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田氏回娘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牛大力不清楚为什么冷秋娘会有这想法,可能单纯是为了教大丫三个丫头,也可能是因为冷秋娘喜欢孩子。  

毕竟,从冷秋娘的表现来看,她非常喜欢孩子们,尤其是小姑娘。  

也就没多想,帮冷秋娘寻好工匠,给她建类似女子私塾的屋子。  

在屋子未建好之前,冷秋娘和碧儿依旧住在他们家里。  

日子过得很快,九月底,牛大力家又一次办宴席,杏花村的村民有些见怪不怪了,反而更多的是羡慕在作坊做工的人,每个月底能大鱼大肉吃一顿,还不用花银子,谁不乐意啊。  

又过了几日,黄家摆满月酒,由于这是黄家第一个孙儿,夏家可是大操大办了起来,不但请了开原县许多有头有脸的人来,还请了清河郡最有名的戏班子唱戏。  

老牛家除了杜鹃和牛永义没去外,其他人都去了。  

去的时候,两手空空,回来的时候,几辆马车浩浩荡荡的回杏花村,引起不少村民侧目,所有人都清楚这是黄家给老牛家礼物。  

这会儿,老牛家倍感有面子,尤其是钱婆子心情别提有多爽了,逢人就说,黄老爷有多疼爱孙子啊,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也忘了之前她要死要活的事情了。  

暂且不提老牛家的事。  

如今夏家养鸡场的鸡也养大了,这大大出乎夏家人的意外,本来他们觉得这批鸡最早也要养到十一月份,可谁能想到竟然提前了半个月。  

而知道真相的只有夏长成祖孙三人。  

鸡养大了,自然要拿来卖。  

由于那些酒楼每天都会来作坊运瓜子,夏川河就来找牛大力,牛大力告知那些酒楼的管事听。  

那些曾经买过夏家鸡的酒楼一听夏家的鸡养大了,当天就迫不及待让管事来夏家养鸡场拉鸡。  

这让夏家人有些吃惊,但有生意上门,他们自然开心啊。  

一家老小起上阵抓鸡,尽管很累人,忙活一天,弄得浑身脏兮兮的,但每个人脸色都透着喜悦之色。  

不到三天时间,养鸡场里的三千只鸡都被那些酒楼给拉走了,其中刘富贵买得最多,一开口就要了一千只鸡。  

这不是财大气粗,也不是给牛大力面子,而是夏家养的鸡味道绝对比普通的鸡好吃,肉质鲜嫩,口感嫩滑。  

一上市,就遭到众富人的喜爱,为了区分这些鸡和其他的鸡不同,许多酒楼不约而同以夏家鸡来称呼这些味道好吃的鸡。  

逐渐的,夏家鸡美名在开原县传开了。  

而这些事,夏家人自然不知道,此刻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能挣这么多银子,整整两百五十两啊。  

夏长成和夏常氏心里明明是喜悦的,但眼眶情不自禁的湿红了。  

翻身了!  

他们老夏家也有翻身的一天。  

夏家每个人喜笑颜开,但他们清楚这是托谁的福才能挣这么多银子的。  

第二天,夏长成就让夏冬春父子俩给牛大力送来一百五十两的分红,牛大力清楚外公家明显多给了。  

他想了想,并没拒绝,收下一百五十两后,以为了方便四处收虫子喂鸡为由,给了大舅五十两买一头驴。  

而夏冬春觉得驴有必要买,但不能占牛大力家便宜,既然是为了养鸡场,执意要一家出一半,牛大力拗不过也就同意了。  

而夏家买驴的事情在西石村引起一阵不小的震动。  

田氏脸色惊喜,驴买来没多久,就套上木车,带着三个孩子,和夏川河去娘家了。  

晌午,田家人正在吃午饭,忽然听见田氏的声音。  

“爹娘,我回来了?”  

田老太脸色一喜,“是翠儿回来了。”  

“小姑来得真是时候,我们吃饭就来了!”  

田氏大嫂嘀咕一声。  

田老太登时横了她一眼,田氏大嫂立即不敢说话了。  

田老汉皱眉,“翠儿有段时间没回来了,莫不是夏家出了什么事?”  

“说这么多做什么,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田老太着急了,对于唯一的小闺女,她可是心疼得紧。  

田老汉摇摇头,起身也朝外走去。  

田氏大嫂低声对田氏二嫂道:“这次保不定又是来借银子的,上次欠咱们家的还没,这次还借,就算爹娘偏心,也不能这么偏吧!”  

田家二嫂瞥了她一眼,“那你说该怎么办?谁让小姑嫁的那人家是那村子最穷的?”  

田氏大嫂嘟囔了,“也不知道当初小姑是不是被鬼迷,那么多好的不挑,偏偏挑了个最穷的夏家,也不知道她图什么?”  

走出屋子,就听田氏的笑声,“大哥,二哥,快帮忙抬一下东西?”  

见到驴车上摆放着不少礼物,田家人震惊了。  

能不震惊吗?  

除了逢年过节会带几两肉来,一般时候都是空手来的。  

夏雪三姐弟礼貌的跟田家人问好,田老太有些怜惜这三个外孙,抱怨道:“来就来,还带什么礼物啊?”  

田氏毫不在意道:“娘,这是公爹让我带给你们的!”  

田老汉叹道:“亲家也是的,家里又不富裕,还那么破费!”  

田氏大嫂忍不住道:“送这么多礼,这是打算借多少银子啊?”  

田氏大哥恶狠狠瞪了她一眼,田氏大嫂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我又没说错,夏家那样的人家哪有银子买这么多东西啊?”  

田老太和田老汉蹙眉,夏家的情况他们也了解,莫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