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德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住笔趣阁.  

就像是蒙毅说的那样,头曼单于之前在河面被封锁之前,是有会逃走的。  

可也就像是王霄说的那样,他是匈奴人的老大。  

在一场事关部落生死存亡的大战之前,身为老大却是主动跑路,那结果不是老大被干掉,就是整个家族世世代代都不可能再有出头之日。  

所以那个时候的头曼单于,他根本就不可能跑。  

他要是提前跑了,抛弃了其他部落,那他和他的家族就会彻底完蛋。  

而现在的话,虽然连性命都丢掉了。可他几岁大的儿子,却是被忠心耿耿的奴仆带着一路向北逃亡。  

若干年后,等到这个名为冒顿的孩子长大,凭借他父亲曾经的威名,说不定能上演一次经典的十年河东与十年河西。  

当然了,前提是那个时候大草原还没有被王霄一口吞下。  

至于河西走廊,今年肯定是没办法了。  

因为要设置新的郡县,要和月氏,东胡,匈奴残部以及众多草原蛮族打交道,外加警惕代地的李牧与公子嘉。  

事情太多,蒙恬分不出精力和人去攻打河西走廊。  

好在他这次抓了太多的俘虏,足有十几亩地之多。  

一亩地666平方,理论上一平方最多能塞进去二十个人。估计蒙恬也没那么夸张,一平米十个人差不多了。  

十几亩地的话,至少十万以上的俘虏。  

而且这还不是全部。  

战败了的匈奴,有大量的人口仗着跑的快四散逃亡。  

这些人之将会有一部分幸运儿,可以找到船只什么的渡河逃跑。可大部分人最终还是难逃被抓捕的命运。  

如此之多的匈奴青壮,将会成为大秦帝国所渴求的免费劳工。  

他们的第一个工程,就是修建从九原城出发,南下过延安,直抵咸阳城,长度超过一千百里地的秦直道。  

加班加点的修完了这条路,剩下还活着的人,将会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留在九原郡等新增的郡县之,负责修建河渠道路。而另外一部分,则是从这里修建通往河西走廊,甚至于通往西域的秦直道,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  

不用担心他们的人数减少会导致工期延长,驻扎在边境的数十万秦军,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去草原上抓人。  

而且王霄还学着那些西方殖民者的段,让秦军用粮食布匹,还有铁锅什么的作为诱饵,引诱草原上的部落去帮忙抓人。  

不管是属于哪个部落的,只要能抓来人就行。  

对于目光短浅的草原部落来说,这种吸引力是绝对难以拒绝的。  

草原再大,各种不知名的部落再多,终究是有被抓光的一天。  

而且挑起部落去抓人,那就等于是挑动了战争。到时候人口损失会更加迅速。  

不需要担心抓的人太多没活干,大秦正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数不清的工程需要人。数不清的大型矿山需要不怕死的矿工。  

对于草原蛮族的需求,简直是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  

与此同时,随着再次开疆拓土,安排出来了许多全新的郡县。对于官吏的选拔,已经不能再等了。  

考试成绩放榜的日子到了,咸阳城内外再次人山人海起来。  

巨大的露布下,不时就会有欢呼声传来。从早到晚,从第一天到第二天,再到第第四天一直没有停。  

开始的时候,榜上有名的人还很高兴,那叫一个欢呼雀跃,甚至还要呼朋唤友的去胡吃海塞一顿。  

可随着上榜的人越来也多,甚至达到了十个参加国考的学子里,至少有九个半能上榜,那这份喜悦就迅速被冲淡。  

榜单上没有公布成绩,只有学子的名字。  

一住笔趣阁.  

名字上榜的,就算是合格。  

考语,实际上是考的基础的书写与辨识的能力。  

考数学,是进一步的确认他们的才能与进取心。  

能满足这两点的,起码做个刀吏毫无问题。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轮的考试。  

这次不是出题目的试,而是进行面试。  

考察的不是能力,而是德行。  

是德行(第一声)不是德行(第四声)。  

有本事的人没有操守,只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和损失。所以这方面是一定要严格把关的。  

榜单上没有公布成绩,可成绩本身还是有的。  

成绩好的,都会安排在靠前的位置接受面试。  

如果面试效果好,被评价为德才兼备。那就笑吧,起码是县丞起步,直接坐到县令也很正常。  

之后就是德行一般,才能也一般。大致上就是地方上的小官小吏,一生都没有太多继续上升的空间。  

而德行一般,才能不怎么样。或者才能一般,但是德行勉强及格的。那就是各地刀吏的命运。  

至于德行不及格的,那就干脆利落的会被淘汰出局。  

在这其,儒家的学子除了公羊派之外,全都会被分发去四野八荒之地,去教化影响那些蛮族们。  

如果他们真的能说服那些只知道挥舞刀枪,劫掠无数的蛮族。让各地的蛮族主动投靠,献出地盘和人口的话。王霄抬高儒家的地位又能算得了什么。  

数以万计的学子之,绝大部分都会被送往偏远地区。像是新近设立的九原郡,就是主要目的地之一。  

新任的九原郡郡守定下了是甘罗。  

他原本是计划去巴郡做郡守的,可王霄认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