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破冰之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许墨辰带着唐德润回到御书房。  

“爱卿,”他坐下后,心里一阵烦躁,“今夜之事,你怎么看。”  

“陛下,此人术法神通异常诡异,境界倒是和微臣相当,”唐德润回忆着交手的细节,“攻击目标是公主殿下,这范围就有点广了。”  

最近一段时间,许墨辰和朝臣的关系,进入了一个短暂的蜜月期。  

双方大致的目标一致,许墨辰想要提高大乾粮食产粮,加强农业发展,修仙者也希望人族能够自己自立地进步,他们获得更多的资源炼精化气。  

从整个修仙历史看,修仙者的数量是逐步增加的。  

许墨辰大致分析过,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他是根据古籍进行的推断。  

十方世界就好比没有人口控制,巴拉巴拉滚雪球这样越来越多。  

因此修仙者除了仙缘外,能够平均分配的资源越来越少。  

云上界的修仙者,层次更高,他们切断和凡间的联系,未必不是区域保护。  

许墨辰认为修仙者的社会构造有点畸形,长期这么搞下去,能有多少修仙者能够证大道飞升。  

而凡人这边,想要拉动工业商业等等其他领域的发展,优先也要解决农业的问题。  

毕竟是个人都要吃饭。  

难得朝臣一起认可,许墨辰实在想不出哪个部门的人,会出手对付他。  

“也许是看中公主的体质,”唐德润想出另外一个结论,“公主本体就是转生奇兰,作为九大花魁之一,作用很大。”  

“按理说,朝臣虽然清楚锦歌的存在,但是知道她和转生奇兰融合的,除了我们还有谁?”许墨辰皱眉。  

这就不好说了,唐德润没有搭话,反正不是他泄露的。  

谁知道陛下后宫,是不是表面风平浪静,水下波涛汹涌。  

“罢了,”许墨辰挥手,“既然出手一次,说不定还有对上的机会,早晚会明白。  

后宫朕先盯着,爱卿抓紧和安泽瑞碰头,先搞一个方案出来。”  

两人接触很久了,对于许墨辰的一些词汇,唐德润明白。  

接下来几天,许墨辰频繁出入兰芝宫。  

现在后宫没几个人,皇帝的行踪,很快大家都知道了,也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沈芷凝作为贤妃,后宫最大的存在,要出来表现一下。  

翠竹坚决反对:“娘娘,那什么公主,明显看陛下就是有心收入后宫的。  

况且她和陛下还有人族时候的情分,这男人啊,心心念念的就是第一个。  

再说了,您是娘娘,她无名无分,凭什么我们主动去见她。”  

娘娘,你要努力争宠啊。  

陛下有很多仙缘丹,还有术法神通,可以带着我们飞。  

沈芷凝打了个哈欠:“翠竹啊,这话你说的不对了。  

这后宫增加姐妹,只是时间问题,你看陛下雄才伟略,就本宫一个妃子哪里够用。  

所以啊,本宫早就歇了争宠的心思,陛下也不喜欢修仙者,早早让路的好。”  

她胸大无志,只喜欢窝在后宫当米虫。  

有仙缘就练练,增加些寿元多活几年。  

现在的日子,比起刚穿越过来、被沈长风控制,不知道好多少倍了。  

做人要知足。  

“况且,本宫是以修仙者身份去的,”沈芷凝无所谓,“结个善缘也好。”  

翠竹怒其不争。  

遗憾的是,对于顾锦歌的伤势,沈芷凝也无能为力。  

双方的关系,也谈不上好坏。  

后宫事情,许墨辰没有太留意,作为千古明君,他满心思还是在黎民百姓身上。  

忧国忧民彻夜难眠。  

这一天,他和唐德润两人,罕见出宫来到了户部。  

事前打过招呼的缘故,闲杂人等一概回避,参见的是户部尚书安泽瑞,以及户部侍郎洛玄知。  

知道两人也是修仙者,许墨辰吩咐赐座,立即有人端上茶水。  

这茶水,乃是名枞所产,修仙界的东西,凡十年才得二两,名为“半天仙”,十分珍贵。  

喝起来口感自然很好,许墨辰羡慕:“这户部的茶,都超过朕宫里面的了。”  

要是人族世界,光是这条罪名,两人都要抄家灭门。  

但大乾不一样,几个人都只是笑。  

安泽瑞拱手:“不是宫内进贡置办不力,此茶确实罕见,微臣也只有半两之多,平日难得见到陛下,不敢拿出来炫耀。”  

“下官还是托了陛下洪福,”洛玄知也是恭维,“要不是陛下驾临,下官恐怕今生今世也尝不到。”  

君臣和睦气氛良好。  

许墨辰心情不错:“两位爱卿的奏折,朕也看过了,提高大乾百姓粮食产量,的确是当务之急。  

只是朕心中有疑惑,不知道两位爱卿能否解忧?”  

安泽瑞微微欠身:“陛下,微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大乾需要的就是你们这样的忠臣,”许墨辰满意,“朕想知道的是,上古以来,就没有想着改进粮食之类的问题吗?”  

“陛下有所不知,”安泽瑞熟知户部过往,“倒不是没有,而是这里面有些问题。  

陛下可能以为,以仙术或者术法神通,能够迅速提升粮食的产量,乍一看是这样,但仔细执行起来发现了问题。  

使用术法神通仙术种粮,是需要消耗灵气仙缘的,而转化为粮食,炼精化气也弥补不过来,特别是仙缘。”  

也就是说,投入远远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