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道人乘龙(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梁州正中,千年之前曾毫无人烟,尽是瘴气的恶地,如今已经是有良田千里的肥沃平原。  

平原之间有四通八达的石路,更有诸多山中流淌而出的河水灌溉。  

其中诸多城镇,乡村俨然,一派欣欣向荣。  

平原边缘,一座座山林之外,一些正自驱兽入山的武林人士猛然抬头。  

只见穹天之上,一道黑影拉扯出长长的气流,急速飞行而过。  

继而倒灌入耳的,便是阵阵好似雷霆一般炸响的音爆之声。  

“那是......极地寒蛟?血魔,安奇生。”  

“血魔啊!”  

“一个多月来,他乘蛟跨行群山,赶回了大部分兽潮,似乎行事并不是传说中的那般......”  

一众人仰望穹天,有人艳羡,有人感叹,不一而足。  

无论如何,当今天下风头最劲的,必然是这个年近百岁的老道士了。  

云层之间,安奇生盘膝蛟首之上,俯瞰大地之上的广袤平原,不由感叹:  

“有此根基,难怪皇觉寺千年不衰了.......”  

梁州属大丰最大州之一,方圆三千里,原本尽是无法耕种的险恶之地。  

一个皇觉寺几乎开辟了三分之一个梁州,对于任何王朝来说都不亚于开疆扩土的功绩,自然朝廷亲和。  

要知道,大丰一共方圆七万里不到,稍小些的州根本不到方圆千里,这皇觉寺所开之土,便足有一州之大了。  

比之玄星两个扶桑国之大小了。  

如此功绩,历代朝廷便是岂能不亲近?  

而其开地如此之大,以极低田租放于流民难民,活人何其之多?  

此举更得民心。  

加之其传承悠久,高手众多,不但接高手剃度,更广收俗家弟子,人脉最广不过。  

三者合一,方才铸就了皇觉寺千年不衰之地位。  

“梁州群山环绕少有战乱发生,有皇觉寺之威慑,更少有流匪山贼,这些和尚虽说算不得清心寡欲,却也并不压榨更多,比之朝廷还要吏治清明,  

也无怪乎皇觉寺名头如此之大了”  

安奇生感叹一声。  

对开辟皇觉寺那位老僧有些佩服了。  

千年以来,兵主传承都断绝了,他所留之传承却仍如日中天,岂是件简单之事?  

不由的,他心头也动了念头。  

自己若开辟一派,比之那老僧如何?  

气流呼啸而过,如钢刀般呼啸的气流之中,安奇生静思己身。  

有了这寒蛟代步,速度如何且不必说,却是让他有了更多时间修行。  

他眸光半开半合间,诸般武功精要在他心中闪过而过。  

气脉大成之后,直至神脉之前,其实是没有什么差距的。  

将武功练出‘灵性’亦或者拳中有神,这一点,他创出散手起手式‘南天门’之时便已经达到了。  

也即是说,他入气脉,已经是最为巅峰了。  

归纳出‘斩仙台’之后,更是随时可以铸就神脉,若是能铸一柄神兵的话。  

“可惜,那红日法王的神兵,也并不适合.......”  

安奇生手里捏着两件器物。  

其一是一串舍利佛珠,其中带着强烈的转轮法意,其二,是一枚扳指。  

这枚赤红如血的扳指,便是红日法王的神兵,其中,是大日神罡的气息。  

神兵,不是随意铸就的。  

所谓神非是虚指,是指人之‘神’,铸就神兵,是要融之以灵性,合之以神,如此,才能在阴神出窍之时,硬抗雷霆洗礼。  

以此来缓慢汲取雷霆阳刚,洗涤‘神’之精粹。  

转轮法与大日神罡他虽然也都练了,但以此来作为自己的神兵,却并不适合。  

而这两者的材料,也太过稀少。  

他所想要的,必然是一根又粗又长的大枪,扳指,佛珠,实在提不起他的兴趣。  

“神兵,神兵.......”  

安奇生微微自语一句。  

他答应福心前去皇觉寺,除却那角力让他有些兴趣之外,也是想看一看,开辟诸多山岳,留存有诸多奇珍异铁的皇觉寺中,是否有他所需要的灵材。  

即便不走太阴无极之道,神兵也必不可少的,那传说之中的天人门户,他也很感兴趣。  

汹涌气流之中,他微微闭目,搬运真气的同时入梦己身。  

他的气脉网络太过复杂,世间九成九的武功都不足以发挥出他全部的实力。  

无论是散手,横练,罡气,轻功,亦或者转轮法,都需要重新推演,演化。  

习武,从来不是让自己更贴近武功,而是让武功更适合自己。  

身怀入梦与心学,安奇生有足够的底气。  

哪怕是在此界诸多武功的基础上重新推演出一个更为完善的体系,他也有足够的耐心。  

仅仅拾人牙慧,如何对的起他入梦一界这样的大造化。  

皇觉寺。  

梁州,大丰第一门派。  

与转轮寺,六狱魔宗并成为正,魔,邪三道魁首。  

比之极神宗,大龙门,拜月山庄,真罡道,大龙门,万剑山庄这样的大宗门都要强上一线,比之丐帮,十二连环坞,唐门,神刀堂等门派更是强上太多了。  

皇觉寺坐落于千里平原之中,其原本是一座高山,经过多年开凿而成。  

这座寺庙占地极大,一层层的寺庙不知多少间,每日晨时去往各个大殿点香的小和尚,甚至要借助蛟马才能跑得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