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5 图书馆馆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应约,加斯贝里却没有参加,他出现在雷纳德·卡佩的府邸。  

“意大利和法国应该互相谅解,事实上所有欧洲国家都应该认清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再使用战争的方式解决矛盾了,曾经欧洲大陆是全世界的文明中心,现在却沦为战争废墟,世界中心正在慢慢变成比勒陀利亚,以及华盛顿。”加斯贝里和雷纳德·卡佩还是有共同语言的,他们都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  

“你说的很对,是时候结束这一切了,我们至少应该促成地中海周边的和平,让所有人都加入进来,减少纷争,拥抱和平,用贸易方式来换取我们想要的东西,比如我个人就很喜欢意大利奶酪,虽然法国也有奶酪,以后我想吃奶酪的时候,可以拿波尔多的香槟去换。”雷纳德·卡佩很高兴,这也是他一直想要的。  

有些话不能说的太明白,大家都是聪明人,懂的都懂。  

作为国联五常之一,法国和意大利也曾经实力强横,一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都属于第一集团。  

伦敦海军会议是分水岭,南部非洲异军突起,日本疯狂扩军,意大利、法国,和美国英国的历史差距在不停扩大,再加上被国联排斥在外的德国和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已经渐渐掉队。  

“黎塞留”和“维内托”,是法国和意大利最后的挣扎。  

这两级战列舰并不是当时最先进的,英美日,以及南部非洲都有规模更大的造舰计划。  

和顺利完成造舰计划的英、美、日、南不同,法国和意大利的造舰计划并不顺利,直到世界大战爆发都没有完工,这充分证明法国、意大利,和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  

现在情况愈发明显,南部非洲和美国已经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英国在不停衰弱,日本正在被火烤,德国和俄罗斯在血拼,雷纳德·卡佩和加斯贝里都不敢想象,如果俄罗斯战场那样残酷的战斗发生在法国或者意大利,那么法国和意大利是否还会存在。  

恐怕都不用打,吓都吓死了。  

老话说得好,既然打不过,那就要加入。  

如果能用火炮解决问题,雷纳德·卡佩绝对不会这么爱好和平。  

甚至犁和《圣经》如果有效的话,雷纳德·卡佩都会坚持到底。  

“我的想法是,我们应该环绕地中海,或者是邀请所有欧洲国家,组成一个类似国联的组织,以维护我们欧洲的利益,促进欧洲的发展。”加斯贝里在下一盘大棋,这个构想的关键点在于只邀请欧洲国家。  

国际联盟的经验证明,如果有域外国家加入的话,那么加斯贝里设想中的联盟,恐怕最终仍然不可避免的沦为某些域外国家发挥影响力的工具,那就和加斯贝里的设想背道而驰了。  

这里的域外国家很明显,特指南部非洲和美国。  

日本那种就算了。  

现在所有人都很清楚,这一仗过后,日本肯定会彻底沦落,灭国的可能性极大,南部非洲和美国联手,现在已经拥有轻松攻击日本本土的能力,安琪和麦克阿瑟却没有那样做,不是因为安琪和麦克阿瑟心地善良,而是要让日本承受更多的损失,更大的痛苦。  

像现在这样,盟军轰炸机每天随即选择一个日本城市,扔下数以百吨的炸弹和燃烧弹,日本迟早会被盟军彻底轰平。  

所以战后就别考虑日本的问题了,这个国家已经完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到底南部非洲在日本本土驻军,还是美国在日本本土驻军。  

联合驻军当然也可以,不过驻地总是要划分一下的。  

“所以我们有一个南部非洲就够了,不要再增加难度了——”雷纳德·卡佩的话,让加斯贝里愣了下。  

加斯贝里这才想起来,美国算是域外国家,南部非洲可不是。  

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范围,同样也是欧洲范围。  

这样的话不管是只邀请地中海周边国家,还是邀请欧洲国家,貌似都绕不开南部非洲。  

“南部非洲人值得我们信任吗?”加斯贝里对南部非洲还不够了解。  

“至少比美国人更值得我们信任——”雷纳德·卡佩对美国深恶痛绝。  

还记得美国通过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对欧洲资本进行收割吗?  

这个历史从上世纪就已经开始了。  

卡佩家族作为法国的古老家族,也在美国一次又一次的收割中损失惨重。  

甚至可以说对美国股市的投资,是卡佩家族陨落的最大元凶。  

要不是雷纳德通过艾达跟罗克搭上线,卡佩家族恐怕将永远退出法国上流社会。  

“战后意大利的重建,需要大量资金。”加斯贝里长叹,理想是好的,现实永远是残酷的。  

“南部非洲不缺资金,而且拥有帮助意大利重建的实力,全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建筑公司都在南部非洲,他们可以调动整个非洲的人力资源——也包括亚洲——”雷纳德·卡佩的羡慕溢于言表,堂堂自由法国总理,可以调动的人力资源,居然不如南部非洲某人的家仆。  

这实在太离谱了。  

“我想去一趟比勒陀利亚,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得到面见尼亚萨兰勋爵的机会。”加斯贝里务实,既然无法摆脱南部非洲的影响力,那么就要好好利用。  

这也不丢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可以摆脱南部非洲的影响力,意大利不能,法国不能,英国也不能,甚至美国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