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走偏的番外39(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对于皇帝信尾的要求,周满他们只当没看见,行李一收便回了柳州,再从柳州走水路到了广州,又从广州出海到了扬州。  

周满和白善都来过扬州公干,但白二郎他们三个没来过。。。  

传闻扬州繁华,美女如云,所以白二郎和明达都很有兴趣来看看,殷或则是想来大明寺看一看。  

于是他们就在扬州下船,打算在这里晚几天再北上青州,找相熟的海船出海。  

去到一个新地方,周满下意识的扒拉起自己在那儿是否有熟人,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后发现还真有,“傅二姐姐在扬州!”  

白善一想还真是,“岳岚现在是扬州刺史。”  

岳岚的年纪可比白善大好几岁呢,但他出仕完,兢兢业业,在白善都当了好些年宰相退休后,他才当上扬州刺史没两年。  

当时他升职的批文还是白善批的。  

他笑道“之所以选中他当扬州刺史,正是因为傅二娘。”  

殷或疑惑,“你也不是徇私之人啊。”  

白二郎就扑哧扑哧笑道“他才没有徇私呢,你不知道,傅二娘在官场中有个名号,叫夫人师爷。”  

他道“这位岳大人在朝中也有名得很,只是名声不太好而已。”  

白二郎一直在翰林院中混日子,一群写书的书生官员,平日里没事最喜欢八卦了。  

朝中上至皇帝,下至玄武门外一个守门的小兵,他们都可能谈到。  

而且因为白二郎的缘故,翰林院里偷偷取了笔名在外面写话本杂谈的官员不少。  

所以对这些小道消息他们最感兴趣,也最会讨论。  

何况岳岚和他那夫人军师的事还不算是小道消息。  

白二郎在翰林院里混着,即便不特地打听,也能知道不少。  

尤其傅文芸还是周满的好友,他更加留下了,这一留心就不小心知道了许多小道消息。  

“听说岳御史当年一眼就看中了傅二娘做儿媳,就是认为她有大智,算出她能辅佐他儿子平步青云,”白二郎一边转播八卦,一边还点评道“这话一听就是道听途说,不足为信,不信你们问周满,当年岳家会看中傅二娘,是不是因为她的家世正相当?”  

周满瞥了白二郎一眼道“你想多了,岳家和傅家的婚事,不是岳家看上了傅二姐姐,而是傅二姐姐选择了岳家。”  

当年傅文芸可没看上岳岚,不过他是所有追求者中最合适的一个罢了。  

而她不得不定亲出嫁,所以才选择了对方。  

周满纠正后抬着下巴道“你继续,我倒要听听你们这些酸儒私底下都是怎么议论傅二姐姐的?”  

“我可不是酸儒,”白二郎嘀咕了一声,继续道“岳岚这人能力一般,虽说是明经出身,但太过迂腐,既优柔寡断,又古板平庸,虽有实干之心,却没有足够的魄力和能力,我们翰林院里有和他同科出来的,都说他走不远。”  

“结果他一路稳扎稳打,辗转各地做县令,然后从县令做到司马,又从司马到长史,最后做到了刺史…”  

天下才有多少个刺史呀,能做到刺史,他不仅在朝中诸多大臣心中挂了号,还入了皇帝的眼。  

然后,岳岚的一举一动就有更多的人盯着了。  

御史台、吏部、还有他的对手们。  

然后大家盯着盯着就发现了不对。  

岳岚他…有事不决问夫人,被人欺负找夫人,就连给御史台回个弹劾折子,也是最先找的夫人。  

这就很离谱了。  

于是大家深挖后发现,岳岚这一路走来,之所以政绩能如此亮眼,全是因为他背后有个夫人师爷。  

一州刺史做事竟然全听后宅夫人的,朝臣们…自然是不会有太大意见的。  

在当下女子能入朝为官的环境中,傅文芸隐在后面给岳岚出谋划策根本不值得一提。  

而且官员找师爷本就是约定成俗的事,岳岚更受瞩目,不过是因为他的师爷是自己的妻子罢了。  

大家明面上都没什么意见,私底下却没少感叹岳岚远比不上他妻子,也不知道当年傅二娘是怎么看上岳岚这么平庸的人的。  

大家羡慕他的同时,也不由的同情他,因为岳岚明面上看着光鲜亮丽,但仔细一思量,发现也就那样。  

家里他不能做主,衙门里,他也是多听夫人的,虽然他有个能干的夫人令人羡慕,但想到他被妻子拿捏,心情还是很复杂的。  

不过目前看来岳岚也是乐在其中。  

岳岚并没有乐在其中,但他的确能力有限,如今他的政务多依靠傅文芸拿主意。  

而且他想的并不多。  

和总是“在想”,且思考很多的傅文芸相比,岳岚则是遵循一切现有规则,能不动脑筋就不动的人。  

傅文芸说他们夫妻一体,是一家人,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光耀岳家门楣,所以他们应该要互相信任,她可比外头请的师爷好太多了。  

因为外面请的师爷会为了利益欺骗他,但她一定不会。  

因为他们的利益会一直一致,夫妻一体嘛。  

然后岳岚就相信了,从他当县令开始,傅文芸就在给他出谋划策,有时甚至出面为他解决各种政务上的难题。  

岳岚已经习惯了傅文芸在身边,并且,他能离开任何人,唯独离不开傅文芸。  

除非他想立即辞官不做。  

所以岳岚不敢得罪傅文芸。  

傅文芸说要好好招待周满几人,岳岚便好好招待,他陪同着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