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标准展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问大家一个问题。  

在战争之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不同的人回答肯定不一样。这就好像当年那个经典的命题:杜鹃不叫,一样。目的是测试出不同人对战争的理解。那么问题来了,藤丸立香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呢?  

答案是…  

一骑当千的猛者。  

藤丸立香在极近的范围内亲眼目睹了一场无情的杀戮。  

左手边,是斋藤一。这个总是嘻嘻哈哈的剑士,用剑的技巧可跟他的表情完全不一样,那是非常值得一吹的水平。  

要知道,新选组是一个自发的剑客组织,在一堆剑客里被评选为首屈一指得是多大的殊荣啊!这就好像李小龙被那个时代的国内外武术家一致好评一样。含金量跟现在被自媒体吹出来的太极宗师完全不一样。  

阿一的剑收放自如,看上去,他完全没有一点架构,双手随意的下垂,只要有人切近,那就是随手一刀,或砍,或削,或挑,或刺,没有一个章法,偏偏又好用的没办法。  

而右手边,则是李书文。这个看上去已经八九十岁的老者,完全无视了“拳怕少壮”的说法,明明看上去是个不怎么起眼的小老头,扔到哪个盲人推拿院里你甚至很难把他和其他盲人按摩师分开,但这位老人打起拳来,是真的要命——要别人的命。  

八极拳本来就是中国拳法里以刚猛见长的拳种,老爷子的拳已经完全锤炼到了凶器的地步,通称:无二打。只看这个老爷子就好像拍功夫电影一样,拳打,脚踢,飞膝,顶肘,招式运转自如,只要有人胆敢凑近,那么就是一拳上去…  

然后就能看见人体刷的飞出去,然后哀嚎一声,就死了。  

藤丸立香被这一左一右两个杀神给护着,自然是安然无恙。  

既然知道御主安全,那么其他负责突击的人就可以大闹了。  

对,说的就是两个信长。  

男信长手里的武器,简直就像是加特林火炮,而且光看大小,比加特林还要巨大!可想而知,这么巨大的武器,在火力上有多么巨大的优势!  

突突突突突突,到处都是织田信长这挺魔王炮的声音,狂乱的轰击,轻而易举的将敌人的兵海分出一条血路!  

而乘着这条血路,是手持指挥刀和火枪,小个子黑长直的女信长,她的打法就更为奇妙一点了。  

她就好像各种动画里都会有的,手里能变出各种武器的战士一样,手一抬,就能召唤一把火绳枪。  

这火绳枪到是很类似于正常科技水平的日本火绳枪了。然而,织田信长的那个年代,火枪是个很麻烦的玩意。先不说造价如何,入手困难之类的问题。那个年代的火枪,精度不高,而且射速有限,最重要的是,单发,扣一次扳机就得换一次子弹,而且换弹时间非常的长。  

现代的枪械游戏里,一把枪精确度不行,射速不快,打一发就得换个弹,威力也不行,这枪肯定没人用。  

是以,在织田信长的年代,火枪被视为是玩具,根本没有什么人看中它。在日本,率先启用火枪队的或许不是织田信长,但把火枪队玩出花样的,毫无疑问就是这个人。  

打一枪就得长时间换弹?那么很简单啊,把士兵分成三排,一排射击之后换弹,二排射击,射击完换弹,三排射击。那么三排射击完,基本第一排就换好了。  

这就是著名的三段击。  

而这位女性信长的战术,就颇有这种豪爽与天马行空的创意。  

既然火绳枪打一发就能换子弹…  

那么,干脆别换弹,换把装好子弹的枪不就得了!  

是的,这个女性信长,直接把枪械当做一次性武器!打一发就扔了,然后随后再召唤一把!  

这可不是什么三段击,而是全新的三千连射!  

“怎,怎么可能!明明,明明我才是占据优势的一边!怎么可能,你们这些一点战术都不懂,在行军路上玩玩闹闹走走停停,一点战争常识都没有!不知道派斥候,也不懂兵贵神速!我怎么可能,怎可能会被这种垃圾给!”  

真正的织田信长大概永远都不会理解吧。他一定不懂吧。为什么这个战争小白,居然能这么顺利…  

没办法,这就是所谓的一骑当千啊!  

原本自己带来的士兵有三四万,预定是趁着这帮小白进入粮仓之后,来一个围歼,结果没想到,居然是自己…  

士气这东西,主要取决于战场的情况。现在明明敌人就这么几个,结果杀得风生水起,这些日本兵也不是傻子,当然渐渐就开始害怕了,恐慌了,畏惧了,不敢上前了。  

没办法,毕竟,人都有想要活下去的心情嘛!  

自己冲上去的伙伴,各个被打的很惨,半路上就化成光消失了,一开始大家还相信人多势众,结果后来谁也不信了。  

打个屁啦!这几个人,有备而来!根本不是大名说的这样,说他们是乌合之众!哪里乌合之众了!最好有这么强的乌合之众!  

这就是所谓的辩证关系了。  

“兵败如山倒…吗…可恶…重整旗鼓!撤退!”  

真正的织田信长果断的选择了撤退,大手一挥,麾下的士兵赶紧逃了开,藤丸立香忽然明白:自己打仗要什么士兵啊?这些大英雄往前面派不就行了?!  

嗯嗯!学到了全新的战术呢!  

自然,凯旋而归的藤丸立香,心情爽的不能再爽。还好她只是一个大名,而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