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诛文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韩豹率先将目标锁定在了袁军大营前的拒马与路障,他冲站在身后高台上的令兵挥了挥手!  

令兵见状,连忙挥舞令旗!  

士兵们纷纷伸长脖子望向令兵方向,一副翘首以盼的模样!  

令旗挥舞,幽州士卒连忙将石弹抛向袁军大营的寨墙及拒马方向。  

轰!轰!轰!石弹划破长空,落于寨墙之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巨响之声不绝于耳,而被石弹击中的寨墙也业已摇摇欲坠。  

文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深知寨墙被巨石击倒怕也只是时间的问题,面对幽州军的投石打击,自己却只能坐以待毙。  

袁军的投石车射程不够,根本无法给幽州军造成丝毫的威胁!  

半个时辰后,经过数轮的投石打击之后,袁军大营辕门前的寨墙轰然倒塌,坍塌处赫然出现了一个大约三十丈左右的缺口。  

然而,出乎双方意料之外的是,韩豹却并没有立刻命令士兵向缺口处发起冲锋,他命投石车继续向缺口处发射石弹,他欲将那些想要上前封堵缺口的袁军士兵统统砸死在缺口附近。  

李杨早有严令在先,士兵的生命高于一切,但凡能用武器与装备解决的问题,皆不可令士卒上前白白断送性命,他可不想与敌人以命换命搞消耗。  

韩豹对李杨之令唯命是从,因而从不与敌军打消耗战!  

又过了一刻钟左右,此时天已大亮。  

当再也没有袁军士兵敢用自己的身体去封堵缺口时,韩豹终于下达了向袁军大营发起冲锋的命令。  

韩豹头戴闹龙银盔,身披鱼鳞银甲,外罩一领大红袍,胯下狮子骢,手提紫金镔铁棍,一马当先的向缺口处冲了进去。  

缺口内有袁军士兵欲以弓箭偷袭韩豹,但韩豹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挥舞紫金镔铁棍舞将周身护得密不透风。  

韩豹且战且进,当其冲进袁军人群时,随之而来的俱是人仰马翻的景象,韩豹杀法凶猛,手下竟无一合之敌。  

幽州军士亦步亦趋的跟随韩豹冲进袁军大营,然而他们却没有急于向袁军发起冲锋,他们先以弓弩远程射杀敌人的有生力量,待箭壶中的弩矢用尽之后,士兵们才跟随韩豹向敌人发起了冲锋。  

幽州军秉破竹之势,将袁军打的哭爹喊娘,溃不成军!  

在付出了七千多名士兵的生命之后,文丑果断向全军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双方的战损比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  

整场战斗就好似幽州方的屠杀表演一般,袁军尝试了数次反扑,可迎接他们的始终都是幽州军的强弓劲弩。  

袁军实在拿辽东弩没什么办法,最终文丑只好放弃了骄傲,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撤退。  

战斗持续了两个时辰左右,最终以袁军全线溃败而暂时的告一段落。  

文丑率领残兵败将沿着来路撤退,准备与袁谭合兵一处,再言其他。  

文丑有勇无谋,是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姜丹之人,荀谌曾数次向袁绍建议不可令文丑独自领军,结果,袁绍不听!  

撤军途中,文丑从未想过此乃敌军之计,只一味地率军逃命。  

韩豹留下五百人打扫战场,然后率军远远地吊在了袁军身后五里的位置,他的任务是将袁军赶进李虎早已布好的口袋里,当袁军进入包围圈之后,自己再与李虎一同将口袋收紧,争取给袁军一网打尽。  

大军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官道上,一眼望去尽是无尽的荒凉之感。  

“报——”  

斥候飞马而来。  

直至韩豹身前五步才急急勒马!  

斥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道“报将军,袁军于前方五里处被李虎将军率军拦了下来,双方正在进行着激烈的交锋。”  

韩豹默默地点了点头,道:“再探!”  

韩豹挥退斥候,而后命大军加速前行。  

收网的时候到了!  

一刻钟后!  

韩豹与赵云率骑兵抵达战场!  

韩豹与赵云二话不说,便率领铁骑向袁军发起了冲锋。  

韩豹特别叮嘱众将,道:“此战以杀伤敌军最大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尽量不要接受袁军士兵的投降。”  

“诺!”众将纷纷拱手领命,继而率军加入了战团之中。  

战斗持续了两个半时辰左右,在幽州军前后夹击的情况下,袁军大败,逃出包围圈的袁军士兵寥寥无几。  

此战袁军损失惨重,先锋军几乎损失殆尽,逃出生天者不足两千人,而这两千人中几乎人人带伤,完好无损者寥寥无几,估计能够活着回到袁军大营与袁谭会合的不会超过一千人。  

文丑被赵云押解至韩豹面前,他在赵云的龙胆亮银枪下,竟连三个回合都没走上,便被赵云给生擒活捉了。  

此战赵云捡了一个大漏,李虎正欲纵马冲向杀文,结果却被一群不知死活的袁军士兵给拦了下来,李虎吸引了文丑大部分注意力,正当文丑准备纵马杀向李虎时,赵云突然从身侧杀出,将文丑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高手过招,失了先手便再难挽回败局,结果,文丑与赵云战至三合,便十分悲催的被赵云击落于马下!  

望着被五花大绑按倒在地却仍然梗着脖子的文丑,韩豹连句劝降的话都没说,一脸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杀了祭旗!”  

文丑也还算条汉子,至死都没开口求饶!  

自打踏入冀州以来,幽州大军已连战数场,共计伤亡约五千人左右,其中战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