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5 自闭的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杜十娘很意外七姨对于纤阿居然也这么关注。  

作为七姨的女儿,杜十娘深吸一口气,按捺住了姑娘家本来的小心思。  

石闲看着杜十娘,柳眉翘起了一些,忍住才没有笑出声。  

她可太了解杜十娘了,连七姨都…真要是有人喜欢杜七,杜十娘还不得慌死。  

石闲也很意外。  

她没想到有这么多人都对纤阿感兴趣。这么一看,纤阿似乎能够和十楼里过半的姑娘都处好关系…如此以来,纤阿作为一个引起十娘危机感的“工具人”就更加合格了。  

石闲对纤阿就更加满意。  

抛开算计,她本人对于干净、内向的人也是喜欢的,以内心思简单,所以不许要勾心斗角,相处起来很自在。  

其实,以往的淮竹就很好,可自从石闲知道淮竹喜欢她后,再与淮竹单独相处句总觉得怪怪的,不够自在。  

“阿纤姐,咱们到时候,一起逛庙会好不好。”石闲俯身在桌前,目光灿灿的看着纤阿,带着几分撩人心弦的旖旎。  

石闲很会发挥自己的魅力,看的纤阿都是一怔,下意识的就点头:“好。”  

“你别想蹭我的车马。”杜十娘啐了一声:“人已经很多了,你去和淮竹姑娘一起,别来烦我。”  

“说什么呢。”石闲不满的杵了杜十娘一下:“再把我往外推,我可要生气了。”  

“呸。”杜十娘着实拿石闲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她一对上石闲笑吟吟的面容,便说不出嗔怪的话。  

石闲目光从杜十娘身上离开,重新放在纤阿身上:“阿纤姐,春风城的庙会还算热闹,你喜欢什么东西,到时候…咱们一起去瞧瞧。”  

安宁收回视线。  

话说。  

石姑娘好像是真的很喜欢这个姐姐。  

翠儿姐怎么办?  

翠儿可是很喜欢石闲的。  

安宁忍不住为翠儿而忧心,却没想过,这和她一个外人有什么关系。  

“有意思。”七姨的视线在纤阿手腕上的常仪镯上掠过,旋即收回视线。  

这个丫头果然很内向,只是被几个人看着就坐立不安。  

不够成熟。  

那么应当是海棠姑娘身旁女伴的后代。  

这价值不菲的镯子很容易就让七姨联想到当初海棠姑娘出手阔绰的模样,当初的海棠姑娘就是经常会拿出那些她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宝物…其中就不乏不似人间中物的玉石。  

七姨认为纤阿此时戴的常仪镯做工与她曾经见海棠姑娘佩戴的玉镯…至少有八分相似。  

而且。  

七姨觉得有海棠和女伴做前提,纤阿这样的大小姐会出现在春风城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说不得是随着长辈来的,又或者是追寻娘亲当年的脚步。  

不然的话,七姨很难理解,纤阿这样的姑娘为什么会出现在春风城里。  

所以,七姨自顾自的确认了纤阿的身份。  

她很想走过去问一下,当年的两个姐姐如今过的怎么样了。  

她当初难熬的时日,就是因为有海棠姑娘相助才能走过来,对方于她来说…既可以说是憧憬的人,也可以说是恩人。  

不过七姨还是忍住了,她这样的人,做事情之前会深思熟虑,想许多东西,从各方面去思考问题。  

说到底,自己一厢情愿的憧憬并不能成为打扰对方生活的理由。  

人家年轻的时候来春风城玩过,对于姑娘家来说可不是什么光荣的历史。  

虽然七姨不认为海棠姑娘会在意这种风言风语,不过都过去了那么多年,谁知道如今她的性子变成什么样子了?说不定就将年轻时候的事儿当成黑历史给封印了呢。  

所以,七姨没有上去询问,而是简单的将这件事放在了心里。  

说到底,又不是海棠姑娘本人,女伴的后人七姨和对方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硬要讲…大概就是因为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头,她对于纤阿的好感天然就会高上许多吧。  

不直接问,旁敲侧击还是可以的。  

她收回视线,然后就便瞧见了三个小丫头疑惑的眼神。  

明灯抱着小花,忍不住问道:“七姨,您认识阿纤姐吗?”  

白玉盘和安宁其实都很好奇,但是只有明灯傻傻的去问。  

“你这丫头。”七姨轻轻摘下明灯脑袋上的绒帽,捏了她的耳朵一下,旋即摇头说道:“不算是认识,只是有些眼熟。”  

“这样?”明灯似懂非懂的点头,她瞧着方才七姨的眼神,觉得里头的感情很温暖,忍不住问了。  

“明灯,那阿纤姑娘做七姑娘的车夫有多久了?”七姨问。  

“也没有多久。”明灯怀抱小花,小声说道:“小姐和十姑娘从淮沁回来之后开始的。”  

“是在淮沁认识的?”七姨眨眨眼,说起来…当初海棠姑娘最后出现的地方就是淮沁,那儿还有她留下来的许多画卷。  

“不是吧,我记得是翠儿姐在春风城里就已经找到阿纤姐了。”明灯伸出一根手指:“在阿纤姐来之前,一直都是石婴姐给小姐驾车的,听翠儿姐说,阿纤姐和石婴姐都是一个车行的。”  

“你说的这两个人,哪有一个像是车行出身的?”七姨无奈的捏了捏明灯的脸。  

“?”明灯疑惑歪头。  

安宁却心里了然。  

一个客栈的娘娘,一个手上能佩戴这样珍贵的首饰,一看就是来玩的。  

“明灯,你平日里和七姑娘见她的次数最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