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智课(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上完科学课之妈妈和我就回家了,回到家里之后已经晚上7点多了,于是爸爸和妈妈就带着我一起冥想起来,啊智说:“想象着眼睛看着自己的鼻子,然后听我说”  

伴随着钵盂敲打的声音啊智的声音由一个少年的声音变成了一个低沉而且深邃的声音传入我的脑子。  

然后我先感受到了自己的鼻子我感觉自己用自己内心的目光在啊智的指导下从头到脚然后再从脚到头。  

过了一会我在啊智的引导下看着自己的鼻尖然后阿智缓缓道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性格,不是能力,而是心智。  

心智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关键因素。  

提升心智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自己毫无察觉和反思行为完全依托本能。  

第二阶段开始关注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阶段逐渐接纳自己减少内耗,心态趋于平和。  

第四阶段长期的觉察和自我关注后行为开始慢慢趋于知行和一。  

第五阶段进入稳定的专注状态外界很难再干扰到自己。  

第六阶段生命力创造力逐渐增强内心不断涌出慈悲之心。  

第七阶段是开悟阶段就会找到人生的高级使命和目标然后专注恒久为之奋斗一生。  

冥想了半小时后。  

又有一个声音传入我的脑子人们的思维方式被划分为六个层级。  

第一层级怨妇模式,典型的思考模式:都是你们的错,什么是环境就是除了你之外的一切都算环境你身边的人你的家人,同学,领导,学校,公司,你的竞争对手,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等。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为因为环境的不好而产生的问题,比如学习不好就会责怪老师,责怪家长,责怪学校。工作不顺利就会责怪领导。而他寻找解决这些方法的路径就是改变坏境,换个学校,换个工作,换个老婆等等。  

在他们眼里除了看到坏境再也看不到别的了,因此除了抱怨改变环境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第二层级行为,别名“行动派”典型思考模式:我还不够努力,不能改变环境,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想要解决问题你得开始行动,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还不够努力,是不是听着非常鸡汤有点像成功学。  

这个理解层次是人们眼中的行动派,实干家他们从不对环境妥协,相信只要持续努力,事情一定会有转机。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为因我还不够努力而产生的问题,比如学习不够因为我还不够努力,创造失败因为我还不够努力,要解决问题,就会从行为这个层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努力了所有问题就都能被解决了呢?越努力的人获得的成就就会越大吗?100年前人们的平均工作时间是几乎每天8小时,5000年前人们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也许比你更勤奋。可产生的价值却不足现代社会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努力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充分条件,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鸡汤和成功学就是因为他们只告诉你要努力,却没有给你方法,问题的解决一定有更重要的的因素在背后推动我们需要进入下一个思维方式。  

第三层级能力别名:战术家典型思考模式:方法总比问题多,农业时代的人比你更努力,但生产力不足现在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新文明时代,他们不会用机器,机器仿生人和网络来提高工作效率协作效率,机器仿生人和网络是什么看似是工具本质是扩展了你的能力,五千年前你想要告诉一个人一件事,你得策马奔腾三天三夜,而现在通过网络不需要1秒钟,网络扩展了你的沟通能力。  

什么是能力,就是你能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来解决同样的问题,理解层次处在能力层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所以他们也会在能力这个层次里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和同学交流不好一定是我的沟通能力有问题,我要去学习改善朋友和同学关系的沟通技巧,如果没有提升自己的学习段位就要看看是那方面的问题去改善这方面的问题,如果我当领导的时候我的团队出了问题那么我就要去学***方面的技巧。  

这类人有比较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明白任何问题都不是鼓励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已经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只是我还不知道,我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能走到这个层次,既有行为层的勤奋和努力,又有能力层的方法和套路一般就能成为中等强者了。普通的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了,你总能找到办法来解决他们。  

当然这里说的每提高一个层级并不是说有了方法就不需要努力了,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了一个思考层次不然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切记这一点很重要,能力这个理解层次是我们一时能想到的最高层次了,再往上走就要进入我们的潜意识区域,内容会变得比较模糊,之前你可能很少接触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