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私人博物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乔家大院》的播出,让乔家大院瞬间火了起来。  

人们这才知道,在晋中原来有这样一个去处。  

还历史悠久。  

晋中人也脸上有光,原来咱还有位商业名人,虽然比文化名人要差,但咱院子名声大啊。何况现在商业名人,地位也不低啊。  

但光是有名声,不一定就能带来旅游资源,带来了旅游资源不一定就有好口碑,支撑以后的发展,形成网红景区。  

而申林就是要建立第一个网红景区。  

申林还在燕都,乔家大院的所有管理团队都重新聘任。  

黄建林请了最优秀的酒店管理者,来培训员工。  

并且景区文化旅游着力点都进行了调整,而且是申林的方案。  

旅游看美景吃美食,还有的就是购置真的是属于这地方特色的,还价格合理的纪念品。缺一不可。  

申林都把在景区规划好了。  

特别是美食。这个世界,旅游和美食居然是分开的,特别是来这样的地方,你要是不把特色美食弄一条街,让所有人吃饱了走,人家怎么会想再来?  

当然申林还安排了特殊的表演,摔碗酒申林都差点用上。  

要是影视城建好,申林那才真的是开始长袖善舞,变成演出项目了。  

不过这都得是明年的事情。  

等胡梅春晚结束,就让她的团队帮着排戏。  

半个月的准备,除了开始迎接的本来就有的零星周边游客,很多人也开始慕名而来。  

只是还没有火爆的迹象。  

但只是一瞬间。  

全国各家电台,都在播放着一档节目。  

那就是最火的电视剧《乔家大院》同款旅游景点的介绍。  

这种新奇的景点一出现,就被很多人关注到了。  

而有一家大型旅游公司开始跟进,除此之外就没人手中有这样的项目。  

周末,全国山西周边往晋中发的旅行车,全场爆满。甚至还加开了好几十班次。  

西山的旅游项目,又有了一个好去处。  

申林在燕都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景点周末旅客的数量。一天光是门票的收入就达到了二十几万。  

但申林最担心的是能不能留下好的口碑。  

他严格控制票价和所有消费费用,甚至连停车费都关注到了。  

这也是一位曾经的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期望。  

现在自己可以改变,可以变的更好,为何不做?  

小黄是在西山,协助乔家大院的运作。  

他从来一天没这么累的,但也从来没这么爽过。  

乔家大院自己以前是来过的,是扔根棍子都打不到人的烂地方,可电视剧一开播,就开始变样。到现在,走路一个不小心,女朋友都能挤丢了。  

找谁说理去?  

可见申林的思路是正确的,还有手段是到位的。  

那影视城一旦开张,晋中的文化产业连在了一起,那就是很大的商业版图了。  

以后申林靠着这一项就可以衣食无忧了吧?  

这就是个聚宝盆啊。  

难怪老爸和侍玉柱,甚至是香江的大佬都看好申林。原因是人家真的是有本事啊。  

小黄很少佩服人,但对申林现在越来越是没说的了。  

申林再次到乔家大院,电视剧《乔家大院》完成央视首播。  

全国各地的地方电台都在做乔家大院的旅游广告。甚至有三家本来收视率不高的卫视,又在播出这部电视剧。收视率居然还居高不下。  

现在周末一天景点的门票收入达到了三十万,平时达到了九万。  

看似不多,但这却是一个开始。并且还不算其它的收入。要是算的话,平均一天将要有一百万的收入。  

晋中市里主要领导,省里分管的领导,再次全体主动,在高速路口迎接申林的车队。  

并且这次在燕都忙着春晚的筹备的胡梅也来了。  

因为申林还带给西山台一个大的发展机遇,那就是申林有一个想法,想让西山台筹备电视剧盛典。  

每年一次,做电视剧界的大学生电影节。  

要是一旦成功,对西山台,对整个西山都是有不同意义的。  

到时每年就有大批的电视剧明星和制作人出席,就是这场盛典,广告收益就不会少。  

而影响力,那就更大了。  

申林回来的时候不是周末。  

但申林还是看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省市领导跟在申林的身边,方达集团的人戴着工作牌紧随其后。  

申林买了晋中小吃给陪着自己来的任静。  

周围都是羡慕的眼神。  

要是以前说申林的影视城弄不好会赔钱,会是烂尾工程,现在西山的领导认识到,这项工程可能真的对晋中有所改变的大工程。  

小小的晋中市,一直是人口输出型的城市,从此以后,可能就会发生巨大的转变了。  

简单的转了一圈,申林一行就离开乔家大院。  

三个多月,影视城要比开工之前,多了很多的人。  

但建设的时候,并没有破坏周围的环境。  

这也是申林要求的。  

只有环境好,才能有人愿意来旅游,而不是只是看假的风景。  

当然,黄建林也是喜欢这里的环境得到保持,因为他的酒店也是需要好的环境衬托档次的。  

马友渡在和专家确定最后几处建筑风格和制式,他和专家都没想到,真的能有人像是玩文玩一样,把建筑做旧像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