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洗砚池(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道源之力和神识根本无法阻隔,犹如无数尖针刺着自己。  

云上界没有肉身,所以现在的许墨辰,其实就是元婴本相。  

相当于直接攻击灵魂。  

这个时候,许墨辰才知道,有肉身也有肉身的好处。  

但他没有退路,心中念想转动,面对不同文道的渗透,抵触不如接纳。  

于是他干脆撤除神识和道源之力,敞开大门,让那些墨水涌进来。  

果然,墨水似乎找到宣泄口,一股脑往许墨辰的眉心天门而去。  

洗砚池存在几千上万年了,前来参悟的修仙者也不知道有多少。  

都是想着抵抗抵消墨水蕴含的力量,从来没有人想过接纳。  

那是因为,修仙者总是以为自己才是一切的中心。  

但许墨辰一直以来没有以修仙者自居。  

他的立场,始终是人族皇帝。  

人族皇帝,也不是靠一个人就能成就天下的。  

他的身边有一群跟随帮助他的臣子。  

乃至于对于文道也一样。  

尤其是他是穿越者,蓝星未来时代,现代教育讲究的不是排斥,而是兼容。  

所以才有了他现在,如此独特的处理方式。  

但这也蕴含着巨大危险。  

打开防御,让其他力量进入,如果没有办法控制住,最可能的结果是自己被吞没。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既视感!  

那墨水涌入之后,许墨辰打开所有关联,直接往炁藏神府的方向冲刷进来。  

他的九窍,目前开通了四窍,所以墨水主要流过的,是这四个地方。  

水中蕴含的文道气息,不断吸附在四窍的世界。  

这些文道,乃是上古大能修仙者飞升前留下的,已经失去主人,只能凭借曾经的一点力量存续。  

以前来洗砚池的修仙者,都是排斥它,如今突然获得一个可以接纳的地方,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泥丸、绛宫、黄庭、尾闾四大世界,充满了黑色的墨水。  

九婴那边也是,整个身体没入其中,随着墨水冲刷不断翻腾。  

池边,唐德润和萧南烟也意识到不对劲。  

墨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干涸下去,两人对视一眼,萧南烟手腕一挥,布下一个巨大的阵法。  

她是传递信息的青衣使,隐匿阵法有过人之处。  

不过她也提醒:“这阵法只能发挥一时三刻的作用,时间久了瞒不住外面的修仙者。”  

唐德润抱拳:“还是要多谢萧姑娘。”  

那边许墨辰体内,融入新的文道,他全身心放松,开始尝试感知别人的文道。  

曾经他和周晟以及欧阳永仁对决的时候,也接触到两人的文道。  

但那两人的文道,属于“禁锢人族”思维的,和许墨辰格格不入。  

因此当时他自己孕育出新的文道。  

只是那新的文道,还处于幼苗阶段,现在虽说已经植入凡间大乾,但最终效果如何,许墨辰并不清楚。  

现在这大能前辈的文道,许墨辰感悟着,却发现有些不同。  

上古时代的修仙界,并没有严格的仙凡隔离,所以大部分强调的还是仙凡一体的思想。  

不过那个时候,也没有把人族踩在脚下,毕竟修仙者的源头,都是来自人族。  

后来才有了其他界域种族的参与。  

所以目前这文道,倒是有几分和许墨辰主张的观点契合。  

意识到这一点,许墨辰精神大振,他仔细提取出来,融入自己新的文道中。  

这就等去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也有不兼容的地方,比如这残留的文道,其中就包含着对天道的质疑。  

为什么会有三千年无法跨越的寂灭劫?  

为什么给修仙者最终选择的道路,只有飞升一条?  

这是上古时代,修仙者对于天道的质疑。  

这种思想,现在是不存在的。  

十方世界,以天道法则为尊,没有人敢指天骂地。  

虽然人人挂在口中的,都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许墨辰这才意识到,修仙界思想的变化,也是一个过程。  

上古时代,更加直接客观。  

只不过…这种思想其实贴切蓝星的唯物主义和朴实主义,放在修仙世界,却有点问题。  

许墨辰主张的仙凡有别,不是为了消灭修仙者。  

所以如果他主张的文道引入这一条,人族未来可能产生对信仰宗教等等的绝对排斥。  

那样的话,仙缘将彻底消失,世界的平衡也会失调。  

至少,许墨辰认为天道法则没有改变、允许修仙的绝对前提下,有些根本需要坚持。  

所以他剔除了这部分文道。  

只是,剔除和融合,同样是件很难的事情。  

一心二用,是目前许墨辰还不能驾驭的。  

眼看着,他身上的文道泛起阵阵波动。  

唐德润和萧南烟也感觉到了。  

唐德润暗叫不妙,这文道,直接关联凡间,一旦崩坏,凡间大乾将会引起混乱。  

许墨辰也是暗自着急,正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感觉炁藏神府内,一道人影闪过,他的分身元婴出现了。  

那元婴依旧模模糊糊的样子,漂浮在炁藏神府内,双手一分,将墨水中的残留文道分为两半。  

一半是许墨辰想要接受的,另一半则是他抗拒的。  

半息的时间,只见那元婴已经分离清楚,许墨辰得到他能够融合的文道,而其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