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论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湘湖底。  

气势恢宏的大殿上空。  

几缕颜色不一的气机交汇。  

“莫峰陨了,上空出现了七劫之上的气息”青色的气机陡然传出一缕神念,此地虽无声音传出,神念中却蕴含着信息。  

“不是七劫,至少在八劫以上。”紫色气机传讯,神念没有半点波澜。  

“末法时代为何会出现这等变数”红色气机传讯道。  

“万变不离其宗”绿色气机显得有些死气沉沉。  

“有...人...犯...我...圣...宗...复.苏.么”黄色气机蕴含的信息断断续续,令人看不真切。  

“不可。”紫色气机依旧没有半点波澜,“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方在八劫以上,可杀手段尽出,点爆了精血的莫长老,除却我等复苏,谁去都是送死.....”  

“而我等提前复苏”  

“便算输了。”  

“那便继续沉睡吧”  

“睡吧”  

气机缓缓随风而散。  

南岳剑宗。  

高台上。  

李逸一边饮酒,一边披头散发放浪形骸的说了两个多时辰,日头已临近正午。  

“武道,当持勇猛精进之心”  

“不留后路,方可新生”  

李逸滔滔不绝的说着。  

他一直都是用经验值来进行突破,对所谓的武道、修行感悟并不深,所以基本都是挑自己认为正确的去说,不会说刻意往某一方面去讲,而是想到某处,便说到某处。  

许多人完全跟不上李逸跳脱的思维。  

只有剑道与格斗方面。  

李逸会讲得稍微系统些。  

至于会不会因为自己理解错误,从而误人子弟,这一点李逸并不担心。  

像那些尚未突破先天的南岳子弟,以他如今的修为境界,随意说出一点便可让他们受用终生,指导这些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至于上官龙城这些人李逸就更不担心了。  

这些踏入了先天,甚至是先天绝顶、凝聚金丹的人物,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武道,听自己讲武至多只是作为参考、借鉴。  

还不至于让其误入歧途。  

李逸一边饮酒一边讲着,每每讲到忘情处,他便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每每如此之时,他胸口的裂痕便会缓缓恢复些。  

而下方。  

听了李逸这么久的讲武。  

许多人心头多少有了些明悟。  

当即打坐进行参悟。  

就在众人以为李逸即将结束讲武之时,上官龙城突然站起身来,微微拱手道:“剑圣阁下,讲武不如演武,你我演练一番如何?”  

众人闻言。  

神色顿时一凛。  

当今人族突破抱丹之人除了李逸外,便只有上官龙城一个,而且,这两人凝聚的,全都是七劫之上的金丹。  

这两人演武。  

说是当今天下最大之盛世也不为过。  

高台上,李逸望向上官龙城:“不知上官先生要演何等武道?”  

上官龙城道:“剑道!”  

“剑道?你不是我的对手。”李逸摇了摇头,他并不是鄙视上官龙城,而是在诉说一个事实。  

众宗师闻言。  

亦是不觉奇怪。  

李逸如今乃是九劫三变,又背负着剑圣之名,单论剑道无人能出其右,上官龙城不是对手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想更为直观的向宗师们演示我最强的剑道么李逸很快就明白了上官龙城心头所想,于是笑道:  

“先生既有如此兴致,那你我便演练几招?”  

“正有此意。”  

“几招为限?”  

“十招。”  

“点到为止?”  

“自是点到为止。”  

话音落下,一柄普普通通的制式长剑便出现在上官龙城身前。  

高台上,李逸摆了个请的手势:“先生先攻。”  

上官龙城接过长剑,微笑道:“剑圣阁下不论是修为还是剑道,均要比老夫高深,如此,老夫便却之不恭了。”  

说罢,上官龙城伸手抓住了制式长剑。  

他不是天剑宗出身,也没有学习过当今五岳剑宗的飞剑术,还是只能用最原始的持剑方式。  

其实,似这等原始的持剑方式也没什么不好,甚至,相较于那些半吊子武者来说,手持其实比飞剑要更为稳妥。  

上官龙城握住长剑,随手舞了个剑花,笑声中带着些许感慨:“许久没用剑了,今日听剑圣阁下讲武,竟有有些手痒了.”  

“小心了!”  

话音落下。  

上官龙城陡然出现在李逸身后。  

然而,李逸的后背仿佛长了眼睛般,他随手掐了个剑诀,一柄不知名长剑升腾而起,恰到好处的抵在了上官龙城剑尖。  

“好剑法!”  

上官龙城刚慨叹了一句,贴在他剑尖的长剑便直直的朝他脖颈处劈开,速度飞快,角度刁钻。  

上官龙城虽不是主修剑道。  

但到了他这个层次,对剑道亦是有了一定理解。  

只见他猛地将剑一提,便稳稳的挡住了李逸这一剑的进攻。然而,还不容上官龙城喘口气,李逸操控的那柄长剑竟斜斜擦着他剑身刺来。  

这一次,上官龙城已是来不及提剑去挡,只能是抬手去拦。  

只是,这柄长剑并没有被他拦住。  

随后便出现在了李逸身边。  

一合,一分。  

是为交手一回合。  

如今李逸与上官龙城交手的第一回合,结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