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8 黄金时代(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欧战结束,最失意的不是英国人,而是美国的军火商。  

和平年代军火商没有用武之地,只有战争才会给军火商带来巨额利润,全世界如果有人真的想打三战,那么非美国的军火商莫属。  

超级武器亮相后,各国都开始进入贤者时间,三战爆发的可能性无限度降低,所以杜鲁门这段时间面对来自美国国内的巨大压力,左右为难。  

不打仗,军火商没有用武之地,杜鲁门这个总统就不合格。  

重启战事更不可能,美国是不会主动挑起和大国之间的冲突的,小打小闹又不能满足美国那些军火商的要求,所以杜鲁门就得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杜鲁门这个美国总统是合格的。  

“东亚战场是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俄罗斯对世界大战的贡献有目共睹,单纯德国的赔偿,无法弥补俄罗斯的损失,所以俄罗斯完全有理由参与战后对日本的管理,这是我们应得的!”大胡子也态度强硬,俄罗斯人想钱想的眼珠子都要绿了。  

爱德礼焦头烂额,大胡子的日子也不好过。  

俄罗斯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远比英国更严重,英国的财政状况虽然很糟糕,比俄罗斯还是强一些的。  

不到600英军就已经让英国政府不堪重负,俄罗斯军队可是破千万,就算俄罗斯军队的成本低,这对于俄罗斯政府来说,依旧是无法承受的负担。  

所以俄罗斯接下来也得裁军,而且力度会比英国更大。  

和英国一样,俄罗斯也面临恢复经济、战后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南部非洲和美国给英国提出的条件虽然苛刻,总算愿意给英国人贷款。  

俄罗斯不太可能,有前科。  

战争期间,南部非洲和美国给与俄罗斯无偿援助是没办法,当时盟军需要俄罗斯军队击败德军,减轻西线盟军的压力,为登陆欧洲,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创造机会。  

俄罗斯人可是有前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赖掉了所有外债,这不得不让南部非洲和美国提高警惕。  

“你要投票表决吗?”杜鲁门专打俄罗斯人的死穴。  

俄罗斯最大的问题在于盟友太少,东欧那一大片弹丸之地,刚刚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完成了所谓的“民主选举”,现在没能力来波兹坦声援俄罗斯。  

杜鲁门的牌就太多了,新国联60多个成员国,杜鲁门振臂高呼,一多半都会相应,如果投票表决的话,俄罗斯或将永远失去三州。  

“这和投票没关系,俄罗斯在世界大战中损失了3000万人,必须血债血偿!”大胡子同样坚定。  

话说到这个份上,双让都不愿意让步,接下来罗克要充当调解人角色。  

南部非洲跟俄罗斯陷入僵局的时候,杜鲁门和爱德礼分头调停,波兹坦会议才得以继续。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爆发更严重的利益冲突,同样需要有人从中斡旋。  

为了缓和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罗克在无忧宫举行宴会,这也是自波兹坦会议开幕后,无忧宫第一次举行晚宴。  

南部非洲作为当世最强大的国家,晚宴自然尽善尽美,提供的餐饮酒水种类之丰富,世所罕见。  

罗克首先找上大胡子,希望大胡子能在日本的问题上做出让步。  

“洛克,我理解你身为华人,有多仇恨日本人;那么你也应该理解我对日本的态度,一座岛屿,远远不能弥补日本对俄罗斯造成的伤害。”大胡子余怒未消,美国在偷袭珍珠港和巴丹死亡行军才损失多少人,俄罗斯在日俄战争中,仅海军损失舰艇总吨位就达到27万吨。  

这个数字比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着名的日德兰海战双方损失的总和还大,俄罗斯方面有4830人阵亡,5917人被俘。  

作为对比,日军只损失了三艘鱼雷艇,阵亡仅117人,伤587人。  

除此之外,俄罗斯在日俄战争中的损失,和日本其实差不多。  

整个日俄战争,日军阵亡88429人,其中有35122人直接战死,超过10万人负伤,另有大约2000人被俘。  

俄罗斯方面则是4万人阵亡,14万人受伤,大约8万人被俘。  

这个情况南部非洲是很清楚的。  

日俄战争期间,南部非洲作为军事观察员,向东亚派出医疗队伍,为参战双方提供医疗支援,俄罗斯也是受益者。  

“我当然能理解,不过我更理解,俄罗斯作为工人阶级国家,在国际上面临的尴尬处境——”罗克直言不讳,大胡子强硬的背后,其实也是无可奈何。  

千万大军确实让人恐惧,可也仅限于恐惧而已,英国人畏惧战争,俄罗斯人同样无法承受,大胡子身上背负的压力,其实不必爱德礼少多少。  

罗克现在已经很熟悉俄罗斯式讹诈,大胡子表现出来的侵略性,背后代表的是俄罗斯的虚张声势,盟国如果强硬起来,大胡子自然会让步的。  

如果能有一个合适的台阶,大胡子的态度,自然也就有了转圜的余地。  

说到底就是大胡子也需要给俄罗斯国内一个交代,安抚国民,巩固统治基础,这对于大胡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我已经和杜鲁门总统达成协议,一旦日本成立以和平为前提的民主政府,南部非洲和美国都会从日本撤军,这个时间不会太久。”罗克再次强调,对日本的处理,和德国截然不同。  

考虑到德国的情况,盟军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