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6节 七正之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很多人都希望重新来过,恨不能重新来过,却不知道,改变永远只是存在当下这一刻。  

过去怎改?未来难测。  

只有当下改变,立即付诸实施、持之以恒才是修行的真谛。  

沈约到了锦云宫内,见宫中奢华绮丽,暗想郑皇后勤俭,可这优秀的美德,显然没有被赵瑚儿继承下来。  

那赵佶呢?看起来有重新来过的意思。  

一切的尊重,自然来源赵佶的授意,不然在宫中待人平等的沈约,说不定早被侍卫撵了出去。  

平等没问题,可世俗的问题却在消灭平等。  

萧楚那些人的实验,正式开始!  

这本是沈约接近赵巧云的原因所在——赵巧云接近他,不是爱慕,也是有原因的。  

郑公公带沈约、赵巧云和赛月走入厅中,微笑道,“这里本来是成德帝姬的地方,每天都有人打扫,因此显福帝姬和乔才人立即住在这里,也不用收拾的。”  

赵巧云轻声道,“多谢郑公公。”  

郑公公和蔼道,“显福帝姬客气了,老奴有什么可谢的,要谢,也应该谢谢皇后的抬爱才对。”  

赵巧云“嗯”了声。  

郑公公随即道,“显福帝姬,老奴命令宫人去请乔才人了,这会儿也不知道到了没有,先去看看。小顺子”  

有个宫人立即上前,叫了声,“公公。”  

郑公公吩咐道,“斟茶送水后,你就在宫外守着,闲杂人等,别放进来。”  

小顺子恭敬回应。  

郑公公笑道,“那老奴就先不打扰显福帝姬和沈公子聊天了。”说罢出了门,轻轻的带上了门。  

向小顺子看了眼示意好好做事,郑公公这才离去,到拐角处,有宫人迎出道,“郑公公,已派人去通知乔才人,要不要让她快点来此?”  

“不急。”  

郑公公淡淡道,“本公公要亲自去迎乔才人。”  

看着手下那诧异的眼神,郑公公暗想,母凭子贵素来是宫中不变的道理,显福帝姬这般乖巧,以后无论如何,定当得皇后的器重,那不但显福,显贵也是指日可待,既然这般,早早的结好才是正事。  

帝姬、皇子少考虑旁人感受,只因为地位缘故,旁人多是围绕着他们来转,这才养成不通情理的性格,郑公公跟随皇后从最卑微做起,自然明白人情世故,暗想这个乔才人虽不起眼,但眼下,绝对不能怠慢。  

房门轻掩,赵巧云微有脸红,随即拿起桌上的茶壶,斟了三杯茶,递给赛月一杯,双手奉给沈约一杯,轻声道:“沈公子请喝茶。”  

沈约微笑道,“显福帝姬客气了。”  

赵巧云端着茶杯,低头片刻,“这里没外人,我们也不必理会那些俗套,你叫我巧云就好。”  

沈约点点头。  

赵巧云随即道,“我知道沈公子对众帝姬是无意的。”  

沈约微有扬眉,就听赵巧云道,“巧云因此主动表露属意沈公子,也是想为沈公子解决个难题。”  

说话时,赵巧云看了赛月一眼。  

赛月捧着茶杯,却没看赵巧云。  

“因此沈公子不必拘谨。”赵巧云继续道,“有巧云在你身边,应该更方便公子行事。”  

“方便我行事?”沈约反问道,“你知道我要做什么?”  

赵巧云犹豫下,轻轻抿了口茶,似在琢磨什么,半晌才道,“方才在皇后和沈公子交谈时,巧云知道公子不但是好人,还是极为睿智的人。”  

沈约微笑道,“巧云何出此言?”  

赵巧云缓缓道,“因为有人教了巧云一个分辨好人坏人的方法。”  

沈约略有好奇,“什么方法?”  

“观人看七正,七正存,此人可信。”赵巧云盯着沈约的双眼。  

沈约微有诧异,“哪七正?”  

“顶正,颌正,脊正,肩正和足正。”  

赵巧云解释道,“此五正为外正,还有心正和意正这两正为内正,外正醒内正,内正表外正。”  

沈约点点头,“很有道理。”  

赵巧云说的有点玄乎,可沈约精通佛道,知道这是一个不错的法门,和现代的肢体语言辨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代的观人术,有相面、相手、摸骨、术数之流,但在沈约看来,这些方法因为被五蕴渗透,多少有点故弄玄虚。可赵巧云所言的观人术不但简单,而且有效。  

一个人能时刻保持七正,这人想不好都难。  

释家有七支坐的说法,和赵巧云的七正论大同小异,都是保持身形的中正来维持意念的中正。  

时刻保持意念中正的人,如何会行邪恶之事?  

心正、意正之人,自然不会伤害他人。  

方法简单,有效,却少有人做到。  

“是哪个高明的道人,教你这个方法?”沈约问道。他知道教巧云这种方法的多是道人。  

佛修心,道修骨。  

虽然不是绝对的说法,但心、骨两事的确可以分辨修佛道两者的大概方向。  

七正更像黄庭经理论的一个拓展。  

中、正、直果然,赵巧云答道,“神霄派的王文卿道长。”  

沈约沉默下来。  

他见过神霄派的林灵素,却不认为那是个有修为的人。  

见识绝不等同于修为!  

林灵素有见识,但他不修身,是以苦苦挣扎在执念之间。  

换句话说,林灵素知道对错,可无力树正除错,这也是大多世人的通病。  

可教出赵巧云这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