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食色性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四九城,梨园小院。  

“大胆狂徒伽利略!  

不信上帝信科学。  

三堂会审伽利略,  

定要扫除日心说!”  

李承真上妆开嗓,唱这么一出戏,却不是老戏,而是一出创新京剧,词儿编排的有意思,李承真唱着也乐呵。  

一曲唱罢,李承真只感觉浑身舒坦,出门外头,找了个小餐店,一碗豆腐脑,两根油条,解决了一顿早餐。  

他从魔都回来大概有半个月左右了,他的作息重新回归了正常,每天早上早起练功,然后吃过饭去BJ郊区以啥都拍公司的名义建起来的一个演员棚,和里面的演员们一起熟悉剧本,练习基本功。  

然后算好时间,晚上准时回家上床睡觉,修行睡丹功。  

所谓,慢火出正觉,日日炼金丹!  

他的精神一日好过一日,不管做什么都是妙趣横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而且还有一点,他最近发现自己的身体一日轻过一日,这种轻,并不是体重上的实质缩减,而是那种去浊化清,愈发的亲和大道。  

李承真一开始只当是丹功的作用,但又觉得自己在丹功的修习上太过顺利,心生疑窦之下,抽出了一些时间细细审视自身。  

终于叫他有了发现。  

对他造成影响的,其实是他身体中的寿星神格。  

他的神格到达二阶之后,哪怕不使用,也潜移默化的对自己的身体有一点影响。  

他之前之所以没有察觉,是因为财神神格作为他的主战手段,出场频率最高,对他的影响也最直观。  

财神赵公明有驱雷役电之法,这让他体内的阴阳真炁自然和合,阳为雷,阴为霆,雷有声,霆无声,雷性善,霆性恶,雷好生,霆主杀,正应了自然之理,阴阳之相,相生相克,不可离分。  

所以阴阳调和之气,便是雷霆。  

赵公明还有呼风唤雨之能,这让他呼吸之数暗合天地,周天运行愈发畅快,真炁的回复速度也有所增益,都不用去刻意调整,一呼一吸之间,冗杂被呼出,灵气被吸入,入夜自然得以采得大药炼金丹!  

种种神妙,不外如是。  

而李承真最近之所以觉得身体越来越清灵,那是因为,寿星神格在逐渐引导他的身体走向周身无漏!  

寿星有一种流传相当广泛的民间形象,那就是彭祖。  

《庄子·刻意》中有记载: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导引之术,彭祖寿考者好之。  

人们认为彭祖效法自然天地,拥有养命长寿之术,通晓食气辟谷之法!  

而周身无漏就是道教对养生的最高追求!所谓无漏就是没有多余损耗,人从天地间带来了多少寿数那就是多少寿数,不会受到杂陈冗余而影响。  

彭祖寿八百,便是因此!  

而金丹大道中还有一项追求,名为身心无漏!也就是身心都没有破绽,一体圆融,自然和合,贴和天地,道法自然!  

有寿星神格如此增益,他修行起金丹大道来,自然事半功倍!  

当然,五炁流转如意,五福相伴相依,五福神格对于李承真的影响并不是仅仅出于某一个神格,而是一个整体。  

财神赵公明拥有呼风唤雨,驱雷役电的能力,天官大帝又何尝没有?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神格对他的影响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再有五炁流转让他的五行阴阳一并调和,有大道仙基!  

所谓:  

性命天机深又深,工程药火细追寻。  

攒簇五行全体就,长生不死鬼神钦!  

李承真自己估摸着,在五福神格的帮助下,他九返七还的第一次金丹大道的蜕变,只需要三年!  

到时候也不知道他身上会发生多神奇的变化!  

让李承真好生期待。  

李承真吃完了早饭,却没有回小院,也没有前往影视棚,而是径直去了菜市场。  

今天家里要来客人,李承真得准备一下。  

在市场中挑挑拣拣,买好了食材,李承真回了梨园,开始认真的烹饪。  

切菜声,炒菜声,一股人间的烟火气,奏响着美妙的乐谱,李承真乐在其中。  

他现在已经能长期保持一种纯粹的生活状态,也就是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在过程中不会留下一些杂念,感受最纯粹的快乐。  

这也是通往心神无漏这一个境界的必经之路。  

做减求空,炼假成真。  

道在其中!  

一道道饭菜出锅,色泽诱人,飘香四溢,让人食指大动!  

李承真之前也经常做饭,但多是按图索骥,不至于拥有如此精湛的厨艺。  

这其实是寿星神格二阶带给他的一种能力,就像是禄星神格所带来的官威一样!  

这个能力叫做——食色性也!  

这个能力着眼于人与生俱来的两种生理需求。  

所谓:“食、色,性也”  

所谓食,是指饮食烹饪术,这个能力让李承真在烹饪上拥有了极高的天赋,各种食谱菜谱,他做过几次便可以融会贯通。  

据说彭祖就是一位饮食大师,甚至曾经还是厨师的祖师爷。  

早在屈原的《天问》中,就提到彭祖调制野鸡羹献给尧帝的著名典故。  

至于色……这带给了李承真一种阴阳和合的房中术。  

如果将男女比附于阴阳,阴阳交接化生万物,男女接合传宗接代,所以男女交合是模仿着阴阳调和之道。  

大概是这两种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