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有后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长春侯险些气歪了鼻子,盯着骆笙的眼神直冒火。  

这个黄毛丫头,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骆姑娘不要信口雌黄。”  

骆笙眨眨眼:“侯爷莫要随便给人扣帽子,我怎么信口雌黄了?事情明显不对劲,还不许别人说说啊。侯爷可别欺负我读书少,我记得有句话叫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连君王都不会堵住百姓说话的嘴巴,侯爷还不许我说话?”  

长春侯抽动着嘴角,很想骂人。  

读书少还这么能说?真想把这黄毛丫头的嘴巴封上!  

“骆姑娘说笑了,本侯怎么会不让你说话?但这不代表能无凭无据胡乱揣测,骆姑娘说是不是?”长春侯心中再恼,碍于骆笙的身份也只能好好说,余光扫着热情高涨的人群心里就更恼了。  

骆大都督怎么就翻身了呢!  

要是这次骆大都督完了,他第一个饶不了这丫头。  

看着气得脸发黑的长春侯,骆笙笑吟吟道:“我和侯爷想法不一样,我觉得行得正站得直就不怕人揣测。之前人们传我觊觎开阳王美色,我拦着了吗?”  

长春侯表情一阵扭曲。  

这黄毛丫头脸皮太厚了!  

围观众人亦齐齐翻了个白眼。  

当然不会拦着了,骆姑娘这明明是占便宜啊。  

骆笙恍悟:“街坊邻居们都能议论,侯爷却独独不许我说话,难不成侯爷对大都督府有意见?”  

长春侯险些喷出一口老血。  

骆大都督出狱后,大都督府正是鲜花着锦之时,他哪能得罪这个人。  

长春侯暗吸口气稳住情绪,强笑道:“骆姑娘误会了,本侯对大都督府怎么会有意见。骆姑娘尽管猜测吧,但本侯确实不知情,内子也不会做出这种事。”  

“侯爷问过侯夫人了?”  

长春侯当然不会掉进这个陷阱。  

他要说问过了,那就证明出来前就知道下人追讨银子的事了,这样的话他与杨氏必然有一个是知情的。  

长春侯只好道:“本侯相信内子。”  

骆笙呵呵一笑:“侯爷倒是信任侯夫人,可万一侯夫人辜负了侯爷这份信任呢?”  

“断无这种可能!”长春侯说得斩钉截铁,心里却恼火不已。  

被官差带走的管事正是杨氏得用的,此事定是杨氏安排的无疑。  

可他只能咬牙不认,不然侯府麻烦更大。  

骆笙弯唇浅笑:“侯爷与侯夫人还真是夫妻情深。”  

大姐是倒了八辈子霉,才嫁给这么一个男人。  

“行吧,侯爷乐意相信就相信,反正明眼人都能猜到是怎么回事儿。我是觉得当继母的那么痛快拿出五千两银子不正常,存着抢回来的心思才说得通。”骆笙一副没了兴趣的样子,转身便走。  

长春侯盯着她潇洒离去的背影,嘴唇抖了半天。  

这黄毛丫头跳出来就是故意给他添堵?  

长春侯大步走进侯府,直奔杨氏那里。  

“你们都出去!”一进屋,长春侯便发了话。  

屋里伺候的人默默退了出去。  

杨氏迎向一身寒气的长春侯:“侯爷——”  

长春侯猛然捏住杨氏手腕,厉声道:“蠢妇,你是不是非要把侯府折腾垮了才满意?”  

杨氏浑身一颤,委屈不已:“侯爷,您怎么这么说我——”  

“不要废话!我问你,让人追回银子是不是你的意思?”长春侯不耐烦打断杨氏的话。  

杨氏僵着脸色,愣愣看着长春侯。  

长春侯咬牙切齿:“我只想听实话,莫要把我当傻子哄!”  

杨氏到嘴边的辩解硬生生咽了下去。  

她太了解这个男人了。  

当他这么说的时候,其实已经认定了,否认只会让他更恼火。  

杨氏登时软下来:“表哥,我也是为了咱们侯府打算。那可是五千两银子,没了这笔钱侯府过年都艰难——”  

长春侯一巴掌甩了过去。  

“头发长见识短的贱人!你这一打算,损失了一万两银子不说,还让长春侯府在大过年的时候成了笑话!”  

那黄毛丫头虽然可恶,有句话却没说错,那么多看热闹的人,不可能都相信他们夫妇毫不知情。  

尤其杨氏,名声受损是肯定的。  

长春侯看着杨氏的眼神带了嫌恶:“你是怎么生出那种念头的?”  

杨氏捂着脸,哽咽解释:“表哥,我真的是心疼那笔银子。”  

“那就指使人去抢?”长春侯语气更冷。  

他怎么从来没发现杨氏这一面?  

对那几个混混,杨氏是不是还生了杀人灭口的心思?  

长春侯当然恨不得把那几个混混碎尸万段,可在他心里一直柔弱纯良的表妹能做出这种事,却难以接受。  

长春侯望着杨氏的眼神结了冰:“你好自为之吧。”  

见长春侯要走,杨氏忙拽住他衣袖:“表哥,你听我说——”  

长春侯推开她,冷冷道:“我不是真的傻子!”  

眼看着长春侯大步离去,杨氏跌坐在椅子上,完全无法接受这种转变。  

侯府下人追讨银子的事闹得人尽皆知,以后她与各府夫人应酬来往岂不是要承受许多异样目光?  

还有侯爷,想要哄得他回心转意恐怕要费很大心思了…  

杨氏心中气苦,因为许栖被逐出家门而生的快意早已烟消云散。  

许栖此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