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节 人剑合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真相应该是确定的,而不是恍忽的。  

真言自然也应该是真能领悟给予指导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  

很多人说出真言的时候,自身都是不确定真言的意思,真言的份量自然大打折扣。  

沉约解释九字真言时,极为真诚、同时自信。  

理解真意,自然不惑自信。  

水轻梦听闻,很有欢喜之意,她丝毫不嫉妒沉约讲的透彻,反倒欣喜世上有讲道如此深刻之人。  

“如果让我推测…”  

沉约沉声道,“这是一个依靠自身潜能、沟通宇宙奇特空间的咒语。”随即想到了什么,沉约试探道,“琴丝,你的意思是——利用这个咒语,可以开启汉末的那个封锁空间?”  

琴丝那面默然片刻,这才回道,“极有可能!”  

沉约蓦地心季。  

他那一刻,脑海中有乌云闪过。乌云厚重,让他一时间看不破乌云遮掩了什么,但他知道,他接近了最危险的地方。  

那是问题的症结!  

琴丝为何想不到是那个症结,引发了一切巨变?  

就在这时,方腊厉声长啸,挺剑前冲。  

薄剑如火。  

方腊亦如火。  

“人剑合一!”水轻梦突然说了句,随即叹道,“这着实是傲视天下的功夫!”  

沉约眼皮微跳。  

他知道方腊动了杀机。  

世人总说天人合一、人剑合一,可不过是说说而已。  

真正合一,绝非那么容易的事情。  

天人合一看起来很难,但在沉约看来,反倒简单,因为天地终和生命体彷佛,调四时、合阴阳,顺其自然可算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还是有人能够做到这点。但人剑合一却是极难,羊皮都贴不到狗身上,那世人的血肉之躯如何能和钢铁合二为一?  

可方腊却做到了这点。  

他的那柄薄剑,可以感应到人的感情?  

那是把可以感应人体的智能剑?  

沉约闪过这个念头的时候,方腊冲至崔念奴面前。  

众人看得到崔念奴花容巨变!  

是真正的改变。  

本来如崔奴儿的一张面皮,再度要变成崔念奴的模样。  

张继先望见,双手发抖,却未出手阻拦,他解决旁事可以大刀阔斧,唯独这件事,让他始终难以抉择。  

谁都看出,崔念奴挡不住方腊这惊天一击。  

僵尸看起来也分高下。  

念奴娇内,崔念奴就不是方腊的对手,变成僵尸的崔念奴,同样不敌变成僵尸的方腊。  

可方腊此举能否杀了崔念奴?  

无人知晓。  

因为就在这刻,一人突然飞身挡在了崔念奴的身前。  

众人诧异。  

谁都没想到,这种时候,还有人会为崔念奴舍命。  

方腊惊天动地的一击,正中那人的胸口。  

方腊一愕,周身气焰顿失。  

他以气用心、以心使意,虽然不像三摩地般完全归一,但终于是用堂堂正正之心使出无愧于心的杀意。  

必杀崔念奴!  

但他手上终究不染无辜之人鲜血,这也是他始终忍耐的原因,可这刻,他似乎杀了不该杀的人?  

这让他杀意顿收。  

那人被方腊击中后,胸口出现个大洞,然后整个人向后飞去,却被崔念奴抱在怀中。  

哪怕崔念奴奸狡如鬼,但对这时为她舍命的人,还是不由动容,她抱着那人飞退、落地,然后失声道,“浮生?是你?”  

众人震惊。  

张继先更是惊诧,举目向崔念奴怀中那人望过去,脸色骤变。  

被方腊击中那人,竟是完颜宗峻!  

谁都没想到完颜宗峻会为崔念奴挡住了致命的一击。  

一直以来,完颜宗峻都和透明人般。  

他是金人、金太祖的嫡子,此番进入宫中,用意昭然若揭,等被沉约揭开面目后,就始终隐忍的站在一旁。  

众人先被方腊、赵佶仇怨吸引,再被夜浮生恩怨打动,几乎忽略了完颜宗峻的存在。  

只有岳飞还在留意着这个人,持枪防备完颜宗峻暴起伤了赵佶。  

完颜宗峻始终未动。  

谁也没想到,完颜宗峻会为崔念奴挡上一击!  

为什么?  

崔念奴虽是燕子,可燕子不过是细作,完颜宗峻何等身份,若不是有非常的理由,怎会为个细作舍命?  

等到崔念奴唤出“浮生”两字时,众人内心震颤,恍然若悟的样子——完颜宗峻难道就是夜浮生?  

通灵棍大亮。  

绽放出无边的光华,尽数的落在完颜宗峻的身上、脸上。然后他的一张脸悄然改变,变成了影像中、那个夜浮生的模样。  

张继先看得清楚,脚下一个踉跄,单膝跪倒在地。  

他似乎再无法承受这种打击。  

完颜宗峻竟是夜浮生?  

都子俊如此恶毒,让他张继先再度看到夜浮生、看到夜浮生再度垂死的那一刻?  

多年前,他张继先一时心高气盛,引发无可弥补的灾难,如今往事重演,他张继先虽未杀了夜浮生,可仍旧眼睁睁的看着方大民杀死了夜浮生?  

他不杀伯仁、伯仁终究因他而死。  

一念及此,张继先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方腊握剑的手在颤抖,他本问心无愧,可在击中完颜宗峻的那一刻,内心却涌起强烈的不安。  

他无法抑制住那股不安。  

这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他本不应该如此。  

他不安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