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节 祸心暗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清醒才会记得,这是极为寻常的道理,可很少有人知道,空间变幻后,这条法则仍旧适用。  

沈约对这点极为了然,提醒夜星沉道,“婉儿是个清醒的人。”  

若非清醒的婉儿,就想不出营救刘武的方法,夜星沉本不存在。  

夜星沉喃喃道,“清醒就会痛苦。”  

沈约欲言又止。  

夜星沉苦涩道,“婉儿看出了我的痛苦。”  

沈约沉默。  

他预料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  

都说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可事实却是,平淡、看似没有曲折的真情,才最能让人刻骨铭心。  

“婉儿不明白我为何痛苦。”  

夜星沉喃喃道,“但她没有询问,她只是尝试开导我,希望我开心一些。”  

真正的善解人意,不是如同间谍般,将旁人的秘密挖掘个水落石出、进而满足自身的好奇心,而是尊重对方的沉默。  

可惜的是——和男人多不理解女人对逛街、购物超乎寻常的钟爱一样,女人也很少明白男人沉默的含义。  

男人的沉默,是因为思前想后无法解决,才选择默默的承受。  

很多问题多一个人知道,只会多一人苦恼。  

婉儿无疑是善解人意的,她知道夜星沉不想说,她就不逼夜星沉说出来,这本来也是因为爱。  

“她以为我还是执着王位,以为我放不下曾经的仇恨。”  

夜星沉低语道,“她劝我,这世上有太多美好的事情,我们何必执着仇恨,放弃那些美好?”  

张继先赞道,“世人皆有此心,天下何愁不会太平?”  

他赞叹的同时更知,如婉儿这般的人,着实少之又少。  

沈约心道,婉儿或许更担心刘武因为仇恨毁掉他自己。  

他想到了,可并没有说,因为他知道刘武或许不懂,但夜星沉一定懂得。  

“婉儿不知道…”  

夜星沉转望枫树。  

枫树未折,似从来都热情如火。  

“刘武早就可以为了她,放下一切。”  

夜星沉的眼中又有了光。  

光性晶莹。  

“但她还是知道了。”  

许久,夜星沉才道,“她先是在梦中梦到了所有的重复…然后她给我讲述她的梦境。”背负双手,夜星沉十指交错,如同他复杂的心情,“然后她就对我说——她已经很幸福,从未有过的幸福。”  

沈约甚至能“看到”那柔弱、深情女子眼角的泪水。  

“婉儿说——她能活着见到我,都是意外之喜。”  

夜星沉低语,好像沉湎在曾经的时光,“她没想到还能我在一起——一起无忧无虑的过了数年,她已经很满足,她问我——知道她为什么喜欢我吗?”  

没人回应。  

夜星沉轻声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她。”  

他脑海中又闪到初认识婉儿的那一幕。  

那时候,婉儿不过是个穷苦人家的女子,可那时候婉儿的表现,比皇帝所为要高贵千百倍。  

一个人是否高贵,本应该看心的,而不是看地位,难道不是吗?  

世人多不这么想,但他刘武却坚持这么认为。  

因此他刘武认定这是他要珍惜、爱护的女人,不惜和母亲争辩,不惜跪在宫外数日,以绝食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刘启一直鼓励刘武这么做,刘武那时候很感谢刘启,就因为这份感谢,他才坚定守卫兄弟之情,可事后想想,刘启当然希望刘武这么做——刘启不是认定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觉得刘武娶了这么个女子后,对皇位的威胁,会小了很多。  

毕竟很多时候,女方的势力还是能左右一些事情的。  

刘武不懂这些门道,但刘启清清楚楚。  

母亲一直觉得婉儿不配他这个王爷,世上的人也这么觉得,可他刘武却认为,是他不配婉儿。  

若只要门当户对,那世人何必需要感情?  

母后最后无奈答应了他。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但他知道自己为何爱婉儿,却始终不知婉儿为何爱他。  

“婉儿告诉刘武最终的答案。”  

夜星沉凝望着如血的枫树,想着有些人的血是黑的,但有些的人,内心的炽热终能涤荡世间的尘埃。  

“她喜欢的是那个天真无邪,重情重义的刘武。”  

夜星沉望着枫树,如同望着婉儿最后的诀别,“她喜欢开开心心的刘武,她喜欢真诚纯真的刘武,看着刘武为她痛苦,她很担心。”  

声音有丝颤抖,夜星沉并没转身,可有一滴水落在他脚下的尘埃中。  

“婉儿担心无数次的轮转,救不回她,却会改变刘武,让刘武愤世嫉俗,让刘武再没有开心的时候,她并不想这样。”  

夜星沉握紧拳头,“然后婉儿对刘武说,她快乐过、幸福过,一切都已足够。她最后的希望,只是希望刘武能否放下,带着浮生走向一个新生,而不是始终处于这种痛苦的轮转中。”  

沈约轻叹道,“我听过许多人说为别人好,唯独这次…”  

唯独这次,他知道婉儿是真心为了刘武好。  

夜星沉缓缓转身,没有擦拭眼角的泪痕,“因此刘武只能答应,自此后,刘武再没有到达过洋葱的内核空间,只在等待明镜花开。”  

明镜花开,心愿重来。  

刘武不再轮转人生,但他从未放弃救回婉儿的心愿。  

他为了婉儿做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