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时代变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洞明子星君却是面色一怔,眉头微微蹙起。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  

轻声重复了几遍后,洞明子星君蓦地抬手一拍自己那隆起的额头,连声:“哎呀,哎呀,是你,那晚竟是你!”  

太渊、太禹和范贤,同时茫然地看向老星君。  

却见洞明子颇为激动地起身,抖了抖衣袖,指着范贤,吟颂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这下轮到范贤傻眼了。  

这都是快半年前的事儿了。  

落星镇遇袭前夜,登云阁,与王阳醉酒吟诗。  

难道?  

洞明子一见范贤这表情,心底登时便有数了。  

“哈哈哈没想到,没想到啊!  

老夫以为那惊鸿大才,只是人海匆匆。却未料到,原来就在身边!”  

洞明子激动得老脸泛红,一把抓住范贤的一只手,目露精光道:“再给师伯吟颂一回,可否?”  

突然有一种被家长要求在亲朋好友面前秀才艺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范贤嘴角抽了抽,在三位长者的注视下,极力克服着内心的不适感,来了段诗朗诵。  

一首短歌行,千载建安骨。  

另一个世界的文明,在这个世界同样可以大放异彩。  

便是不通词律诗文的太禹长老,都咂摸到了其中的豪情壮怀。  

“能写出这般诗作,属实大才!”  

太渊眨着眯蒙老眼,看向自己徒儿的眼神,骄傲中带着一丝疑惑,疑惑中又夹着几分惊诧。  

如何听不出来,诗句中求贤、求能,对有识之士的惜才之心。  

“乐天啊,”洞明子星君老眼蹭亮、精神振奋地用力握了握范贤的手腕,掩饰不住内心的激昂,道:“只可惜你并非那皇室子弟啊!”  

太禹、太渊下意识又再对视一眼。  

星君师兄这话说的…当然了,这是在司空山,又没外人。不过,这般言语,总归有些不妥。  

范贤眨了眨眼,心说,师伯您一定与我家七爷很有聊。  

“师伯,不可不可。  

这诗也非弟子所作,是弟子小时候听一位教书的曹先生吟的。觉得有趣,就记下来了。”  

“欸,小乐天,休要唬弄洞明子师兄。”太禹长老挠了挠头,双眼眯起似是在极力回忆,“那个,那个什么…  

海天茫茫,星河什么什么水中央。”  

黑长直长老在诗词歌赋这块的记忆力,当真不咋样。  

努力想了好一会儿,太禹长老直接放弃,笑呵呵地对范贤挥了挥手,“来来来,你来。”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清署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吟罢,洞明子星君当即击掌大赞,“妙!  

川州之景,咏夏之境。有情有韵有意,妙绝!”  

太渊也捊着胸前长须,笑眯了眼,点头直夸:“是不错,是不错。”  

此前,江湖、庙堂,生存还是死亡的,话题正经得还挺严肃。这下倒好,画风突变,成了中华好诗词鉴赏。  

这弯拐的,险些晃断范贤的腰。  

行吧,三位长辈开心就好。  

细细品了品,洞明子星君不停地点头,面上始终都挂着某种‘有徒如此,夫复何求’的笑意。  

太渊长老笑着笑着就有点迷,总觉得师兄看向自已徒儿的眼神,好像哪里不太对劲。  

“乐天啊,”洞明子星君轻拍了拍范贤的手腕,示意他坐下,温声道:“咱们奇门遁甲一道,实则可分为二。  

主修秘术、阵法,主战,攻杀伐之道;因而,习此类者,若非江湖各门派原弟子,便多在军中谋事。  

研学推衍、卜算,主谋,营术数之道;因而,习此类者,若非各世家、贵门子弟,便多在各州、郡、府,或大盛周边邻邦小国,问朝政之事。  

你天姿过人,悟性超群,无论哪一道,师伯都相信你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不过,乐天,有一言,师伯作为长辈,需叮嘱一句。”  

话题又被星君从九霄云外拽回来了。  

范贤侧身冲坐回原位的洞明子星君,深揖一礼,“愿听师伯教诲。”  

老星君颔首浅笑,语重心长道:“你方才之言,都无错。  

世间万物万灵,皆受天道束缚。  

便是破出品级迈入化境、宗师境,除却寿岁增长、功力深厚之外,仍被世事所裹、被欲念所困。  

凡人难有超脱,不外如是。  

正如你所说,未得大自在、先求小安逸。  

修身立命,当需谨记!  

将来不论你踏上哪条道,江湖也好、朝堂也罢,都得遵守那些在你看来,或许不过是最基本、最浅显的规则。”  

范贤听明白了。  

这位师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悉力,便是在智者当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应该,并不是今天才看出他的思维方式,与这个世界现存规则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这是自然,九年义务教育又不是白受的。  

他的为人准则,他的三观,哪能短短十八年,就被磨掉。怕是再来个一百八十年,都未必…  

呸,此处不插旗。  

其实,没什么好理论的。代沟这种东西,自古有之。  

这是纵横万千世界,普及度最高、仅次于婆媳关系的人类终极矛盾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