......果然,是这五大宗门最有威胁......”  

大丰武林之强盛是诸国之冠。  

这五大宗门皆有神脉坐镇,其中万剑山庄的沐清丰更是兵器谱排名仅次于六狱魔宗庞万阳的盖世高手。  

名头比皇觉寺一休老和尚还要来的大。  

“各地蛟龙虽多,梁,幽,至,燕,齐五州潜龙更有蛟化龙之势,然而,只要国运稳定,蛟龙也罢,潜龙也好,都绝无可能威胁我大丰!”  

韩尝宫神色肃然:  

“诸州之所以能化生潜龙,不外乎是我大丰国运动荡,反补地运所出.......”  

丰王抬眉,眸光深处泛起深深涟漪:  

“依韩卿之意,应当如何?”  

“第一,与金狼国将起之战,要罢手,二,则是王上要弃收天下刀兵之意,三,轻徭役,薄赋税,施恩于民”  

韩尝宫一下站起身,洋洋洒洒说出十条来。  

丰王从善如流,一一着人记下:  

“韩卿所说,寡人颇为赞同,只是具体如何,还要在明日朝堂之上,与诸臣共论才是。”  

“那是自然。”  

韩尝宫微微拱手:“微臣不过一术士,具体如何施政,自然要又陛下与诸位大臣定夺。”  

说到此处,韩尝宫顿了顿。  

继而直视丰王,道:  

“二十年国无战事,天无大灾大难,四海升平,国运之所以动摇,绝不在于外,而在于内!  

王上,臣请让臣推演王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