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上梁不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安宁在春风城呆的越久,就越是喜欢十楼里的姑娘。  

她是要学习姑娘家仪态的,所以平日里对于周围人观察的很细致。  

从七姨到明灯…每个姑娘给人的魅力都各不相同,就好陈列在茶室中的精美香茗,尝起来全部都是不同的味道,但是有一个共同点。  

一样的让人着迷。  

如果安宁真的要回到东玄,那么她想要将这些姑娘们每一个都画下来…这些画卷一定会成为她人生中最珍贵的宝物,比什么佛印都要重要。  

很可惜的,没有人能喝下那么多的茶水,所以罗陈在茶室的香茗们只有互相欣赏。  

但是曾经是有人有机会的。  

有人有机会一亲芳泽,兴许还不是一个。  

七姑娘的陪嫁丫头都有不少,那么她的这个的杜先生呢?  

安宁知道作为如今关系的中心点,如果有谁娶走了杜十娘,那就和娶走了杜七一样,能够顺带着拐走一大票十楼的姑娘。  

别人不知晓,但是翠儿有机会赎了身一定是会跟着嫁过去,说不定为了给杜十娘舒缓压力就成了通房丫头,  

至于说石闲,安宁觉得这个女人为了她的先生什么事儿都做的出来,到时候婵儿也一样跑不掉。  

在杜七出现前,事实就是只要有人拿下了杜十娘,就等同于得到了她这些年的积蓄,还附赠几个姑娘。  

关键是,在那时候娶杜十娘和娶杜七不是一个难度,要知道…杜十娘可是为将来能够嫁给一个良人而做足了准备。  

安宁心想李孟阳曾经可以成为她先生的夫君,只是最后没有挺住压力…于是错过了这些可以称得上是仙子的姑娘。  

…她有些好奇,不知道对于男人来说,这一院子本该和他和谐相处的姑娘,对比枯燥的修行哪一个更加的重要?  

若是让安宁来选,自然是选姑娘家。  

可是安宁也知晓,乱世要有出息,所以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修行。  

在她看来,本家对于李孟阳的威胁很可笑,她只要挥挥手就能够解决。  

兴许禅子的级别有些高了。  

现在的李孟阳展露了天赋,在书院中得到三个以上的夫子器重,虽然修为仍旧低下,却也获得了前往试剑泉的权利。  

此时的李孟阳从东玄回来也一样能够解决掉这些麻烦,从南离天家到他的本家都不会忤逆他。  

但是现实就是,李孟阳在没有前往四方书院之前,他就是妥妥的凡人,只能逆来顺受。  

那个男人是不是喜欢她先生的?  

这个答案安宁十分的清楚,甚至他离开春风城也是为了保护杜十娘。  

可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应该有力量的时候没有,之后哪怕有着通天的机缘也没用…现在的十楼,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安插进来一个男人的,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  

安宁伸手在火盆上烤火,瞧着身旁杜七和白玉盘的交谈,眯着眼睛。  

有时候她会想李家虽然很讨人厌,但是…若是没有不知天高地厚、想要趋炎附势的人,她的杜先生不就成为了李孟阳的妻子了。  

都不一定是妻,说不得是妾。  

那就不会遇到七姑娘了吧。  

没有七姑娘想要拜佛的念头,她和翠儿姐也不会相遇。  

那她现在仍旧剔了个光头,陪伴于青灯古佛,敲着木鱼,一心想要回归东玄呢。  

想到这,安宁罕见的一哆嗦,将明灯扯进怀里,揉着明灯的耳朵…这才安心一些。  

“安宁姐?”明灯眨眼。  

“让我抱一会儿。”安宁搂着明灯,嗅着小丫头身上的皂角香气,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么一对比,安宁就更加觉得李家的人做的更好了。  

虽然做了坏事,但是从结果上来看是好事。  

安宁想着,忽然一怔。  

是好事吗?  

被人始乱终弃,对于当时已经做好了嫁人准备的杜先生来说,怎么可能是好事?  

该是天塌了下来。  

安宁为自己的自私而感觉到羞愧。  

虽说对于她而言,先生遭难比不遭难要好。  

可是对先生而言,究竟是嫁给一个爱她的男人好,还是现在这般与茶室中肆意品尝那叫做杜七的香茗好…安宁不知晓,她说的也不算。  

不过…安宁有信心的是,如果她去问杜先生,杜先生一定也认为现在的生活更好。  

安宁眼里闪烁着些许光辉,而她怀里的明灯这一次很贴心的没有说活。  

安宁忽然想起李孟阳自然是有理由的。  

若是“功成名就”的男人重新回到春风城,她的先生会怎么办?会怎么选择?  

安宁不清楚,可她并不打算阻止事情的发生,因为那是杜十娘的事儿,她这种做小辈的没有资格掺和。  

她只要保证…只要她的先生不愿意,就不会有任何人有资格强迫她,这就够了。  

安宁抱着明灯,手掌贴在明灯的小腹处,感受着里面充盈的灵气,心中无奈。  

安宁心道当初悟道竹的天劫怎么没有把那老儒劈死呢。  

她是不知道四方书院老酸儒是怎么想的。试剑泉在即,书院分明对李孟阳寄予厚望,可不好好教导弟子,却让弟子不远万里的来南荒。难道李孟阳来南荒走一趟,能比得上在书院苦修?  

该说李孟阳不愧是被老酸儒看上的弟子。  

安宁又认为他老师在八方客栈有老相好,能做出这种事情一点也不值得惊讶。  

上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