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豢养灵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赚钱方式太多了!”  

“我随便跟你说个两三种吧!”  

何成将红色披风往后一撩,兴致盎然道。  

“还请何叔明示!”  

林寒好整以暇,做聆听状。  

“翻地灵蚯,有什么特点?”  

何成笑着问道。  

“翻地灵蚯,可以翻土,保持灵土疏松,灵气流通,有利于灵谷生长,同时也能预防灵田板结成块,田力流失!”  

“还有,它们将灵土吃进肚中再拉出来,可以提升灵土品质!”  

林寒如实道。  

这两大优点,他记得一清二楚。  

“这不就很明显了嘛!”  

“你用翻地灵蚯,给自己的灵田翻土之余,也可以帮别人的灵田翻土,钱自然就来了!”  

何成面露微笑道。  

“这办法不错!”  

林寒眼前一亮。  

灵田需要定期翻土。  

绝大多数灵植夫,给灵田翻土,都是用灵锄。  

灵锄翻土,也不是很均匀,有灵谷在,也没法翻得彻底。  

所以一季灵谷下来,就会造成田力有一定流失,需要施肥才能保持灵田品阶不掉。  

他的三亩灵田,租给别人三年,别人就是很少翻土,灵田板结成块,田力流失严重,再加上不舍得施肥恢复田力,才导致从一品上等灵田,降为一品下等灵田。  

他重新彻底翻土一遍,碎土一遍,也才勉强将田力恢复到一品中等灵田级别。  

“用翻地灵蚯翻土,灵土能翻得更加均匀,任何角落都能翻一遍,这样田力不会有任何流失!”  

“同时,翻地灵蚯吃了灵土再拉出来,还能提升田力!”  

“这样一来,灵肥都省了!”  

林寒满面笑容道。  

在这种种好处之下,相信很多灵植夫,都愿意花钱用翻地灵蚯翻土。  

尤其是那些种田大户。  

他们本身就要请人翻土,要给人工钱不说,灵锄翻土,田力也会有流失,还要再买灵肥,恢复田力。  

翻土工钱和灵肥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数目。  

倒不如直接用翻地灵蚯,来得便利实惠。  

“除了给别人翻土之外!”  

“你还可以用翻地灵蚯,制作灵泥!”  

“低阶灵泥,它们吃进去,拉出来,就可以变成高阶灵泥!”  

“你低价买一池低阶灵泥,等翻地灵蚯提升为高阶灵泥后,再高价卖出,从中赚取差价,这也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何成笑着提醒道。  

“这办法真妙!”  

林寒满脸兴奋。  

这样的话,也等于是定期都有收益!  

灵泥价格也很贵。  

他买了八百斤灵泥,都花了一千六百块下品灵石。  

“还有第三种赚钱办法,不过不建议你这么做!”  

何成正色说道。  

“什么办法?”  

林寒好奇问道。  

他不一定要用,但还是想知道一下。  

“第三种,就是培养出大量的翻地灵蚯,卖给别人!”  

“这样你也能赚到很多钱!”  

“不过一旦人手一批翻地灵蚯后,前两条赚钱方式,也就赚不到钱了!”  

何成摇头道。  

“这么做,无异于杀鸡取卵!”  

“肯定不能这么做!”  

林寒面色坚决道。  

他要的是细水长流,一直都有稳定收益。  

一锤子买卖,他可不做。  

不过。  

他也有个困惑。  

“何叔,既然翻地灵蚯那么多优点,为何没有普及开来呢?”  

“很多灵植夫家里,都养了灵牛,为何很少有灵植夫豢养翻地灵蚯?”  

“是因为翻地灵蚯太稀少,他们买不到么?”  

林寒好奇问道。  

“翻地灵蚯,本身价格不算昂贵,很容易就能买到!”  

“但是它们有一些特殊习性,一旦豢养不到位,就会全都死去!”  

“我给你的玉简里,就记载着翻地灵蚯的豢养之法!”  

“他们没有豢养之法,根本养不长久!”  

何成满脸得意道。  

在豢养灵兽这方面,整个升仙镇,都没人比得上他。  

“原来如此!”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但没有师傅引领,永远都在门外!”  

“若不是你跟我说,我都不知道有翻地灵蚯的存在!”  

林寒赞同点头。  

别说是豢养灵虫这么稀有罕见的事。  

就连最简单的灵粥,灵膳,他都做不好。  

买了灵米,也能做熟,也能吃。  

但是灵米里面蕴含的灵气,全都逸散掉了。  

这样的白粥吃下去,对于尚未踏入修炼之途的人来说,还有充饥作用。  

对于修炼到聚灵境五重的他来说,简直就如同吃糠一样,毫无营养,滋补不了身体,该饿还是饿。  

买了灵米,也是白白浪费钱。  

还不如去灵膳铺花钱喝灵粥,人家灵厨师做出来的灵粥,营养丰富,灵粥里还蕴含着灵气,吃下去对身体,对修为,都大有裨益。  

花钱也算花得物有所值!  

“豢养灵兽这一条路,很赚钱!”  

“你跟着我好好学,将来能发大财!”  

“绝对不比炼丹,炼器,种田差!”  

何成满脸自信道。  

“我努力!”  

林寒笑着点头。  

这真的是意外收获。  

因为穿了带补丁的裤子,鞋子上都是破洞,被何成误会成是同道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