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例行公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2)页崔游打量了坐在夏馨月下首位一个身穿盔甲的中年人,在他身后还站着四个同样身披盔甲的官兵。  

崔游现在也不是什么都不懂,这应该是洛阳城京兆府的下属,洛阳县县尉。  

洛阳城分东西城,其中置两县,属京兆府直接管辖。  

东城洛阳县,西城千年县。  

莺燕楼在东城,是洛阳县的辖区,最紧张的当然是洛阳县县令。  

所以县衙中能派出去的人,全都派出去了。  

身为洛阳县县尉更是直接负责此事。  

姜成德的死,涉及到姜家,京兆府显然是不敢怠慢。  

哪怕在场的人都指认是拓延勿的护卫动手杀人,可京兆府这边不能就盯着拓延勿一人不放,其他和姜成德有关系的人都得挨个盘问。  

这件事就落到了洛阳县和千年县县衙身上。  

他们各自盘问辖区和姜成德有关的人。  

当然洛阳县辖区内的人还是重中之重,毕竟是事发之地。  

“人到齐了吗?”夏馨月问身旁的周嬷嬷道。  

“到齐了。”周嬷嬷点了点头。  

“冯大人,人到齐了,你想要问什么的话,就问吧。”夏馨月说道,“我现在很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夏馨月到现在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会让洛阳县县尉冯俊沙亲自带人上门。  

她倒不担心对方是来抓自己的。  

真要抓自己,就不会通知自己了,而是直接动手了。  

而且他也不会只带着四个手下过来。  

“郡主殿下,下官公务在身,刚才有得罪的地方还望恕罪。”冯俊沙起身朝着夏馨月躬身一礼道。  

按理说,县尉只是一个小官,在郡主面前根本算不得什么。  

哪怕夏馨月是个没什么权力的郡主,身份地位也不是一个小小的县尉能够相比的。  

只是冯俊沙是洛阳县的县尉。  

洛阳县和千年县不同于其他的县,是神都洛阳的县,地位不同。  

不管是知县还是县尉,能够在这里为官的,都不是一般人。  

洛阳有无数的王孙贵胄,还有无数的朝廷官员的子弟,一般人可无法镇住他们。  

正是因为如此,哪怕这些知县和县尉本身身份地位就不凡,他们一般也会比较克制。  

轻易之下,也不会去得罪人。  

所以冯俊沙直接带人过来找自己,那应该是大事了,否则他们一般不会招惹这样的麻烦。  

不管怎么说,自己都是郡主,又有姑姑的关系在。  

“一个多时辰前,姜成德姜少爷死了。”冯俊沙说道。  

“啊?”夏馨月满脸惊讶。  

她心中一惊,第一个念头那就是姜成德是崔游杀的吧?  

可崔游没和自己说啊?  

难道不是崔游?  

夏馨月本来想看向崔游的,可一想到冯俊沙在这里,她忍住了。  

夏馨月脸上的惊讶和后面的一些变化都被冯俊沙看在眼里。  

他来找夏馨月当然是有理由的。  

姜家希望姜成德能够找夏馨月联姻,这件事他还是能查到的。  

而他也知道夏馨月对姜成德可没什么好脸色。  

他甚至还隐隐得到消息,陛下可能会指婚,将夏馨月指给姜成德。  

以夏馨月对姜成德的厌恶,夏馨月是有杀姜成德的动机。  

当然,也就是有这个动机,他心中倒不认为夏馨月会这么做。  

这次过来,也算是例行公事。  

“真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2)页怎么死的?”夏馨月稍稍冷静了一下问道。  

“在莺燕楼”  

还没等冯俊沙说完,夏馨月一脸厌恶道:“那家伙是死在女人肚子上了吧?活该。”  

“不是,是河族三王子拓延勿的一个护卫出剑杀了姜少爷。”冯俊沙说道。  

“拓延勿?”夏馨月愣了愣。  

她心中是有些糊涂了,姜成德什么时候和拓延勿有这样的仇怨?  

“那你来我这里是?”夏馨月暂时也不想理会姜成德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死的。  

“虽然是拓延勿的护卫所为,但这件事还是有些蹊跷的,我们认为这其中恐怕另有人指使”  

“哦?”夏馨月盯着冯俊沙冷声道,“你怀疑是我?”  

“不敢不敢,郡主殿下您可别误会。”冯俊沙急忙说道。  

他心中一紧,这样的盘问肯定会得罪人,可他还得硬着头皮过来。  

“哼,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心中那点小心思。”夏馨月冷哼一声道,“不就是平时我和姜成德那混蛋不对付吗?你还真别说,我真想杀了那混蛋。现在他死了才好。我也不怕被你知道,哼。”  

冯俊沙暗暗抹了一把汗。  

他不怕夏馨月,而是有些忌惮安平公主。  

万一夏馨月请安平公主出面,那自己是吃不了兜着走。  

自己倒是没什么背景,纯粹是靠着自身有些本事才坐上洛阳县县尉之职,面对这些皇家子弟,他可不敢怠慢。  

“郡主殿下,下官只是例行公事,并不是针对殿下。”冯俊沙说道,“其实下官过来主要还是想要问问府上的一位客卿。”  

“客卿?”夏馨月眉头微微一皱道,“谁?”  

“陆东封!”冯俊沙说出这话后,目光便落到了崔游身上。  

毕竟崔游带着面具,太过显眼。  

冯俊沙显然也知道陆东封的模样,所以刚才早就认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