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0 空中优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部队过来的方向飞过去。  

“咱们的空军这么给力吗?”小赖特简直惊呆了。  

“多正常的,这肯定是在附近执行巡逻任务的飞行小队,指挥部会就近协调所有空军,一切为战争服务!”卡吉尔正在用铁锹挖散兵坑。  

时间紧迫,挖战壕是不可能了,散兵坑也得多挖几个,这样才有更高的生存几率。  

小赖特拿着铁锹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动手。  

散兵坑也是有讲究的。  

就像散兵线一样,不了解战争的人,看着部队冲锋,感觉都是乱哄哄的人海战术,看不出什么门道。  

真正的老手都不用观察,哪怕是来自不同部队,临时凑起来的人手,进攻的时候也知道和战友保持适当距离,至少一枚手榴弹飞过来,不会被一锅端。  

大口径炮弹不考虑,那玩意儿不是人力能够对抗的,得看命。  

“到那里去!”齐宁指挥小赖特挖坑,十几个人的小分队,就别提什么梯次防御交叉火力了,关键是保护自己。  

“间隔十米,挖四个,最后一个在山脊线,准备好防水布,我们今天可能要在这里过夜了——”齐宁野心大,明显是想打持久战。  

“先生,我们只有十几个人——”小赖特感觉手脚都不同步了,十几个人对抗一支有很多坦克的德军部队,用螳臂当车都不足以形容。  

“那又怎么样!”齐宁不怕,如果命令允许,齐宁敢带着小分队突袭柏林。  

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  

敢不敢又是一回事。  

信心就来自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中。  

法国人明显没这种自信。  

五公里对于装甲部队来说也就一脚油门的事。  

“猎豹”还是很给力的,第一辆德军坦克刚刚出现在齐宁的视线里,就被空中飞过来的炸弹摧毁,炮塔飞起来十米高,弹药殉爆,就像一枚灿烂的烟花。  

同时被击毁的还有其他两辆坦克,和一辆卡车。  

在德国的土地上,德军还是很放心的。  

前面说过,德国国内的交通很发达,高速公路好几千公里,非常有利于装甲部队的推进。  

德国人也想不到南部非洲远征军,会在高速公路上做什么手脚。  

再加上鲁登道夫大桥对于德军的重要性,所以德军装甲部队在接到命令之后,马上就以最快的速度向雷马根镇赶来,根本没有任何防备。  

“猎豹”的攻击迅捷又猛烈,三辆坦克和一辆卡车,直接将整个高速公路全部堵死,进退不得。  

“猎豹”的飞行员在扔掉炸弹之后,还没有收手,继续使用机枪,向地面部队扫射。  

德军的防空力量还是不错的,尤其机械化部队,防空单位是标配,88毫米高射炮在对付空中目标上效率还不错,能够对“猎豹”构成巨大威胁。  

不过88毫米高射炮,也不可能在行进中时刻保持作战状态,要展开也需要一定时间。  

这段时间,足够“猎豹”肆虐了。  

“猎豹”配备的20毫米机炮和12.7毫米航空机枪,在对付轻装步兵的时候,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  

即便装甲最厚的五号坦克,其顶部依然是最薄弱的环节。  

毫无疑问,五号是“猎豹”最优先的攻击目标。  

一名装甲部队的指挥官,站在五号坦克顶部指挥拖车将被击毁的坦克移开,为部队打开前进通道。  

一架“猎豹”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俯冲而下,12.7毫米子弹将德军指挥官拦腰截断的同时,数枚子弹飞入五号内部,叮叮当当一阵巨响之后,五号内部直接变成屠宰场。  

齐宁手持望远镜,看着远处乱成一团的德军部队,不悲不喜。  

没什么值得高兴的,都是军人,齐宁不会同情德军,因为德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也没对盟军手软。  

当然更不会伤心,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从从军的那天起,齐宁就有这么觉悟。  

小赖特没有望远镜,看不清德国人有多狼狈,在“猎豹”反复俯冲的时候,小赖特情不自禁跳起来,大声欢呼。  

在痛恨德国人这方面,每一个法国人都发自内心。  

“小子,先别高兴太早,你的工作完成了吗?”卡吉尔提醒小赖特,不要辜负了“猎豹”争取的时间。  

确实没完成,第一个散兵坑才挖了一半,小赖特已经感觉手麻脚酸。  

还是训练量不够,这要是在南部非洲远征军,小赖特这种身体素质,根本不可能出现在一线部队。  

“猎豹”的数量,比小赖特想象中更多,第一批“猎豹”刚刚离开,又有一批“猎豹”接踵而至,这一次是六架。  

一架“猎豹”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可以携带500公斤航空炸弹。  

“猎豹”的挂架不足,不可能将500公斤载弹量,全部挂成50公斤的,一般情况下是选择一枚500公斤,或者是两枚250公斤。  

即便是对付五号,250公斤炸弹也足够了。  

一枚250公斤炸弹在一辆五号旁边爆炸,强烈的冲击波将五号直接从高速公路上掀下去,地面上留下一个直径近两米,深一米的大坑,坑周围的步兵已经消失不见了,按照美军和法军标准,这些消失的德军,都是失踪。  

咚咚咚咚——  

德国人的88毫米高射炮终于完成准备,向俯冲的“猎豹”发射一串串夹杂着曳光弹的弹链。  

一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