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物资卡【香火】(2/3)
槐。
这树瞧着很有些年头了。
这么多年来,飨食石碣镇民的信仰、供奉。
即使没有成为精怪,也绝对是承载香火的最佳素材。
“这树已达蓝品,都没有诞生灵智,要么真是‘死’的,要么潜力非常高。”
“要是前者还好,后者…就有点可惜了。”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弄出香火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大不了,后面再弥补一下。”
纪年心说着,转身朝卧房走去。
听到院外传来沙沙之声,他头都没回,只让张六三去向众人解释,自己则抬手合上房门。
由黛玉护法,盘膝进入识海之中,开始制卡。
“香火啊…”
纪年手指微动,制卡笔便自动飞到他的手中。
几次造卡以后,这笔也有些不出油了。
他便蘸了些灵液,起手压腕,行云流水地写下香火两个字。
“轰!!!”
几乎是在停笔瞬间,纪年脑中便炸起一声轰鸣。
短暂恍惚过后,再睁开眼时,就见到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悬浮在虚空中。
无限璀璨,法耀诸天。
压抑黑暗的地府拟态都被映得大亮天光。
白烟袅袅,无限光芒。
庆云万丈,浩浩汤汤。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人间运朝、阴土龙庭、凌霄宝殿、金身道脉、社稷君王、海外仙山…
不知何时起,香火二字,便如名字一般,好似一缕轻烟,伴着火星点点,游荡在历史长河之间,联系起一个又一个大事件。
“自古以来,就有信仰崇拜。”
“先民们见太阳刺眼,便有大日崇拜;见雷声威严,便有雷霆崇拜;见大海浩瀚,便有海洋崇拜…”
“日月星辰、山川湖泊、气象万物、大地长天,皆有崇拜。”
“就是走着路被石头绊了一跤,都可能生出石头崇拜。”
“说白了,信仰、崇拜就是一种源自人心的极致情绪。”
“直至出现香火二字,才将其从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转化成某种可以量化的东西。”
“神话传说里,各路仙神佛魔以种种手段,飨食香火、收割信仰,以渡苦海,抵达彼岸。”
“便是人间君王,也常有泰山封禅,得正统之位,笼天下气运之举。”
“香火…就是这样让人着迷的东西。”
纪年心里感慨几句,深呼吸几口气,手腕微转,写下一行行字:
香火,直意为凡人祭祀先祖神佛用的香或烛火。
引申为子孙后人、虔诚信众祭祖拜神、纳福祈愿之事。
有经云:天雨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宽,只渡有缘之人。
缘法难寻,香火可寻。
常言说:食人香火,解人灾厄。
凡人信众,可自支神龛灵牌,引香燃烛,摆贡品若干,虔诚供奉,自有香火情生。
他日若逢灾殃,仙神自来,解灾渡厄。
仙神得此香火,亦可修为广进、渡劫化厄。
写到这里,纪年稍加思忖,又填上了神龛的信息:
所谓“神龛”,即为摆放祖宗灵牌或仙神塑像的小阁。
大小规格不同,依厅堂规模、供奉对象、神位多少而定。
皆为木制,刻诸多吉利图纹,兼帝王将相、先祖英雄、道天诸神。
而供奉在神龛内的牌位,又称“神椟”,也有来历。
相传古时桑浦山有两母子相依为命,奈何儿子不孝,动辄打骂娘亲。
一日,不孝子上山打柴,见母鸦为哺孩儿,衔虫往来,奔波疲惫,坠地而死,不由心神皆震,意图改悔。
眼见满头华发、脊背佝偻的母亲,踉踉跄跄地提来食盒,忍不住眼圈发红,起身相迎。
母亲只以为这不孝儿是嫌她来得迟了,要来打骂,赶忙撂下食盒,匆忙转身。
慌乱间,不小心失足坠山,以头杵树,一命呜呼。
不孝子见状悲痛欲绝,决意悔改,便砍了这树,做成神椟。
上书母亲名姓,生辰八字,亡故之日,天天祭拜,日日忏悔。
期间不忘辛勤耕耘,日子逐渐富裕,又有了许多子孙,“神椟”一物也渐渐散开。
“呼…”
随着信息录入结束,浅白烟气袅袅而起,淡淡的檀香气息,沁人心脾。
纪年深吸一口气,只觉周身窜腾着一阵暖意,隐约可感桃花盛开、阳光袭来。
耳边微微轻鸣,好似山居道人诵鸣、古寺敲响晨钟。
“这就是…香火吗?”
纪年简单活动了一下身子。
明明只是意识具现后的身躯,却在这一刻,真切感受到了百骸舒展、细胞欢鸣。
数日奔波带来的疲惫,都被一扫而空。
“香火成神…”
纪年握了握拳头:“原来如此。”
“难怪神话传说中那些仙神,都那么在意这东西。”
“就是不知…七爷、八爷祂们吃了供奉香火,会有怎样的进境?”
