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羽化自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承真言辞恳切。  

庄子笑而不语,也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沉默良久,缓缓抬起头,看向李承真:“你之来意,我已知晓,人死灯灭,炁化清风,然有一事难平,望相告…我死之后,大汉如何?”  

李承真长叹,似乎早有预料,都说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今一见,分明是百死其犹未悔!  

为成大业,为救黎民,作为一个术士却选择逆天而行,何等深重的执念,岂是像他表面上表现出的那般淡然?  

李承真拿出手机,朗声道。  

“丞相殁后,北伐暂缓,蒋琬,费祎佐后主刘禅,生息二十年,国力渐强…”  

“有姜维接丞相大业,九伐中原未果,时后主刘禅,宠幸宦官黄皓,丞相遗策,难以为继,民怨沸腾,政统衰微,后为曹魏政权所灭。”  

“季汉政权亡于公元263年,距丞相殁后未满30年,后姜维诈降,再谋起兵复汉,殁于次年,无力回天,”  

“又七年,后主刘禅崩,谥号思,追谥为汉朝孝怀皇帝,享年六十五岁。”  

李承真的语速不快,甚至说是一字一顿也不为过,但丞相操心了一辈子的大业,在历史上也不过就剩下短短这么些字。  

饶是如此,也已经称得上是浓墨重彩,三分耗尽英雄气啊!  

李承真忽得一惊,猛的就要想要抽身退去,却硬生生的按住了,在刚刚那一瞬间,他感觉到这方天地的格局变了!  

李承真和徐四同时看向诸葛亮,只见诸葛孔明浑身炁息激荡。  

这是?奇门局!  

他要干什么?  

李承真双眼猛地瞪大,在奇门局的转动中,诸葛亮身上的信仰之力竟然一丝一毫的被抽出,在头顶又形成了一个虚幻的形象,看不清面孔,却能体会到他的身姿伟岸。  

那虚幻的身影高高飘起,先是俯瞰了一圈这盛世的灯火,又仰头望天,幽幽的发出一声长叹:  

“伯约为之奈何…”  

下一刻,奇门局破,那名研究人员的身子一软倒在地上,再看天上,哪还有诸葛亮的痕迹,炁化清风,彻底消散在了天地间。  

没有一丝一毫的痕迹。  

李承真和徐四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又看向庄子的方向。  

“年轻人,无需多谈,我不会让你们为难,”庄子笑了笑,“没想到离开多年,还能见到此方世界,见到几个有趣的小家伙,捣鼓出了些有趣的小器物,也是有缘,便送你们一场造化。”  

还没等几人从这一番信息量极大的话语中缓过神来,只见庄子大手一挥,几道清炁便飞向几人。  

“我附身的这小家伙,窥得我的一些境界,便授其南华真经一卷,妙法真传,养性护命,不滞于物,与世推移,以游其心,安时处顺,穷天理,尽道性,若得超脱,可入南华妙景。”  

庄子又看向徐四:“你这孩子,以权入命,以速逞凶,缘法不深,便授你逍遥咒一道,颂之可得世之疾速,不堕深渊。”  

最后的那一道清炁直接飘入李承真的泥丸神宫,一点神韵不散,脑海中自然有法门浮现。  

“你这孩子缘法最深,此番本不应该招来我之念头,却因福缘深厚,阴差阳错,你修持神道手段,虽说旁门左道,却也挂得名号,自有出路,我却观你性命不全,难渡彼岸,故而授你天仙丹法一部,乃是秘传睡功,温养性命,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故成金液大还丹。”  

庄子说罢,身上的信仰之力同样开始溢散,回归天地。  

李承真反应过来,心里陡然一惊,忙开口问道:“真人可得真逍遥?”  

庄子一顿,哈哈大笑,叹曰:“你可知羽化?”  

下一刻,庄子的信仰散尽,那一缕念头也回归天外天,被附身的那位研究人员顷刻间清醒,三人面面相觑,除了满脸的惊骇。  

只留下怅然若失。  

四周不知何时又是大雾漫漫!一阵凌乱的脚步声,穿越大雾。  

却是徐四带来的人,也是之前埋伏在公园四周的异人,见他们几人陷在大雾里,生怕出了意外,临时制定了计划,闯了进来。  

那座石质小桥上,三人站立,一人软倒,三人或是沉思,或是惊愕,谁能想象到,他们刚刚是撞了仙缘!  

见鬼!  

羽化!  

只当是话本故事里的,哪成想能真正的撞见?如何不叫人惊愕!  

一个肌肉壮汉见他们不说话,有些疑惑的走上前,正好卡着那名研究人员的位置,开口道:“四哥,什么情况?”  

徐四慢慢回过神来,愣了一下,眼神一变,大手一挥:“大力!”  

“昂,四哥您吩咐,”曾大力一愣,不自觉的挠了挠后脑勺。  

“去拉封条,带人把这公园封了,人群全都疏散!”徐四不知道从哪儿摸出一根烟,手上有些颤抖,“让章涛去打报告,我批条子,马上去!”  

“得嘞,四哥,保证给你办的妥妥帖帖的。”曾大力见徐四表情不对,也不敢耍宝,当即扭头点了几个人,火速开始行动。  

“承真兄弟,方瑞老哥,现在得麻烦你们俩跟我来一趟,”徐四回过头,看向两人,表情凝重,“实在是有些冒犯,但兹事体大,实在不是我能决定的,这件事我必须上报,这是底线。”  

李承真眼神微闪,不动声色的瞥了一眼自己的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