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八十章 警察密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士群风光无限。  

当初,他和他的号在上海,处处受到军统压制,过的日子只有两个字窝囊!  

不管做什么,都有巨大的失败风险。  

因为那个人在孟绍原!  

当日本全面占领公共租界,孟绍原撤离上海之后,李士群一下子海阔天空。  

之前的情报总部,在田七逃跑之后,也并到了号。  

号实力大涨。  

尤其是影佐祯昭卸任上海机关长,由无限信任支持李士群的晴气庆接任后,李士群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上海王?上海只有一个上海王,那就是我,李士群!”  

李士群曾经当着很多人的面,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上海的天,变了!  

现在的上海,是李士群的上海!  

只是,最近,晴气庆也奉调回国,他的继任者柴山兼四郎中将,似乎就没有那么崇信李士群了。。  

他和李士群进行过一次长谈,要求对上海目前的局势做出准确分析,以及进行一些改变。  

但是在交谈中,李士群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耐烦,甚至在言语上,还不自觉的顶撞了柴山兼四郎。  

李士群自己没有感觉到什么,可这却引起了柴山兼四郎的严重不满。  

“李士群的势力太大了,需要遏制。”  

在送走了李士群之后,柴山兼四郎恼怒的说出了这样的话。  

上海需要李士群。  

但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李士群!  

可现在的李士群,却已经越来越不把日本人看在眼里,对于日方下达的命令,也总是阴奉阳违。  

需要做出改变了。  

柴山兼四郎中间做出的第一个改变,是任命冈村武志为日本华中宪兵司令部特科科长。  

如果说日本人中有谁最痛恨李士群的,毫无疑问就是冈村武志。  

他的他的哥哥是当初赫赫有名的“长岛十三枪”之二,千里迢迢的来到中国,&bsp&bsp他的哥哥却死在了上海。  

完全是因为李士群的重大失误造成的惨剧。  

冈村武志把这笔账,算到了李士群的头上。  

只是因为影佐祯昭的压制,&bsp&bsp他才不得不按捺住愤怒的心情。  

现在,&bsp&bsp不是影佐祯昭,&bsp&bsp不是晴气庆,而是柴山兼四郎了。  

在抑制李士群势力的问题上,&bsp&bsp两个人一拍即合。  

只是,冈村武志需要找到一个机会。  

而对于这个新的人事调动,春风得意的李士群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他现在需要全力对付还在上海频繁活动的军统。  

在孟绍原离开后,&bsp&bsp接任他位置的是王一心。  

这倒不足为虑。  

最大的威胁是孟绍原留下的那套班底,依旧活跃在上海的各条战线。  

以赵云、夏侯惇为首的这些军统特工,神出鬼没,&bsp&bsp持续在上海战斗。  

还有当年刺杀陈箓的五杀手,平福昌和谭宝义,在准备刺杀汪精卫的时候不幸失手,&bsp&bsp被号抓获,&bsp&bsp慷慨就义。  

但剩下的朱山猿、尤品三、徐国琦三人,&bsp&bsp却矢志为自己同伴复仇,不断的袭击号,&bsp&bsp造成了李士群手下大量伤亡。  

这就是让号特工闻风丧胆的“上海三大杀手”。  

这些都让李士群头疼不已。  

孟绍原虽然不在上海了,但他的影响力却根本没有消除。  

其实,&bsp&bsp在和军统做着你死我活斗争的同时,&bsp&bsp李士群也在悄悄的干着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比如释放被俘军统特工。  

谷颦<spa>这些,&bsp&bsp都是他最大的债主倪多成从中牵的线。  

李士群很早就和倪多成展开了合作,每释放一名军统特工,他都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报酬。  

最早的时候,&bsp&bsp倪多成是拜托他释放一名参与了支持抗战,&bsp&bsp被号逮捕的商人的儿子,并且许诺了重酬。  

李士群同意了,&bsp&bsp在他看来,&bsp&bsp这就是个孩子,&bsp&bsp释放了也没有多大的事。  

这以后,倪多成又出重金让他释放了一名直接参与了支持抗日武装的商人。  

李士群在犹豫了数天后,&bsp&bsp还是答应了。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开,&bsp&bsp便没有办法关上。  

李士群的胆子越来越大。  

除了那些特别重要的人物,只要钱给的到位,&bsp&bsp他都敢秘密释放。  

在他看来,&bsp&bsp除了金钱的因素,这还可以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天知道将来的局势会变得怎样。  

“李部长。”  

他新提拔的亲信骆德本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现在的李士群,&bsp&bsp身兼数职,是汪伪清乡委员会秘书长,特工总部负责人,伪江苏省主席。  

他最喜欢别人对自己的称呼,是“李部长”,而不再是过去的李主任。  

“什么事?”  

在部下面前,他总要摆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有个警察要想见您,说有重要情报汇报。”  

“警察?”  

“是,叫白继业,二十多岁就开始当巡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