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红帮裁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吃过饭后,陈逸便让浩子提前回筲箕湾,让他将他哪位在玩具厂工作的表哥约出来。  

而陈逸自己则跟着利文慧回到TVB,在利大亨的办公室里,把协议合同签了。  

签之前,陈逸认真看了一遍合同,才落笔。  

不怪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年头能够成为大亨的人,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人物。  

他相信利文慧,但是利大亨他又不熟,这样的人一旦让对方拿捏住把柄,他想逃脱都逃脱不掉。  

凡事多留个心眼,准没错。  

签完合同,陈逸也没兴趣在TVB待下去。  

答应了利文慧去置办两件衣服陈逸也没有反悔TVB大门口,齐大海早已经把车子准备好,停在路边等着三人。  

“明仔,你坐前面副驾驶。”  

“我们坐后面”  

说着,利文慧拉着陈逸坐到了后座。  

坐在驾驶位置上的齐大海看了一眼后视镜,一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搞清楚陈逸是通过什么办法,获得利大亨认可的。  

不过,作为一名保镖,齐大海很清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问,他的任务是保护利文慧的安全,其他别的都是必要的。  

“齐叔,去陈记”  

利文慧对驾驶位置上的齐大海说道。  

车子启动后,陈逸开口问道:“离这里远吗?”  

“在中环”利文慧道。  

“中环?”陈逸闻言一愣,随即一阵苦笑。  

中环是什么地方,去过香江的人都清楚,哪里可以说是寸土寸金,一家裁缝店开在哪里,不消说,单是名气就一定不小。  

而名气大的裁缝铺,一般价格都不便宜。  

人分三六九等,衣服也同样如此。  

不过,现在都已经上车了,他也不好说什么。  

不就是两件衣服,了不起就当去趟KTV了。  

只是,一想到后世自己去一趟KTV的花销,陈逸嘴角就忍不住抽搐,摸了摸随人携带的包包,希望一会儿千万别钱不够。  

从五十年代起,香江就以剪裁精良、独具匠心的裁缝手艺蜚声国际,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外国人专程前往香江量体裁衣。  

在这个年代,不少人在读完小学或是中学后,就会选择去裁缝店做学徒,裁缝这个工作前期学习时间很长,从小学起等到年龄大了,差不多就可以出师了。  

后世大名鼎鼎的张世豪,也就是咱们哪位叼炸天的豪哥,他刚出场的时候就是干这个的。  

至于到底是不是真的,反正电视上是这样演得,从这点由此可见,这个年代的裁缝铺,跟后世美团饿了么一样。  

都是‘人才济济’,不能小看。  

陈家定制在车上,陈逸从利文慧嘴中,了解到了这家裁缝店。  

近现代国人最大的改变,可以从服装说起,从早期峨冠博带的袍服制,演变为轻便实用的西式服装,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裁缝群体,它们顺应历史潮流,突破传统模式,致力西服研制,培养专业人才,为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而开创这一新风的就是近现代大名鼎鼎的“红帮裁缝”。  

红帮裁缝,从名字上去理解,大家还以为一个帮派搞出来,其实不然。  

红帮裁缝一词,发轫于清末民初。  

当时,一些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又称“红毛”)裁制过服装。  

介于此,“红帮裁缝”之名,也由此而来。  

“红毛”最初是国人对荷兰人的称谓,后来慢慢的随着欧洲人的翻来,又泛指欧洲人。  

“红帮裁缝”是近现代中国服装史的主体,它在中国服装史上,创立了五个第一,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  

“红帮裁缝”四个字,从早期一直到现在,一直代表着中国服装界的最高水平。  

而陈家定制的老板,早年曾在宁啵、上嗨等地学习裁缝技艺,之后移居到香江,凭借着纯熟的技艺,在六十年代初开设了这家“陈家定制”。  

二十年下来,陈家定制凭着纯熟的技艺,吸引了一批稳定的客源,其中不乏像利文慧这样一些大家族小姐夫人们。  

走进“陈家定制”门店,入眼是五排实木壁柜,里面数不清的不同样式布料,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展示本里。  

利文慧挽着陈逸的手走进店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见到利文慧,对正准备起身招呼的徒弟摆了摆手,自己亲自走了过来。  

“陈师傅,没想到你也在店里。”  

“好久不见,利小姐”老头微笑着跟利文慧打了声招呼,随即将目光放在陈逸身上。  

“你好,陈师傅”  

陈逸见他自己,出于礼貌,对老头问了一声好。  

“不知先生怎么称呼?”陈荣华问道。  

陈逸道:“与陈师傅是本家”。  

陈荣华闻言一愣,随即开口问道:“不知道陈先生准备定制什么样式的衣服?”  

陈逸见老头直接问自己定制什么衣服,好似把他身边的利文慧给忘记了,于是问道:“陈师傅怎么认订是我来定制衣服,而不是她?”  

陈荣华开口道:“利小姐每次来我这,都有提前预约。”  

利文慧在一旁开口道:“陈师傅你帮忙看看,他穿什么衣服比较适合?”  

陈荣华认真打量了陈逸一会儿,开口道:“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