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 缘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八层。  

罗志看着四周,惊讶道:“咦?这里好像没怎么倾斜啊?”  

他在看到了西游取经团之后一路向上,来到了这第八层。因为西游取经团当时已经登上了西牛贺州,也就是整个第三层的西方。  

所以罗志一路向上,来到的自然也是第八成的西方。  

这里可以看到佛光遍地,入目生灵,皆是面容和善,浑身透露着一种慈悲。  

一看就是佛门的信徒。  

但是这第八层的西方,却和下面七层的西方都截然不同,一点都没有倾斜。  

着实奇怪。  

“这个疑问,就和西游的幕后,一块解答吧。首先,找一个能够解答这些问题的存在。”  

普通的佛教子民自然是不可能知道这些隐秘的,罗志一路西行而去,很快找到了佛教的大本营。  

那是一座漂浮在云雾之间,佛光闪耀,仿佛来自于神话之中的不存在之山。  

正是大须弥山。  

山上有一座大庙,自然是大雷音寺。但是除了这一座寺之外,还有四大菩萨,十八罗汉等众多知名佛教人士的寺庙。  

当然,相比较大雷音寺,这些寺庙都比较小。  

须弥山脚下,山门出,有一道隐藏极深的强大气息,为八阶顶峰,是传说中的接引。  

须弥山后山,也有一道同样强大的气息,那是传说中的佛母准提。  

大雷音寺中,有佛祖释迦摩尼,也是八阶顶峰。  

除此之外,有药师佛,阿弥陀佛,燃灯古佛,大日如来,多宝如来,弥勒佛,观音等十多位佛或者菩萨,全部都是八阶后期。  

乍一看,这些人好像和孙悟空是同等修为,双方的实力应该没有多大差距。但实际上,差距却是极大。  

这些大能个个都是远古洪荒时期活下来的家伙,不仅活得久,掌握的神通也是多如牛毛,手上的法宝,更是不胜凡几。  

除此之外,他们修炼的都是清气,而且是正宗法门。  

而孙悟空,出生之后三四百年的时间都在嬉戏玩乐,一身天赋直接荒废了大半,后来终于跑出去拜师,却也只学了七年。然后就是出山大闹天宫,又被压了五百年,在此期间又饱受折磨。  

看似八阶后期的修为,和这些大能相当,但实际上孙悟空学的法门就和这些大能不能比,五百年的折磨,更是让他的身体充满了暗伤,什么不能下水,什么害怕烟,其实都是这些暗伤影响。  

论神通,孙悟空就会一个七十二般变化,而且看这个暗黑西游的名字就知道,他那七十二般变化可能还是佛教众人专门传给他。  

论法宝,孙悟空也只有如意金箍棒。  

双方差距太大,孙悟空和任何一位同等层次的大能对打,都是绝对打不过的。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猪八戒和沙僧,曾经也是威风凛凛,但在正式走上西游路之前,哪一个不是饱受折磨?  

真以为这些折磨是白来的,白天受了,夜晚就能自动愈合,毫无后遗症?  

哦,对,白龙马没有遭遇这样的事儿。  

但以他的修为,有没有无所谓。  

这些情况,罗志自看到孙悟空猪八戒等人,心中便明了。  

暗道不愧是暗黑西游,原著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介绍,这一下子就直接添加上了。  

说回正题,罗志潜入到须弥山中,首先找了弥勒佛。  

这弥勒佛虽然顶着佛号,但实力还不如观音菩萨。论起来,他比如来观音他们低一辈。  

人们说弥勒佛是未来佛,什么叫未来佛?那就是说未来必定成佛。  

但现在,还差着一些!  

弥勒佛的实力是八阶中期,罗志自认为可以不着痕迹地摄取到他的记忆。  

事实也正是如此,罗志的大道层次便有八阶中期,自身实力也一样,轻松瞒过了根本不通大道的弥勒佛,从他的记忆之中,找到了西游的内幕。  

事情还要从当初天柱倾塌说起,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当时这八层世界都是同样的情况,后来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是在第七层,补那第七层的天。  

后来更是斩北海玄龟,用北海玄龟的四只脚,作为撑天的柱子,撑住了第七成的天,也就是第八层的地面。  

这才导致第八层和以前一样平稳,没有倾斜。  

但是,第七层以及下面的六层,可还是倾斜的状态。  

不过,这和女娲又有什么关系?  

女娲根本就没管。  

传说中心怀天下,慈悲的女娲,实际上却是自扫门前雪,平稳了第八层,根本不管下面的七层。  

这种颠覆,已经算是‘暗黑’了。  

第七层全部都是有资质的修仙者,而他们成功修成神仙之后,飞升上来,就会加入到第八层的各种势力里面。  

佛门占据第八层的西方,那第七层的西方,就是佛门弟子的培育基地。然而天柱其他导致的西北倾斜,使得第七层西方的清气如同第六层一般,更有不少浊气存在,使得西方佛门弟子修炼起来,更加困难。  

尤其是,西北倾斜之后,在第七层西方出生的人,约有那么一成,没有修行的资质。  

那可是整整一成啊!  

一开始,佛门忍了,谁让这个世界最强的三位都是道门呢?  

到后来,第七层的人都知道了,生活在西方,诞生出来的子嗣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是没有修炼资质的。  

这谁受得了?  

虽然说只是十分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