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传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领悟的土遁,恐怕要比市面上的复杂深奥一些,只可惜你境界太低,没办法将其转述出来,我又没有修炼过土行功法,恐怕无法完善的很好。”黄昭明惋惜的说道。  

黄华金也一脸沮丧,他现在领悟到的土遁,消耗的灵力实在是太多了,以他金丹前期的修为,最多遁出十里,就没有灵力了。  

十里!对于筑基修士而言,都用不了一刻钟功夫,更别说金丹修士了!  

现在距离苍明山神飞升,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时间。  

黄华金自从回到广陵山后,就在闭关参悟之前的感悟,直到不久前才出关。  

黄华金一出关,实验了一下自己的土遁后,就十分失望的找上了黄昭明,希望黄昭明能够帮忙完善一下。  

只可惜黄昭明对于土行法术,并不擅长,提不出什么很好的意见。  

不过倒也不是没有一点收获,最起码黄昭明多次查看黄华金施展土遁后,弄明白了为什么会耗费这么多的灵力,  

经过黄昭明的简化后,如今黄华金耗尽灵力之前,已经可以遁出三十多里了,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  

“接下来,就要靠你自己了。”黄昭明也有些无奈的说道。  

虽然黄华金对于土行法术的天赋不低,但奈何他修为不够,境界太低,没办法进一步优化土遁。  

现在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等黄华金修为突破,二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推演,一点一点的完善。  

而黄华金选择的办法就是第二个,毕竟他刚刚突破不久,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突破,而且在完善土遁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自己的境界。  

“多谢叔祖,那我就先告辞了。”黄华金行了一礼,转身朝着自己的洞府走去。  

等黄华金离开后,黄昭明站起身子,对着桃华说道:“今日便将你移植到福地中去。”  

“好。”桃华大喜,连忙收拢自己的根须,任由黄昭明将自己从大地中挖出来。  

随后黄昭明将桃华带到福地中,径直走向早就准备的地方。  

“这里是福地中,除了灵根所在外,灵气最为浓郁的地方,桃华你觉得怎么样?”黄昭明问道。  

按照黄昭明的安排,灵根附近是用来让族人闭关突破大境界所用的。  

而这个地方,便是他为自己准备的修炼之地,位于福地东边,不远处还有北面湖泊溢出,而后形成的一条小溪流。  

水木灵气浓郁,是最适合黄昭明和桃华的地方。  

桃华的神识透过玉牌,看到了此地浓郁的灵气,心中非常的满意,道:“好,就这里吧。”  

黄昭明立马动手,挖出一个大坑,将灵桃树从玉牌中一出来,放入其中,然后浇灌了一份三阶灵水,补充灵桃树的生机。  

“福地中的灵气,果然要比广陵山浓郁不少,应该可以比肩五阶灵脉了吧?”桃华感受一番后,高兴的问道。  

黄昭明点点头,心中腹诽道:福地开辟在四阶灵脉上,又有灵根转化灵气。  

再加上福地开辟后,黄家从中投入了一两千万灵石,还有源灵石埋入地底,灵气要是比不过广陵山的话,那黄昭明何必开辟这方福地灵境?  

“你是准备怎么建设福地呢?”桃华有些好奇的问道。  

黄昭明说道:“此前就说过了,福地只能让金丹族人长住,其他族人要用贡献点才能进来,当然,闭关突破金丹除外。”  

“而福地中五行俱全,但又各自分散,众人按照自己主修的灵根,在福地中建造洞府就是。”  

当然,像黄家那几株珍贵的灵植和灵药,比如小阴阳灵果树、凝液金果树、炼制筑基丹所需的灵药,全部种在中央灵气最为浓郁的地方。  

“你这么做,福地中的灵气怕是和广陵山也差不了多少了。”桃华心中估量一番后,有些郁闷的说道。  

黄昭明笑道:“放心吧,崇耀他们在家族中待了这么多年,怕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外出历练了,而且我也该出去走走了,到时候福地中的灵气,就是你们的了。”  

“好啊好啊!”桃华兴高采烈的说道:“你要是不在广陵山,我会替你看护黄家的。”  

黄昭明笑笑,黄家有这么多金丹修士,不可能全部都外出历练的,最起码黄华金就会留在山中,完善土遁。  

“真希望那些灵植和灵药,也能诞生灵智啊,这样一来,我就不会这么孤零零的了。”桃华感慨道。  

黄昭明哑然失笑,道:“你以为什么灵植和灵药,都像你这样跟脚不凡,二阶就诞生灵植了?”  

“要知道,草木山石之流,是最难诞生灵智的,寻常的灵植灵药,恐怕到四阶、五阶,或者突破千年大限,才有可能诞生灵智。”  

一株灵植灵药,哪怕只是一阶,只要生长了千年,就可以诞生灵智。  

像凡人口中所说的人参娃娃、芝人芝马,其实就是千年人参和灵芝所幻化的。  

而凡间可能会存在这种情况,但在修仙界中,却几乎不可能。  

因为修士们种植灵药,是用来炼制丹药的,不可能让其生长千年,而后诞生灵智。  

忽然,黄昭明想到了一个传闻,开口说道:“据说,你要是时常讲道给这些灵植灵药听的话,它们也有可能提前诞生灵智的。”  

这个传闻也是黄昭明无意间看到了,当时他只当是一个奇闻异志,并没有在意。  

就是现在,他也没觉得这件事情是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