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国运斩仙(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但许墨辰突破了这个法则,成了唯一的特例。  

凡人想要对抗修仙者,还有一个手段。  

那就是国运,只有皇帝以及人族至尊能够掌握的国运。  

“很久了,”许墨辰想着也有些感叹,“本来会以为,你没有什么用了。”  

国运,能够对抗修仙者,这其实也只是正常范围而言。  

想要斩杀的修仙者越强,消耗的国运越多。  

而国运一旦使用,慢慢恢复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  

甚至国运太低的话,直接会导致亡国。  

所以这东西,只是人族的一种精神支柱,到了紧要关头,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况且凡人皇帝就算发动,威力也就那样。  

但许墨辰不一样,他本身就是修仙者,融合国运的话,威力自然增强很多。  

而且,如今大乾已经成为中土首屈一指的国家,他代表的是整个人的最高存在。  

虽然其他国家人族能够提供的国运信仰很少,但是人族数量多啊,加起来也很可观。  

而且,许墨辰并没有想着用国运斩杀天理。  

他的计划,是重创对手,然后使用一线真实。  

天理的话,仙术对他无效,也只是针对十方世界的一般修仙者。  

许墨辰这样的另类,还真不好说。  

此外,他还有梵天火焰,那是异界荼道逍遥仙的火焰。  

只要能重创天理,暂时拉低他的境界水平,还是有取胜的机会的。  

这一点,他没有明说。  

事到如今,反而是许墨辰手里捏着底牌。  

“既然如此,”虚空四人交换了眼神,“那我们四人,合力给天理制造些障碍吧。”  

许墨辰也不矫情,他点头答应了。  

运起国运,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大规模国运的集结。  

加上这里又是诸天世界,传送过来时间消耗都要考虑。  

其实几个人的交流,都是瞬息之间,就定好了方案。  

有了绝杀的准备,四人立即展开身形,朝天理围去。  

他们能够克敌制胜的,只有没有使用过的术法神通,而且只能用一次。  

到了至高的境界,其实自己的绝杀技能,并不是很多。  

时间非常有限,许墨辰直接飞了起来,他右手一翻,十方剑握在手中。  

“天道无常,不以凡人为物,不以修仙为本,”许墨辰一边说着,一边开始聚集国运,“既然如此,这样的天道,我辈也没有遵循的必要。  

为人为仙,都是和自己的命运做争斗,所谓的逆天顺势,便是证道之理。  

而你们,妄图以一己私欲制定茫茫众生的法则,掌控他们的命运。  

这样的存在,不是仙,不是天道。  

所以!朕!  

大乾人族天子许墨辰,恭请天下凡人万民,借一臂之力以斩仙!”  

言毕,他首先调动自己的道源之力,在十方剑的剑尖开始凝聚力量。  

同时,他的泥丸、绛宫、黄庭、夹脊、玉枕神通也全部启动,加上领悟的十罪之力,一股脑全部注入。  

紧接着,他勾动自己的龙气,和遥远的主世界产生交集共鸣。  

天空之中,传来隐约的呢喃声,伴随而来的,还有阵阵香气。  

是国运,从四面八方的空间中渗透过来,融入到许墨辰的力量中。  

以凡人之躯,挑战代表法则的天道存在!  

那边,四人快速输出自己的底牌,围着天理一阵轰击。  

没有效果,只能说暂时遏制住天理的行动。  

许墨辰引起的变化,天理也感知到了。  

他几乎难以想象,忍不住笑了出来:“许墨辰,你是不是傻了!  

区区一个中土世界的人族国运,就想用来斩杀我?  

要知道,我可是主上特殊创造出来的,能够抵抗一切仙术神通的存在。  

你的国运,对我而言不过是挠痒痒。”  

在他看来,人族是最底层的存在,匍匐在修仙者面前,能够允许他们,已经是天道仁慈了。  

他的世界,没有人族这类东西,也不需要。  

可是,许墨辰的观点不一样,尤其是他见证了蓝星所在的宇宙世界的诞生。  

另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照样孕育出修仙者。  

不能说更加优秀完美,但至少,荼道逍遥仙的决定没有错误。  

舒无因也做出了选择。  

甚至那个世界,还诞生出新的天道。  

所以许墨辰相信,人族才是一切的根本,影世界的成立是新的思路。  

也许他们不完美,也有很多错误,包括未来也可能消失。  

但比起主世界而言,这里的修仙者之路,已经完全扭曲。  

“好!”天理气极反笑,“那就让我来试一试,你依仗的国运有多厉害!”  

言毕,他的身体猛然爆开一团巨大的光球,转眼将虚空四人弹开。  

紧接着,他直接朝许墨辰冲了过来。  

许墨辰微微叹息,他凝聚的国运不少,但感觉上,还差那么一点。  

可惜了,不过也没有时间再犹豫。  

看着浑身裹住灵气光球的天理,他手起刀落:“斩仙!”  

十方剑转动,凝聚出来的全部力量,在这一刻完全放出。  

“嗖——”这一带的天空,划过闪亮的光芒。  

混杂着各种力量的剑斩,排海倒海地朝天理冲去。  

“这国运…”虚空等人,罕见自己的元神起了战栗,“这不仅仅是大乾的国运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