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故意挑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许墨辰换上便服,带着一群人,很快来到了国立医馆。  

大门口,已经挤了一群百姓,个个探头探脑地在看热闹。  

进入大门,便看到两个女子各自守着躺在板车上的孩子,放声大哭。  

一人贼眉鼠目,正在那里指手画脚:“说什么呢,什么叫做故意挑衅。  

开医馆自然是为了活人救命,你们是皇帝下旨成立的医馆,水平应该比外面医馆高很多才对,怎么就不能看病了。”  

他的身后,还跟着一群穿着医师服装的人,一个个纷纷附和。  

许墨辰的政策,皇帝亲自下旨设立医馆,由太医院御医太医坐诊,加上药物价格适中,这些日子很快成为京城的热门。  

每天来这里看病的人,都是人满为患。  

这就导致一部分没有加入编制的医师,心存不满。  

就像开武馆踢馆,开医馆肯定也是有人闹的。  

只是众人没有想到,这是国家机构,不是一般的民间医馆,居然也有人敢闹事。  

国立医馆的一名医师涨红了脸:“看病是可以,但是也要看什么病,医生不是神仙,能够治好所有症状。”  

这话一出,那两名妇女哭得更大声了。  

那贼眉鼠目的人拿住话,更加得意:“大家们看了啊,国立医馆的医师,也就这样的水平,什么医者仁心,估计都是糊弄百姓的。  

各位大人,这件事情务必要上奏天听,让陛下给草民们做主啊。”  

许墨辰目光一扫,看到人群中站着几名朝臣,是都察院的御史,他心中有数了。  

用修仙者灭国立医馆动静太大,干脆鼓动百姓来拆台。  

他微微皱眉:“问问出了什么事情。”  

张桐源听得愤怒无比,他是国立医馆的头,这个时候自然不能退避,拨开人群站了出来。  

“谁说我们推脱责任了,”他白胡子翘动,“我们行医,开设医馆对外开放,目的就是解决大家的问题。  

都让一让,让我看看出了什么事。”  

陛下,该老臣发挥了。  

这张桐源,不敢说在大乾医术第一,但也是排名前十的高手。  

鬼门金手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  

他上前,看着两名孩子,皱起了眉头。  

一名孩子大声咳嗽吐痰,浓痰里面带着血丝,呼吸急促。  

另一名咳嗽症状类似,只是面部充血潮红,皮肤上还出了不少的疹子。  

两人都是烧得发烫。  

此外,这两个孩子都不过七八岁。  

张桐源沉吟,如此症状,在他所认知的医术内,一般都是归于风温肺热,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痰止咳,退烧清热。  

但能把人弄到这里,恐怕一般的药方难以有效。  

“大人,”身边一名医师低声,“在下察看过了,脉象各不相同,只不过有一个共通点,两个孩子都是久病,在下以为,能不能熬过去,看天意了。”  

他们是人,不是什么病都能搞定。  

尤其是时代医术的上限摆在这里。  

张桐源不死心,他亲自诊脉,眉头忽紧忽松。  

“看师傅这样,”赵凌波靠着许墨辰耳语,“这病不好治疗。”  

许墨辰点头,他不禁微微上前,趁着没人留意,神识快速在两名孩子身上扫过。  

他不懂医术,但是这一扫,情况却明了。  

一名孩子肺部大面积感染,另一个孩子则是咽部红肿加上扁桃体化脓。  

这是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许墨辰沉吟,恐怕光是靠喝中药,难以抑制。  

果然那边张桐源最终叹了口气,他让人拿过笔墨,写下两道药方,各自递给哭泣的女子:“这病拖得有点久,颇为棘手。  

这几服药拿去剪了,按照说明服用,至于诊金和药费嘛…就由我们医馆出了。”  

这在古代一些医馆,就是兜底行为,其中的意思,就是说病大概率治不好,不要钱算是送给你,买个安心。  

“你们看你们看,”贼眉鼠眼的人喊了起来,“张太医,你号称鬼门金手,也不过如此而已。  

什么不要诊金和药费,就是你们推脱责任。  

这么大的医馆,还是皇上下令成立,集京城名医,现在遇到一点问题,就这么推脱,简直是草菅人命!”  

群众中不少人起哄,场面顿时乱起来。  

张桐源面有愧色,其实他们的时代,不能治疗的病多的去了,也只能说尽自己全力,没法保证绝对有效。  

况且当世之中,流传的治疗风温肺热的药方,也就那些,无非多了不少改良而已。  

如果这两个孩子是初发,张桐源还有把握医治看看,但目前看这情况,应该是到了重症,他也只能尽力而为。  

但这个结果,百姓显然并不太满意,加上有人刻意鼓动,顿时乱糟糟的一片。  

一众医师都不禁低头,尤其是张桐源,更是羞愧。  

他觉得脸都打肿了。  

陛下,是微臣辜负了您啊!  

晚上回去写折子谢罪,辞掉国立医馆的职位。  

周围的叫骂声越来越大,尤其是那些其他医馆的医生,各自火上加油,说的不亦乐乎。  

“住口!”许墨辰终于忍不住,他拨开人群迈步而出,“唐德润,让人把这些刁民给朕全部抓起来。”  

唐德润早就带着绣衣使等候,听到这个指示,一挥手,一队彪悍的人马进来,瞬间控制了带头的几个人。  

“陛下?”贼眉鼠目的一个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