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 反控制(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面对铺天盖地的狮鹫大军攻击,唐年和唐怡第一时间做的不是朝这些怪物大军发动攻击,而是第一时间将两只蓝名法师、银名大精灵和银名恶狼斗士收起来。  

金名狮鹫的存在,对这些低阶怪物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一旦受到金名狮鹫的攻击,几乎是瞬间秒杀,还会把银名飞龙王一起坑死的那种。  

虽然金名狮鹫已经出现在他们身后的传送门位置,他们完全可以让两只银名飞龙王缠住金名狮鹫,不给它靠近的机会。  

问题是,谁敢保证大殿内没有第二只金名狮鹫?  

保险起见,将几只低阶星怪收起来是最好的。  

当然,唐年和唐怡的防御力,比起这些星怪更低一些,如果是以前,唐年和唐怡才是最大的弱点。  

现在不一样了,两人现在有了银名雷鸟坐骑,骑乘之后,防御属性是按照坐骑计算,银名雷鸟的防御属性,是银名雷鸟本身的属性,加上英雄的防御属性加成。  

雷鸟的基础防御属性是11点,银名雷鸟的防御就是44点,加上英雄加持,唐年的雷鸟防御属性也有57点。  

这段时间一直在攻打各种怪物宝屋,唐年和唐怡的等级都有提升,属性也有所提升。  

唐年本身的防御力已经达到了10点,加上一个亡灵盾的3点防御力,他如今也有13点的防御力,比以前强多了。  

唐年如今的防御力是13点,唐怡的防御力则是27点,银名雷鸟在她的防御属性加持下,防御力高达71点。  

加上护体石肤的防御效果,唐怡的银名雷鸟防御力高达77点,金名狮鹫的攻击属性不过是40点,就算加上英雄属性加成,也不过47点而已,攻防差高达30点。  

倒是唐年,攻防差只有10点。  

加持抗魔大法后,他身上的所有魔法状态全部消失,也无法加持护体石肤和护体神盾魔法。  

不过就算攻防差只有10点,以他现如今可以共享的生命值,扛下三四次攻击,问题不大。  

毕竟金名狮鹫攻击他的话,承受伤害的不仅有星怪,还有银名雷鸟坐骑。  

有了承受三四次伤害的时间,银名雷鸟超快的速度,早带着他脱离了金名狮鹫的攻击范围。  

银名雷鸟都没问题,银名飞龙王更不会有问题,银名飞龙王本身的防御力就有56点,加上英雄加持,唐年的银名飞龙王都有69点的防御力,加上护体石肤的6点,就是75点防御力,攻防差高达28点,减伤达到70。  

金名狮鹫3000060000的伤害,减伤后伤害只剩下900018000。  

要是再算上护体神盾的防御效果,银名飞龙王基本上无伤。  

唐怡的银名飞龙王,都不用护体神盾的加持,只要加上护体石肤的防御加成,金名狮鹫就已经不破防。  

这才是唐年和唐怡面对金名狮鹫的底气所在。  

怪物大军来袭,唐年和唐怡刚骑上银名雷鸟,带着两只银名飞龙王,朝守在传送门前的金名狮鹫杀过去。  

不管大殿内的狮鹫英雄有多少个,也不管暗中还有没有金名狮鹫,抢占传送门是必须的,只要占领传送门的位置,他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狮鹫英雄只怕不会让他们如愿,如今就看怪物英雄的数量多不多了。  

如果狮鹫英雄的数量多的话,唐年和唐怡同样有危险,英雄很多时候是可以改变战局的存在。  

想什么就来什么,唐年和唐怡刚刚行动,周围的狮鹫大军还在冲过来的时候,一道水系魔法波动从两人头顶上空传来。  

只有一道水系魔法波动,威胁不是很大,但唐年和唐怡却不敢掉以轻心,这一个水系魔法,很可能是一个攻击的信号。  

在目前他们身上加持各种增益魔法,狮鹫大军中了迟缓大法的情况下,唐年和唐怡都能想象得到,这个水系魔法必然是驱魔所有魔法状态的驱魔大法。  

高级水系魔法的驱魔大法,可以驱除唐年身上的抗魔大法,然后其他怪物英雄给两人来一个火系魔法的双目失明,就能瞬间将两人控制。  

只要控制了两人,手下的星怪再厉害,怪物英雄也能慢慢磨死。  

似乎应证了唐年和唐怡的猜测一般,两道火系魔法波动,从两人头顶上空传来。  

一个驱魔,接上两个双目失明,衔接得好的话,这几乎是无解的,这就是英雄数量多的优势。  

英雄无敌,英雄无敌不无敌的不好说,但英雄很多时候真的是可以改变战局的存在。  

就算先释放的是驱魔大法,双目失明的衔接绝对会出现问题,可抗魔大法的释放,时间远超双目失明,就算怪物英雄的魔法释放衔接有问题,唐怡也来不及释放抗魔大法免疫双目失明的控制。  

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一个驱魔过后,让两个双目失明控制自己?  

如果是以前,唐年和唐怡还真没有办法解决,不过现在嘛。  

“驱魔大法!”  

“双目失明!”  

两个魔法几乎同时释放出来。  

释放驱魔大法的是怪物英雄,释放双目失明的是唐年。  

驱魔大法一出,战场上所有的魔法效果全部消失殆尽,包括唐年身上的抗魔大法。  

怪物英雄释放魔法的时候,身上的魔法波动也暴露了它们的位置,让唐年从一群狮鹫中,找出了狮鹫英雄的位置。  

唐年的“双c”特长,让他可以在2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