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2章 投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门外的士兵直直撞击了二十几下,在撞柱不断的撞击下,加上里面钱参将等人挪开了一些门闩,大门的门闩终于哐当一声落下,大柱把握不住的往里撞,撞在人身上能将人的内脏都撞碎。  

大门打开,大军瞬间攻入城中。  

姗姗来迟的援军将人拦在了街道上,两方大军在此交战,喊杀声不断。  

而此时,广王就拉着高句丽王站在王宫的一处高台上,指着那地方道:“王兄看到了吗?晋军已经攻入城中了,就算我们在城中有不少大军,也抵挡不住他们,城破是必然的。”  

高句丽王脸色一变,问道:“他们是怎么攻入城中的?”  

广王道:“他们都能把五王子和使臣团的人从天牢中救出来,还在内城放了一把火,再开个城门又有多难呢?”  

高句丽王这才知道天牢的事,不可置信的看了广王一眼后看向自己的亲信。  

亲信立即要去天牢问话,结果还没出宫便有令兵疾奔来报,“西城门破了,晋军已经打入城中,高耨萨已经领兵去抵抗,让大王带着大臣们赶紧走…”  

亲信只能急忙回去禀报,事有轻重缓急,显然这一件事比去天牢要急。  

高句丽王确定了西城门的事,也不再纠结老五是不是跑了,沉着脸问广王,“你是来劝孤逃命的?”  

“不是,”广王道:“天下就这么大,我等又能逃到何处呢?而且宗庙不能不要。”  

他道:“大王,为了宗庙,我们,降了吧!”  

高句丽王脸色灰暗,“难道我要做亡国之君吗?”  

他显然是不乐意的,在他祖与父的两代,前者让宗主国灭国了,后者又断绝了新罗和百济的朝拜之路,直接收两国为臣属。  

他便是不能与他们相比,也自当不要太差,守成总可以吧?  

广王道:“至少可以保住宗庙,保住全族人的性命,只要活着就一切都有可能。”  

他轻声道:“王兄,惹恼了晋国皇帝,他直接屠杀王室,那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相反,只要投降,这片土地说不定还是我们管理,假以时日…”  

他目光悠长的道:“晋国总有要换皇帝的时候,也会有出现昏君的时候…”  

高句丽王目光闪了闪,沉思起来。  

这的确是广王心里的想法,章徽不能威胁他,也不能利诱他,但可以和他列举事实,他会趋利避害,选择对宗庙,对高氏最好的一条路。  

高句丽王纠结半晌,终于在天彻底黑下来,西面的喊杀声和内城的火光交替在一起的冲击下闭了闭眼,同意了。  

于是先是亲信拿着他写的圣旨前往西城门宣旨,然后他又亲自披了白色的袍子出现在战场上。  

暂时歇战的两军将士注视着出现的高句丽王。  

赵国公冷哼一声,扭头吩咐道:“将此事报于陛下。”  

立即有人应声而去。  

满宝正在给人治伤,就听到有士兵骑着马一边大喊一边朝着主帐跑去,“高句丽王降了,高句丽王降了——”  

投降来得猝不及防,不说白二郎,连满宝都呆了,“这就结束了?”  

路过的方大人听见,差点儿吐血,“你们还觉得早了吗?知道我们为这一天付出了多少,准备了多久?”  

先不说前面的围城,就说自契苾何力受伤后,对方的士气重新高涨起来后他们做的布置。  

国内城现在三面都被晋军占了,就是为给他们压力,更别说他们这几天天天去放孔明灯,为了抄写那些内容,他们这些文官差点儿手断呀。  

还有通过护城河偷入国内城的一百勇士,以及章徽等人的算计谋略,这桩桩件件哪一件是容易的?  

方大人瞥了俩人一眼,最后落在了周满身上,“周大人忙是忙了,但一直忙一件事,便觉得事情简单了。”  

但他们这些做文书,写圣旨,批阅折子分折子的官员却知道,他们为了今天的成果,明的暗的不知道准备了多少事情,自然也牺牲了许多。  

白二郎问,“方大人现在不忙吗?”  

方大人立即道:“忙,你们医帐的账单和我们的有些出入,来与我们核对一下吧,高句丽王投降,战事算结束了,我们得准备回程的事了。对了,白大人的伤如何了?”  

满宝道:“快好了,放心。”  

方大人一点儿也不放心,而是道:“周大人要是有好的药方记得开给他,让他早些回中书省。”  

他忙啊,现在还得分担近一半白善的活儿,就在白善受伤的这段时间内,他每天睡觉的时间都不超过三个时辰。  

满宝看了看他的脸色,估计也觉得不好意思,于是道:“他的伤口浅,这段时间已经在结痂了,可以做一些不累的活计。”  

方大人大喜,“果真?”  

满宝点头。  

方大人就决定回小城后亲自去找白善谈一谈工作时长的问题。  

不过很快,他们就收到消息,所有人直接进入国内城,连留守小城的一些官员和白善也被接了过来。皇帝直接住到高句丽王宫中,高氏一族都被暂时圈禁起来,包括广王一家,只有高句丽王还有自由,被皇帝拉着一起住在王宫里。  

但高句丽王一点儿也不开心,他觉得晋国皇帝是在引诱他,引诱他杀了皇帝,或者,皇帝想要杀了他。  

所以哪怕是睡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他也没有安全感,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皇帝也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