纪年思忖着,抬手唤来那棵老槐树。
先以精神力扫去挂在根系上的泥土蠕虫,再轻抚树身,感受其每一寸纹路。
待心里大概有准,便屈指弹开制卡笔尾端的小帽,露出那枚寒光烁烁、精致小巧的刻刀。
抬手一挥,掀起圆月刀芒,直将那老槐拦腰斩断。
接着伸手一翻,刀尖偏转,切出神龛
这树瞧着很有些年头了。
这么多年来,飨食石碣镇民的信仰、供奉。
即使没有成为精怪,也绝对是承载香火的最佳素材。
“这树已达蓝品,都没有诞生灵智,要么真是‘死’的,要么潜力非常高。”
“要是前者还好,后者…就有点可惜了。”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弄出香火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大不了,后面再弥补一下。”
纪年心说着,转身朝卧房走去。
听到院外传来沙沙之声,他头都没回,只让张六三去向众人解释,自己则抬手合上房门。
由黛玉护法,盘膝进入识海之中,开始制卡。
“香火啊…”
纪年手指微动,制卡笔便自动飞到他的手中。
几次造卡以后,这笔也有些不出油了。
他便蘸了些灵液,起手压腕,行云流水地写下香火两个字。
“轰!!!”
几乎是在停笔瞬间,纪年脑中便炸起一声轰鸣。
短暂恍惚过后,再睁开眼时,就见到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悬浮在虚空中。
无限璀璨,法耀诸天。
压抑黑暗的地府拟态都被映得大亮天光。
白烟袅袅,无限光芒。
庆云万丈,浩浩汤汤。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人间运朝、阴土龙庭、凌霄宝殿、金身道脉、社稷君王、海外仙山…
不知何时起,香火二字,便如名字一般,好似一缕轻烟,伴着火星点点,游荡在历史长河之间,联系起一个又一个大事件。
“自古以来,就有信仰崇拜。”
“先民们见太阳刺眼,便有大日崇拜;见雷声威严,便有雷霆崇拜;见大海浩瀚,便有海洋崇拜…”
“日月星辰、山川湖泊、气象万物、大地长天,皆有崇拜。”
“就是走着路被石头绊了一跤,都可能生出石头崇拜。”
“说白了,信仰、崇拜就是一种源自人心的极致情绪。”
“直至出现香火二字,才将其从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转化成某种可以量化的东西。”
“神话传说里,各路仙神佛魔以种种手段,飨食香火、收割信仰,以渡苦海,抵达彼岸。”
“便是人间君王,也常有泰山封禅,得正统之位,笼天下气运之举。”
“香火…就是这样让人着迷的东西。”
纪年心里感慨几句,深呼吸几口气,手腕微转,写下一行行字:
香火,直意为凡人祭祀先祖神佛用的香或烛火。
引申为子孙后人、虔诚信众祭祖拜神、纳福祈愿之事。
有经云:天雨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宽,只渡有缘之人。
缘法难寻,香火可寻。
常言说:食人香火,解人灾厄。
凡人信众,可自支神龛灵牌,引香燃烛,摆贡品若干,虔诚供奉,自有香火情生。
他日若逢灾殃,仙神自来,解灾渡厄。
仙神得此香火,亦可修为广进、渡劫化厄。
写到这里,纪年稍加思忖,又填上了神龛的信息:
所谓“神龛”,即为摆放祖宗灵牌或仙神塑像的小阁。
大小规格不同,依厅堂规模、供奉对象、神位多少而定。
皆为木制,刻诸多吉利图纹,兼帝王将相、先祖英雄、道天诸神。
而供奉在神龛内的牌位,又称“神椟”,也有来历。
相传古时桑浦山有两母子相依为命,奈何儿子不孝,动辄打骂娘亲。
一日,不孝子上山打柴,见母鸦为哺孩儿,衔虫往来,奔波疲惫,坠地而死,不由心神皆震,意图改悔。
眼见满头华发、脊背佝偻的母亲,踉踉跄跄地提来食盒,忍不住眼圈发红,起身相迎。
母亲只以为这不孝儿是嫌她来得迟了,要来打骂,赶忙撂下食盒,匆忙转身。
慌乱间,不小心失足坠山,以头杵树,一命呜呼。
不孝子见状悲痛欲绝,决意悔改,便砍了这树,做成神椟。
上书母亲名姓,生辰八字,亡故之日,天天祭拜,日日忏悔。
期间不忘辛勤耕耘,日子逐渐富裕,又有了许多子孙,“神椟”一物也渐渐散开。
“呼…”
随着信息录入结束,浅白烟气袅袅而起,淡淡的檀香气息,沁人心脾。
纪年深吸一口气,只觉周身窜腾着一阵暖意,隐约可感桃花盛开、阳光袭来。
耳边微微轻鸣,好似山居道人诵鸣、古寺敲响晨钟。
“这就是…香火吗?”
纪年简单活动了一下身子。
明明只是意识具现后的身躯,却在这一刻,真切感受到了百骸舒展、细胞欢鸣。
数日奔波带来的疲惫,都被一扫而空。
“香火成神…”
纪年握了握拳头:“原来如此。”
“难怪神话传说中那些仙神,都那么在意这东西。”
“就是不知…七爷、八爷祂们吃了供奉香火,会有怎样的进境?”
纪年思忖着,抬手唤来那棵老槐树。
先以精神力扫去挂在根系上的泥土蠕虫,再轻抚树身,感受其每一寸纹路。
待心里大概有准,便屈指弹开制卡笔尾端的小帽,露出那枚寒光烁烁、精致小巧的刻刀。
抬手一挥,掀起圆月刀芒,直将那老槐拦腰斩断。
接着伸手一翻,刀尖偏转,切出神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