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都知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努力恢复着热闹的众人,实则都竖着耳朵留意长乐公主的动静,也因此,这声喊显得十分突兀。  

众人纷纷望去,看到了开阳王。  

人如其声,平静又冷淡。  

长乐公主嘴角笑意一收,走过来问好:“没想到王叔也在。”  

卫晗语气依旧冷淡:“我也没想到殿下会来。”  

他指了指旁边空着的位子:“殿下坐这里吧。”  

长乐公主抬了抬眼皮。  

她又不是自寻烦恼的人,为什么要坐开阳王旁边?  

“不必了,我与阿笙来给镇南王道声喜,就打算走了。”  

“那殿下慢走。”卫晗乐见长乐公主带着骆笙离开。  

长乐公主侧头:“阿笙,我们走吧。”  

骆笙忍不住看了少年一眼。  

卫晗:“…”  

骆辰:“…”  

众人:“…”  

唯有骆大都督面不改色递出一袋金叶子:“笙儿,陪殿下去逛逛吧。”  

骆笙把钱袋子接过,与长乐公主一道离开了宴客厅。  

走向王府大门口的路上,长乐公主冷笑:“阿笙,你说开阳王怎么这么讨人嫌?”  

骆笙没吭声。  

长乐公主睨她一眼:“阿笙你觉得呢?”  

“我觉得还行。”  

长乐公主狐疑看着她,而后恍然:“也是,开阳王有一副好皮囊。”  

开阳王若不是她叔叔,她大概也会觉得还行吧。  

出了王府大门,长乐公主邀请骆笙上马车:“阿笙打算去哪儿?”  

这个时候骆笙只想与骆大都督聊一聊,而骆大都督还在王府中,于是随口道:“打算去青杏街。”  

长乐公主莞尔一笑:“正好我想吃糯米豆沙卷了。”  

马车宽敞舒适,淡淡幽香萦绕其中。  

骆笙闻着这香,便想到了小郡主卫雯,亦想到了刚刚长乐公主打量少年时不以为然的眼神。  

在永安帝替长乐公主一劳永逸解决了卫雯的事后,这位公主大概更视人命如草芥。  

这是一国之君给她的底气。  

而这样的长乐公主无疑很危险。  

骆笙想到卫晗那声冷淡的“长乐”,心头涌上暖意。  

“阿笙啊,你觉得镇南王怎么样?”长乐公主侧躺在矮榻上,懒洋洋问了一句。  

暖意散去,寒意凝结。  

骆笙淡淡道:“那还是个孩子。”  

长乐公主噗嗤一笑:“什么时候阿笙开始在乎这些无关紧要的了。”  

骆笙微笑:“不瞒殿下,我现在只对做菜感兴趣。”  

长乐公主定定看了骆笙片刻,扬起唇角:“阿笙啊,你可真是…”  

她没有继续说,无聊掀起了车窗帘。  

微凉的风钻进来,把车厢内的幽香冲淡许多。  

长乐公主忽然坐直了身子,喊道:“停车。”  

守在车厢门口的侍女立刻吩咐车夫停下。  

骆笙看着长乐公主,不明所以。  

“瞧见一个人,我下去看看。”长乐公主撂下这话,出了车厢。  

骆笙掀起车窗帘,往外看去。  

下了马车的长乐公主款款走向青袍少年,喊道:“苏曜。”  

苏曜面色平静看着走近的公主,拱手施礼:“见过殿下。”  

长乐公主扬唇:“苏大人不必多礼,你这是去了何处?”  

苏曜抱着书卷,淡淡道:“正好休沐,去书斋买了几册书。”  

“什么书?”长乐公主自然而然靠近。  

苏曜往后退了退:“都是枯燥的书,殿下不会感兴趣的。”  

长乐公主眯了眯眼,语气转冷:“苏曜,你在躲着本宫?”  

苏曜面不改色道:“殿下误会了,微臣只是对殿下保持应有的礼仪与尊重。”  

长乐公主语气越发冷:“本宫记得你的未婚妻已经不在了。苏曜,你应该明白本宫想要什么,不要考验本宫的耐心。”  

苏曜挺直了脊背,平静的语气带着坚定:“殿下若以权势相逼,就把微臣的性命拿去好了。”  

他顿了一下,讥笑道:“在金沙时,也曾有人这般做过。”  

“谁?”长乐公主脱口而出。  

苏曜嘴角讽刺的笑意更深,一字字道:“殿下的好友,骆姑娘。”  

长乐公主下意识回头,看向不远处静静停在路边的华丽马车。  

掀起车窗帘往这边看的少女面无表情,显然听不到二人对话。  

苏曜也发现了马车中的骆笙,那瞬间眼神闪了闪。  

骆笙冲长乐公主遥遥颔首,放下了帘子。  

“殿下,微臣告辞。”  

长乐公主冷眼看着苏曜迫不及待离开,一时竟生不出阻拦的心思,转身大步向马车走去。  

她向来是随心所欲、绝不委屈自己的人,看中的男人跑了回头可以随时找上门去,想问的话必须立刻问。  

车门帘被挑起,长乐公主带着一身寒气钻进来。  

骆笙虽听不清刚刚二人说了什么,但对姓苏的能带来厄运的本事早已领教,眼见长乐公主神色不大对,默默递过去一杯热茶。  

长乐公主接过茶水抿了一口,目不转睛看着她。  

“殿下怎么了?”骆笙干脆主动开口。  

长乐公主这种性子,与其含糊过去留下芥蒂,不如挑明。  

长乐公主靠过来,语气听不出波澜:“阿笙,你曾经看中过苏曜啊?”  

骆笙愣了愣。  

长乐公主见她如此,目光微冷。  

原来苏曜说的是真的,阿笙竟然没对她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