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普通(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看,最近发生的这都什么事?  

地藏出手搞事暂且不提,这属于道门与西方教正常范畴的交手,总体而言互有胜负,普通的势力斗争。  

但紧跟其后…  

先是自家师父姻缘出现问题,被圣人娘娘牵了红绳;  

这波未平,玉帝陛下又突然决定,要下凡去磨砺自身、追求大道的圆满、体验后天生灵的生老病死…  

饶是李长寿有充足的常规战术储备,对此也是颇感头疼,为之吐槽无力。  

这都是闲!  

嗯咳,一个涉及圣人娘娘,一个是自己顶头上司,倒是不能多说什么。  

但好在,师父那边目前来看,依然只是一件小事,玉帝这边事情虽大,却也听了他的谏言,选取了一个较为稳妥的方案:  

神魂下凡。  

后天生灵降生时都有魂魄,踏入修行之路后,魂魄可化作妖魂、仙魂,凝结元神。  

玉帝这般先天生灵,先天化形时便为元神仙躯,大多称其元神为神魂。  

本来,玉帝打算真正意义上穿过六道轮回盘,去世间走一遭,待经历了些许劫难,有所感悟后,立地恢复玉帝真身,回归天庭。  

但这般着实有些冒险,天庭也会出现几十年缺少主心骨的‘危机期’。  

经李长寿一番不怎么费力的‘力谏’,玉帝很轻松就接受了,李长寿提出的这个方案。  

接下来,玉帝会分出一缕神魂,让自身陷入沉睡,借着这缕神魂,去经历一场真实的梦境。  

这般处置,比起原本玉帝的设想,非但没什么坏处,还有诸多好处。  

玉帝能看到的好处总共四层:  

其一,玉帝可随时从沉睡中醒来,应对紧急情形;  

其二,哪怕是转世下凡历练感悟之事被人所知,又被谁谁所算计,玉帝本身也不会遇到危险;  

其三,更为隐秘,不容易为人所知;  

其四,若是王母娘娘问起来,也方便解释…  

然而好处其实还有第五层,只是这第五层鲜少有人会考虑到,或许只是李长寿杞人忧天。  

——避免玉帝因为转世历劫时,性情产生变化。  

对于玉帝而言,数十年也不算太长。  

这位陛下也是心热,先让李长寿稍等片刻,发了一道玉符飞去瑶池;  

随后,玉帝直接将凌霄宝殿封起,对外宣布自身偶有感悟,要体悟天道,命东木公与水神,汇同通明殿当值正神,商议处理天庭事务。  

若遇紧急要务,可由瑶池王母决断。  

做完这些,玉帝前后用了不过一个时辰!  

甚至度仙门那边,青丘一族和狐女小兰还未离开,李长寿在天庭,就已‘领’到了玉帝的‘神魂灵光’,离了开始自封的凌霄宝殿…  

不难看出,对此事,玉帝陛下确实是期待了许久…  

玉帝可能不在乎此事能产生的功德之力;  

但李长寿这个急缺功德的三阶正神,自然要趁此机会,加深地府与天庭的联系。  

待数十年后,玉帝回天时,李长寿还想搞个‘大新闻’,标题都已想好——  

《玉帝亲历六道轮回,体验众生之艰难不易》!  

呃,怎么有种你已经是个成熟的玉帝,该去踏上自己的征途了的既视感…  

将这一点神魂灵光小心翼翼放在袖中,李长寿驾着这具纸道人,径直赶回了水神府。  

稳妥起见,他多等了半个时辰,待一具实力媲美金仙境的纸道人抵达天庭,又喊敖乙招三千精锐天河水军来水神府。  

为了表达敬重,李长寿将玉帝的神魂装在一只精致的玉盒中,又在周遭布置了数十层禁制,这才放心的收了起来…  

趁着敖乙未到,李长寿主要心神回归度仙门处,目送青丘一族驾船离开。  

不出李长寿所料,哪怕狐女小兰的红绳已缠绕在了自家师父的泥人上,二者的感情发展也绝不会太顺利。  

齐源老道依然是果断拒绝了狐女小兰,这次倒是留了余地,愿与之结交为好友;  

对此,狐女小兰颇为振奋,大有要在度仙门附近结庐而居,没事就来好友家串门的架势…  

此事后续会如何发展,李长寿也是完全看不透。  

甚至他还有些怀疑,这背后有关系到整个人族和妖族的大算计!  

且观后事。  

“哥哥!我带兵过来了!”  

一身银甲的敖乙自水神府外快步而来,头盔被他夹在肋下,虽是少年面容,已有六分英武气。  

李长寿起身甩了甩拂尘,笑道:“走吧,随我去地府阴司一行。”  

敖乙像模像样地抱拳行礼,“是!”  

李长寿笑道:“近来可回过东海?我此前在通明殿为你特意要来了出入玉符,莫要让弟妹独守闺阁才是啊。”  

“哥哥!”  

敖乙有些不好意思,嘀咕道:“我昨日刚回来,最短一个月就会回去一趟。”  

李长寿眯眼笑着,走入了星光遍布的夜幕,刚要继续调侃小龙,侧旁有道倩影跳了出来。  

“老师!这是要做什么去?带弟子一起呀!”  

声如百灵、体态轻盈,一身浅蓝短裙、稍微挽起的青丝,又能随意进出水神府中…除却龙吉公主,还能有何人?  

他要做什么去?  

简单版答案:送你父亲去轮回。  

详细点答案:把你父亲的神魂装到了小盒中,送去地府阴司托关系轮回转世,体会一把凡人的人生!  

李长寿温声道:“有要事要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