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好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玄法通灵,灵咒破门,摄!”刘玉先是施展灵力法手将这条魔虫的虫尸,从池中捞出。  

随后施展摄灵法印,将此虫的“假丹”从虫身紫府中摄出。  

这一步骤定要及时,因为当灵兽命陨后,其紫府灵门,也就是紫府这一小空间的入口便会快速塌陷。  

等整个入口通道塌陷消失,再想将此丹取出,便几乎是不可能。  

“封!”还算及时,刘玉将一枚泛着四色灵光的虫丹凭空慑出,随后小心存入一封灵药匣中,完成这一步,刘玉长松口气。  

接着又将虫尸盘绕放入一长条药盒,同样收入了储物袋。  

若此行有命回去,便将虫尸送与白娘当点心,白娘当年没少因此虫受罪。  

做完这些,刘玉盯着池中这件小山一样的葫芦法器,不由陷入了沉思。  

若这位鬼沙前辈信中所说的那两门控沙秘术为真,倒可趁着秘境未开之前,尝试修炼,若能掌握一二,配上这两种毒沙,应大有可为。  

这两种毒沙虽以阴力来操控,才能发挥出二者最强威力,但以法力也同样能驱动。  

即便威力有所衰减,就凭着这两种毒沙的诡异特性,出其不意下,也会有奇效。  

就算这半年内无法参悟这两门秘术,到时也可将这两种毒沙蓄力天女散花般直接撒出。  

权当耗损对手法力的一种手段即可,想来效果也会不错!  

想罢,刘玉盘坐于池边,开始着手炼化池中的这件“聚阴沙葫”,好收为己用,等炼化了此葫,便将池中黑水与池底的霾风沙一道收入沙葫。  

这件“聚阴沙葫”品级虽不低,但已是无主之物,炼化起来并不算难,只需灵识沿着葫身灵脉一路找到控器核心铭文,以自身魂力打上魂印标记即可。  

刘玉不急着立即炼化此葫,谨慎地以灵识小心探入葫身,查看葫中具体状况,以防有诈。  

葫内如信中留言所说,有着两个储沙耳室,空间可着实不小,其一空着,另一耳室中储存着某种血色晶沙。  

想来就是信中提到的“噬灵血沙”。  

见无异样,刘玉这才放心开始炼化此葫。  

“不好!”当灵识侵入沙葫,沿着葫身灵脉眼看就要找到控器核心铭文时,但见一团黑烟正盘踞其中。  

这团黑烟瞬间如毒蛇觅食般沿着灵识,直接冲向了自己的泥丸宫。  

“哈、哈,天不亡本尊矣!”刘玉泥丸宫的意海之中,这团黑烟化为一人影,正是鬼沙上人躲在血葫中的残魂。  

他在葫中等了足足二百余载,终于等来了有缘人。  

这件血葫可不单只有储物、聚阴之效,炼制时用上了镇魂玉、秘银、嗜灵血玉等多种高级灵材。  

还具有收魂、养魂之效,乃是一件护魂法器,取名为“聚魂沙葫”。  

如信中所说,当年鬼沙上人在渡诛邪雷劫下,无奈自爆鬼丹自保,即便如此,神魂在天雷之下,也差点被灭。  

虽侥幸逃过一劫,但神魂受创溃散在即,可谓无力回天。  

鬼沙上人无奈只能孤注一掷,散去残破鬼体,残魂遁入“聚魂沙葫”中潜伏。  

以图炉火岛下次现世时,有人能发现这处洞府,贪念作祟,等其试图炼化此葫,自身便可夺舍重生。  

其信上的留言,大多也为真事,不过鬼沙上人自身可无半点忏悔之意,只不过想通过此信,来降低来人些许戒心而已。  

鬼沙上人在未结丹前,便早早已是九星轮回死侍,一生杀人如麻,曾在一座岛上布下“万魂血葬聚元阵”,屠戮整岛数万生灵,炼得一枚“万灵血元丹”。  

又在此洞府培载玄阴尸藤,以尸为料,精心培育出一枚“九阴白肉果”。  

后入化煞秘境,得化煞玉果渡劫,结的是三品鬼丹,而不是两品。  

这样一背叛宗门、亲友,嗜杀成性之辈,怎会生出什么忏悔之心?  

至始至终,在鬼沙上人的眼里,便只有长生,什么亲情,人性,道义,这些都是狗屁。  

“筑基大圆满,不错!不错!”当感知这人生魂的强度与一身修为后,鬼沙上人越发兴奋。  

虽然鬼沙上人堂堂金丹神魂在雷劫下已受重创,此时只剩一道残魂苟活,残魂强度甚至还不如对方泥丸宫中的生魂。  

但他的这道残魂混合着杀戮生灵而衍生而来的大量血灵煞气,对生魂的克制极大,鬼沙上人有信心,定能夺舍成功。  

随即化为一道泛着点点血光的黑影,朝着位于泥丸宫中间的那团青灰魂体飞射而去。  

“什么东西!”当鬼沙上人一头扎入对方魂体内,便觉不对劲,四周涌现出了大量淡紫雾气。  

这些淡紫雾气与魂气有些类似,但又不同,因为鬼沙上人惊恐发现自身的血灵煞气竟无法污浊这些淡紫雾气。  

且血灵煞气正在一点点被这些淡紫雾气消耗,不对劲,很不对劲。  

鬼沙上人的这道残魂此时想退走,已然来不及,被四周大量淡紫雾气紧紧包裹,一动不动,压制在了对方生魂之中。  

“不、不!”  

“道友听吾一言,都是误会!”  

“道友若愿饶贫道一命,贫道定将一身所学与参悟,倾囊相授!”  

“对了,贫道知晓不少机缘所在,其中甚至涉及结婴辛秘。”  

“这些机缘道友难道就不想知道吗?”  

“不…”  

因为随着护住鬼沙上人残魂的血灵煞气一点点被耗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