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霄说的直道,实际上就是秦直道。也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  

祖龙被称为千古一帝,那可不是吹出来的。  

书同文,车同轨什么的自不必多提。这秦直道在交通条件恶劣的古代,那就是真正的工程奇迹。  

这个时代的道路,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晴天满身土,雨天一身泥。’  

除了长安城这样的大城市会有石板铺就的道路之外,外面乡野之间,乃至于小的城池市镇里,那都是实实在在的土路。  

晴天的时候还好说,到了下雨天说不得一脚下去踩到了深坑,整个人都没了。  

要想富,先修路。  

无论是为了便民行走还是行商方便,又或者是便于运兵。道路永远都是最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  

秦直道这里修建的时候,用的都是煮熟的熟土,先锤在碾之后夯实,就成了古代的高速公路。  

而且为了避免生杂草导致道路损坏,还要在那些熟土之中嫁入大量的碱,避免生草。  

因为质量足够好,秦直道甚至一直沿用到了两千年之后。  

“陛下。”  

主父偃当即说“别的都不缺,就是缺人手。修路这种事情,人越多越好。”  

朝臣之中有人喊“大汉每年的徭役那么多,怎么会人不够的?”  

主父偃当即转头过去呵斥“你懂个屁。这是修陇西至敦煌之地的直道。那么远的地方,关东的徭役走过去役期都过了。”  

“那关中的呢?”  

“关中的徭役都已经用尽了。修作坊,采矿,烧窑,修补城池边墙,随军运粮,牧马养羊修船开渠修路架桥...”  

主父偃掰着手指头数了一大串的工程出来,表示哪怕是距离近的关中民力,也是已经被用到了极限。  

而且关中还一项必须要做的大工程,那就是给王霄修陵,这可是数以十万计的民力。  

“陛下勤政爱民,这些年来从未动过大工。要不然的话,天下民力那就更不够用了。”  

主父偃这句话有拍香屁的嫌疑,不过说的也的确是实话。  

所谓大工,说的就是大兴土木的盖宫殿什么的。  

这种单纯只为满足皇帝个人需求的工程,那才叫真正的百害而无一利。  

真要是盖宫殿,不但花费无数还需要数以十万计的人力才行。  

动不动就说数以十万计,这并不是夸张的修饰,而是真正的事实。  

因为这个时代做工都是依靠双手,没有机械可以提供帮助。依靠一双手来做大型工程,那就只能是用人数来硬推了。  

修建一条从长安城到敦煌的直道,没有十万起步的民夫,你还想能修通?  

朝臣之中又有人提建议“可让迁徙之民做,他们离得近。”  

此话一出,四周众人全都笑了起来。  

这就是一句废话,因为王霄之前说的很清楚,迁徙过去的人全都免除徭役赋税三年。  

现在让人家去修路,那打的就是天子的脸面。  

“行了。”  

王霄直接摆手说“霍去病这次不是俘获了十多万的匈奴人吗。挑其精壮用来修路,命驻屯将军李息派兵监管。少府这边再安排一批工匠过去跟着。”  

“喏。”  

这个命令倒是不错,虽然养活这些匈奴人也要花费不少粮食,可至少剩下了民力。若是从关东之地调集徭役,那可就是真正的劳民伤财了。  

“时辰差不多了。”  

安排完事情,王霄站起身来招呼众人“随我去迎接骠骑将军凯旋!”  

百官勋贵们都随着王霄出了长安城三十里地,郊迎从河西回来的霍去病。  

而沿途看热闹的百姓们,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几乎是长安城内外的人都来了。  

哪怕是当年卫青灭国凯旋的时候,也没有这么轰动过。  

深究其原因,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  

卫青灭国,灭的是卫满朝鲜,是三越那种在百姓们看来不入流小国。  

而匈奴的话,大汉几十年来备受匈奴欺凌入侵,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强国。  

霍去病不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歼敌超过十万之众。还把匈奴人延续宗祀的祭天祭品金人给抢了回来。  

这一点在百姓们的眼中,那就是灭了匈奴人的传承,是灭了其宗祀祭祀的灭国之功。  

不入流的小国与欺凌大汉数十年的强大匈奴相比较,自然是霍去病这里更受欢迎。  

所以此时出现数以十万计的百姓们来郊迎霍去病,也就不足为奇。  

等候的人群之中有许多的马车,这些马车里坐着的可不是百官勋贵。  

天子都是骑马等着,百官勋贵们自然不可能去坐马车。  

大汉又不是大怂,百官勋贵们文弱到了出行必须坐马车的程度。  

谁要是真的到哪都是坐马车,那肯定会有人讥讽‘你老了,不行了,该回家了。’  

当着别人的面说这种话,必然会引起一场斗殴。因为大汉不是大怂,百官勋贵们很少会背地里下刀子,有仇都是当面挥舞拳头。  

这些马车里坐着的,实际上是众多勋贵家的女儿与细君们。  

那用意也就很明显了,都是奔着还没有成亲的霍去病来的。  

他还不到二十岁,就已经是顶级的列侯,并且名声如此之大,能力又是如此的能打。简直比当年的卫青还要受欢迎。  

在大汉这里,文绉绉的,弱不禁风的男人不但不会受欢迎,还会被耻笑无能废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