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节 邪气藏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您现在阅读的是由—《》1601节邪气藏府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皇宫内的冷酷无情,更甚侯门。  

惨叫之声很是凄厉,但延福宫各个阁楼、宫殿前守候的宫人、宫女却是熟视无睹的样子。  

有时候,见惯了苦难,就觉得一切苦难理所当然,那些宫人显然是对这惨叫声的来源心知肚明。  

赵巧云听到那惨叫之声,却露出焦急之意,加快了脚步。  

沈约断定,那多半就是乔才人发出的惨叫。  

可见到领路宫人的麻木,沈约随即推测——这不是乔才人头次这么叫了,宫人是以见怪不怪。  

惨叫声更是清晰。  

赵巧云几乎是奔到一座大门前的。  

推门而入,一旁有几个窃窃私语的女人,有女人道,“显福帝姬,你娘亲又发病了。”  

赵巧云“嗯”了声,很是熟悉的到了一个房间前,径直而入。  

床上躺有一妇人,不停的挣扎嚎叫,可她的手脚,都被绳索捆在床上,是以不能起身。  

郑公公见到巧云,轻吁一口气,“显福帝姬,你可算来了。”  

见赵巧云要解那妇人手上的绳索,郑公公皱眉道,“显福帝姬小心,乔才人方才抓伤了几个宫人了。老奴无奈,这才命人暂时绑住她。”  

巧云何尝不知这是事实,突然转身就要向沈约跪了下来。  

沈约一把托住巧云,缓声道,“我来看看。”  

他进房的时候,早将房中一切看的明白,也因赵巧云的直言,明白了大概。  

当年吕才人难产生下赛月姐妹,乔才人始终陪伴在吕才人的身旁,导致染病。  

看起来像中邪,但更像精神方面的疾病。  

若非张继先的缘故,乔才人说不定早被赶出宫中——在这个年代,一个中邪的女人不被烧死都是幸事,更不要说留在宫中。  

因为此事,赵佶想必对乔才人很是冷漠,赵巧云也对父亲不满,可因为对母亲的爱,选择留在母亲的身边。  

若不是他沈约突然到了宫中,郑皇后要选帝姬充数,巧云是没有机会见到沈约的。  

巧云见到沈约,根据张天师传授方法认定沈约是个有能力的人,这才毛遂自荐的来到沈约面前,谈及赛月的事情,根本目的却是为了娘亲的病情。  

为了给娘亲治病,这个巧云看起来什么都肯做的,甚至不顾帝姬的身份,还要给沈约下跪。  

沈约知晓这些,当然不会袖手。  

托起巧云,沈约走到乔才人身边,见她眦目向他近乎“咆哮”般嘶吼,并没有厌恶和畏惧。  

他只是拿出了手机,对着乔才人太阳穴的方向长按片刻。  

众人诧异,搞不懂沈约在做什么,更不清楚沈约手上的是什么仙家法宝。  

片刻后,众人更是讶然,因为本来疯狂的乔才人突然双目泛白,然后晕了过去。  

“娘!”赵巧云担忧叫道。  

“不妨事。”…  

沈约安慰道,“我只是让她休息下,你不用担心。”  

他见多了这种病状,医治起来倒是驾轻就熟。实则是因为他深知乔才人因精神错乱,失去正常分辨世界的本能,这才对接近的任何人物都产生排斥反应。  

他们看乔才人如同恶魔附体般,可乔才人看他们,或许也像是恶魔在靠近。  

先调和乔才人的脑波,让乔才人恢复片刻的清醒。  

乔才人耗力过甚,脑波恢复正常的频率,身体的机能就会恢复短暂的正常,意识到问题,身体立即自动开启保护,这才昏过去。  

人体的昏迷机制,是对自身的保护和修整。  

这和医生强调的多休息、多喝开水仿佛。  

身体有一套自我恢复的机制,只要你不熬夜、殚精竭虑的耗损身体,身体总会不辞辛苦的保护你的健康。  

这是极为简单的道理,可世人仍旧少有采用的,只有在大难临头的时候才想着遵循遗嘱,可多数情况下,很多人都是病入膏肓,身体哪怕有心、也是无力了。  

赵巧云见沈约很是平静,也跟着冷静下来,随即道,“沈公子,我娘亲有救吗?”  

她何尝不知道这是个难题,可情急之下,只想听沈约说出“有救”两字。  

沈约闭眼片刻,神色略有诧异。  

赵巧云见状,内心很是忐忑。  

半晌,沈约才道,“欲除病根,先找病因,我需要先找到病因才行。”  

他诧异,是因为他在乔才人的体内,观到一些白色粒子。  

是纳米机器人!  

乔才人身体内,如何会有纳米机器人?  

那是高科技产物,如果让沈约解释,那只有一种可能——是天柱山那批人,将这些机器人注入乔才人体内!  

这也是乔才人时而疯狂的根本原因!  

沈约刹那间就寻到病因,可根本无法和巧云提及此事。  

一旁有个太医模样的人赞道,“这位公子想必也是杏林高手?”  

沈约向一旁望去,见那人胡子一把,还满是谦逊的神情,亦谦虚道:“在下并非杏林中人。老先生高姓大名?”  

那太医忙道,“不才阎季忠。”  

阎季忠身为宫中太医,胡子一把,本事自然是有的。可他到达此间,对乔才人中邪般的疯狂无能为力,见到沈约不用蛮力,一出手就让乔才人昏迷过去,感觉这实在是神乎其技,忍不住的谦虚。  

可一介太医,对个年轻人自称不才,也是阎季忠从未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