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朝闻道(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鼎帝眸光变得淡漠,甚至显得黯淡,强大的气息蓬勃之下,没有人察觉到他眸光深处似有什么在熄灭。  

他执掌诸王台上千年,对于灵宝的感悟极高,因为他与诸王台的契合度无比之高。  

甚至可以说,除却缔造诸王台的那位至尊之外。  

再无一人比他更契合诸王台了。  

正因如此,他发现了诸多‘灵宝’一个不是破绽的破绽。  

任何有着灵性,且内蕴洞天的灵宝,会下意识的避免撼动大地地脉,因为那会加重‘洞天之劫’!  

天下有灵者,趋吉避凶几乎是本能!  

而这,其他掌教或许察觉,或许不知道。  

但对他而言,这,却已然足够了!  

万龙舟展现威能,甚至遮掩住了‘炼血战龙旗’的锋芒!  

千万道符文闪烁流淌之间,那万龙舟真好似一头千百神龙彼此纠结而成的怪物,而这头怪物,好似没有攻击防守之能。  

唯独其速,快到绝巅!  

倏忽而已,已然与天鼎帝重重拍下的天鼎撞在一起!  

一道道肉眼可见的涟漪扩散开来,蛮横霸道的横掠八方而去,所过之处虚空都被彻底撕裂了!  

要知道,天地的虚空可远远不是洞天可比的。  

若说洞天的虚空如同纸张版稀薄,天地间的虚空,却如同千锤百炼的寒铁精英!  

此刻,天地间的虚空被撕裂开来,显现出其后深不可测的黑色深渊。  

“怎么会?”  

但乾十四的眉头却是一皱,随即眸光暴涨:“你将整个天鼎国的地运,都凝聚在这一方大鼎之上?!”  

洞天之劫!  

是比境界突破更为凶险的劫难,且贯穿了任何凝聚洞天的修士的一生!  

任何一尊洞天修士,都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在全盛之时,甚至不断进步,否则,就要死!  

事实上,东洲无数年下来,能够活过三千年寿终正寝的洞天大能,都寥寥无几。  

天地断了修行之路,可洞天之劫却不会因为你的停滞不前而放过你!  

是以,无论是洞天大能,还是诸多灵宝,但凡是有着灵性者,都会下意识的避过触及地脉,大陆。  

因为修士进无可进,而灵宝自然更不必说了。  

这也是他们选择战场在天空之上的原因。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天鼎帝竟然将整个天鼎国,亿万人生存的地运凝聚在这一口鼎之上了!  

若此鼎破碎,岂非整个天鼎国都要陆沉下去?  

几大掌教同时猜测到了这一点,心头顿时咯噔一声,天鼎国城池千百,人口数以十亿计数,且地广人稀,在东洲百国之中不算最大,可也不小。  

若有人摧毁了这般庞大的地脉,下一次洞天劫岂非是死路一条?  

诸掌教神情动了动,不可避免的迟疑了刹那。  

这时,也正好是万龙舟与天鼎帝擦肩而过。  

掀起的狂风暴烈至极,吹动千百里虚空如纸张版疯狂震动着。  

万龙舟,竟然避开了!  

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修士全都哗然了,灵宝竟然还会手下留情?  

亦或者说,是那位万法楼主根本不想杀天鼎帝?  

一时间,饶是天骄城中的诸多真传,苗萌,四太子,二太子,九太子等洞天大能,也都为之色变。  

有些发懵。  

“这口鼎,名为人鼎!”  

天鼎帝一步跨出,身躯似在虚实之间不断变换,却自有一股苍茫浩瀚之气横扫天上地下:  

“这不是我的选择,而是整个天鼎国人的选择!”  

一步踏出,虚空狂抖。  

天鼎帝不施任何神通妙法,只是手持那口青铜色泽的大鼎,不招不架,就是一下!  

第一下,凌天剑‘嗡鸣’颤动一瞬,不甘的偏移剑尖。  

第二下,卷土重来的‘炼血战龙旗’发出‘哗哗’声响,没有与这口天鼎碰撞天鼎帝踏出十步,包括万龙舟在内的十大封王之宝,就被其砸了个遍。  

且,毫发无损!  

“原来你做这天鼎国君,是抱着这个目的!”  

凌天宗主脸色铁青,似乎也没有预料到这天鼎帝竟然会如此去做,有些咬牙:“杀师叛教之徒,做出此等事,不奇怪!”  

他手指颤动,似乎随时都想出手,催动凌天剑将其斩杀。  

可凌天剑有着灵性,非是他能够轻易操纵,更不必说,毁灭一国万万里山河地脉,莫说是凌天剑,他只怕都要给陪葬!  

他语气极为不善,身子却退的极快,凌厉剑光只是一闪,整个人已然横掠出去,正好躲过了天鼎帝蛮横霸道的一砸!  

其余几大掌教也都退后极远,脸色都是不好,甚至可以说极为难看。  

“想不到,几乎就让你成了,可惜了”  

太一门主稍显平静,他深深的看了一眼天鼎帝。  

隐隐间,他能够感受到天鼎帝身躯之中的某些东西,却没有说破,一转身已然消失在虚空之中。  

却是见事不可为,直接退走了!  

无比之果决。  

他走的如此之果决,其余几大宗门的掌教们心中一动,似是听到了什么声音。  

先是疑惑,随即惊诧。  

继而摇头,虽然心中还有着不甘,却也还是退走了。  

几道封王灵宝不愿摧毁地运,但有着灵光护体,退走自然也很快。  

前后不过几个刹那而已。  

穹天之上的神光却已然消失大半,沸腾激荡的天象,纵横狂舞的气流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