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3节 宫中禁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伊始的时候,巧云只是觉得沈约能帮忙,多少有些利用之心,可见沈约如此,内心已生感动。  

感动萌生在“同情”间。很多人不再感动,多是不想再将自己放在旁人的角度。  

巧云暗想沈约和自己非亲非故,沈约看起来也不想做个驸马,这般守候,实在可说是难得可贵。  

她看得出郑公公那些人眼下的讨好,但她也看到过郑公公那些人曾经的冷漠。  

有些人的行动是有很强的目的性的。  

沈约却始终和初见那般,没有特别的亲近,可也没有世俗的那种冷酷分割。  

听到巧云的建议,沈约摇头道,“我不困。”  

他一路看似辛劳,实则早悟得行走坐卧无不修行的法门。  

只要处于修行中,功效就比睡眠还要管用,是以他看似一刻不眨眼,偏偏无刻不在安心休息。  

心若安,怎会疲惫?  

巧云走到一旁,摘下灯罩,修剪了下灯芯。  

灯芯微爆,如同那颗躁动的心,可微爆耀眼的灯火,终于散于四周的空旷,不落痕迹。  

半晌,赵巧云这才低声道,“沈公子,这几年来,我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  

沈约喃喃道,“什么问题?”  

他在安坐时,意识历遍整个皇宫,同时不染的反复在巧云叙说的事件中穿梭,最后得到个乔才人立于莲花池前的画面。  

这说明了什么?  

莲花池有古怪?  

他起身到了旁边的桌案,缓缓的研墨。  

赵巧云暗有诧异,心道宫中诸人因天子喜好的缘故,无不对书画有所研究,只盼有朝一日得天子赏识,天子只要吩咐声,就可飞黄腾达。  

沈公子也擅长书画?  

可沈公子这种人,自然不用靠书画来博得别人的欣赏。  

走近沈约,赵巧云低声道,“都说好人有好报。数年前,家母已是才人的身份,因为昔日情谊,这才在吕才人难产的时候、守在吕才人的身边。”  

沈约不等巧云说完,就明白她要说什么,“你觉得令堂哪怕不得福报,也不应该因此遭罪,是不是?”  

这不止是巧云的问题,事实上,世人都有这种疑惑。  

做个好人远比想象的要难。  

我不害人,可人却害我,为什么会这般?  

巧云“嗯”了声,恭敬道:“请沈公子点化。”她因七正知道沈约绝非常人,可因沈约的从容,更对沈约升起仰慕之意。  

沈约有种让人心安的无形力量。  

这来源于他内心的强大。  

沈约轻淡道,“这如果有座莲花池…”  

他说话间用毛笔沾下墨汁,寥寥数笔,在宣纸上勾勒出一个池子的形状,随即再是数笔,画出其中的荷叶。  

巧云见状,暗想沈公子下笔看似随意,可池子景象出,就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着实不是一般的画法,甚至可说从未见过有人这般绘画。  

她不知道沈约只是采用身临其境的现代透视笔法,写实的画出以乔才人视角看到的莲花池。  

或许没有意境,但极为准确。  

沈约停下手中的笔,继续道:“有只蚂蚁误爬上莲花叶中,却有狂风突来,随时都要坠入水中。”  

赵巧云一时间不知沈约要说什么。  

沈约随即又道,“有另外的蚂蚁想要去救,可无法救下那落水的蚂蚁,自身也是落于水面,不能自己。”  

赵巧云终于醒悟过来,“沈公子是说吕才人和我娘亲就是那两只蚂蚁?”她内心有种悲凉的感觉,暗想如果这般,那众生不是蝼蚁的能有几人?  

沈约不再譬喻,继续绘画。  

赵巧云咬下嘴唇,不再纠结好人无好报的事情上,问道:“那狂风是什么?”  

沈约喃喃道,“我也在寻那股狂风。”  

再是几笔,沈约放下毛笔道,“你认得这个地方吗?”  

赵巧云向画上望去,露出讶然之意,“这是…延福宫闹鬼的那个莲花池啊。”  

沈约不出意料,平静道,“当年张天师救下的那宫人,中邪前、就是跳入这池子中?”  

赵巧云肯定的点头,随即困惑道,“沈公子不是初至宫中吗,如何知道这个池子?”  

沈约并没有解释,“令堂难得好眠,多半要到清晨方醒。巧云,你若是方便,带我去那莲花池前。”  

赵巧云有些犹豫道,“张天师驱鬼后,用符箓封了那里。那里是延福宫的禁地。”  

沈约微微皱眉,半晌道,“如果我没有算错,莲花池约莫是在五、六年前被封锁的?”  

赵巧云微微点头,暗想沈约是如何推算的?  

沈约是以赛月的时间线做的推算。  

五、六年前,正是赛月出生的时间。  

他脑海中闪过乔才人的影像,那时候的乔才人远比床榻上的妇人要年轻,五六年前莲花池如果被封,那乔才人更应是远在六年前就站在莲花池前。  

半夜三更,乔才人在池前做什么?  

沈约在画中没有绘制出乔才人的身影,只是不想赵巧云多虑,可回忆乔才人的举动,他得出个显而易见的结论。  

乔才人在许愿!  

许愿…契约…交换…  

这些字眼回荡在沈约的脑海,让他可以得出某些肯定的结论了。  

“带我去这个莲花池。”  

沈约终道,“皇帝不会怪责,哪怕怪责,我会担当的。”  

赵巧云垂头道,“沈公子何出此言,巧云只怕有人阻拦,坏了公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