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剧本变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是攻击毕望山阵地的第三天,三天没拿下一个阵地,不仅35联队的联队长着急,第九师团的师团长更急,为此,联队长寺垣忠雄大佐已经被旅团长和师团长教训了两次。  

今天他准备了大招,正面有坚固的阵地,两翼包抄他还没试过,不过中国人已经从两翼打了进攻部队两次,那就证明他们还有足够的预备兵力。  

今天,寺垣忠雄已经下定了决心,准备用一个大队来做一个局,把中国人的预备兵力全都调出来,然后毕望山阵地前方,鬼子的两个试探小队现在成了残兵,机枪和掷弹筒都已经废了,剩下的十几个鬼子离这些装备的距离不远,只有五米左右,但是他们再也没有勇气去捡起来继续射击,冯锷的枪法越来越准,瞄准的速度越来越快,在不断的射击中,冯锷终于找到了那种快速瞄准、快速射击的状态。  

“哒哒哒”  

“咚咚咚”  

鬼子的进攻中队离鬼子的残兵小队只有不到五十米了,轻重机枪在持续射击,压制着阵地上可能存在的中国火力,他们怎么也不会信阵地上只有一个中国神枪手。  

“啾啾啾”  

所有的士兵都躲在战壕里,战壕边上,只有龙佐才和一营长在观察鬼子的动静,当然,冯锷那种偶尔探出头打一枪的人不算。  

“团长,鬼子今天怎么变路数了”  

一营长一脸茫然,在他们的前方,一个中队的鬼子在阵地前面两百五十米左右停了,趴在地上驾起了轻重机枪,朝着阵地进行间断性的射击。  

“不知道,小鬼子家大业大,他们子弹多,如果他们不上来,就在那里打一年都成,劳资非常乐意陪着他们玩。”  

龙佐才趴在战壕边上,丝毫不担心鬼子玩什么花招,第一道战壕只是前沿,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让鬼子占领这里,他们朝第二道战壕撤,让鬼子仰攻,在打的最激烈的时候,六十二团自然会从他们的侧翼进攻,让鬼子首尾难顾,他们自然会退兵;这正是前两天的版本。  

“进攻”  

鬼子进攻阵地,寺垣忠雄放下望远镜,嘴唇蠕动,冰冷的发布命令。  

“哈依”  

“第三中队,继续进攻”  

“步炮中队,跟随攻击”  

参谋军官按照计划,向等待中的鬼子队列发布命令。  

“第三大队,侧翼防御准备。”  

“第一大队准备接应第二大队进攻。”  

寺垣忠雄面不改色,他已经准备了应对中队反攻的兵力,他总不可能被中国人的同一战术击败三次。  

“阁下,山炮部队什么时候开始炮击”  

一个鬼子军官请示着指挥官,本来在进攻前应该发起的炮击拖到了现在。  

“等步炮中队的信号。”  

寺垣忠雄挥挥手,示意不用着急。  

“大佐阁下,35联队的兵力用到了极至,紧急时刻就只剩下警卫中队和文职人员了;万一中国人还有新的预备队”  

参谋军官提醒着联队长,第九师团从淞沪登陆到现在,补充了好几次兵源,可是自从武汉会战开始,35联队一直没有得到补充兵源,他们的辎重大队已经不在了,全都补充进了作战部队。  

“别担心,今天的战斗,可没有那么简单。”  

寺垣忠雄微笑着,今天的作战方案,可不是他订下的,他实际上也是在执行师团部的命令。  

“团长,你看、你看、你快看”  

毕望山阵地上,一营长举着望远镜大叫着,手指着更远的地方,在更远的地方,鬼子出发的地方,又出现了大量的步兵,正在朝阵地而来。  

“嗯”  

龙佐才举着望远镜,粥起了眉头,这情况超出了他的预料,鬼子炮击都没有,上来就让步兵进行大规模的冲锋,这不合适啊“砰”  

“噗嗤”  

“啊”  

冯锷还在抽冷子射击,刚刚的一发子弹打中了鬼子的机枪手,鬼子机枪手在晃动间躲过了致命的子弹,只是肩膀上出现一个血洞。  

“确实不对劲,去叫冯营长过来。”  

龙佐才皱着眉头,从战壕边沿离开,在战壕里蹲了下来。  

“龙团长,怎么了”  

冯锷跑了过来,连续的射击,他的子弹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他也正准备补充一点弹药。  

“鬼子的动静不对,又有大批的鬼子攻过来;你还是回去,呆在旅长的身边;这样我能放心一点。”  

龙佐才皱着眉头说道。  

“鬼子从这边进攻,跟南坡有什么关系再说了,鬼子要从那边进攻,怎么的也飞不过去啊”  

冯锷没明白龙佐才什么意思。  

“等下一旦打起来,肯定会打急眼,到时候六十一团所有的部队都会参战,我有可能会向旅长求援,到时候你带着直属营上来,不也方便一点吗”  

龙佐才想了一下,他没办法说他顾及不到旅长的安危,他怕冯锷小心眼,以为他怀疑直属营的战斗力。  

“有这么严重”  

冯锷疑惑的问道。  

“嗯,鬼子今天的动静跟前两天都不一样;你也看到了,他们直接是步兵攻击,在第二波的后面,又出现了第三波;也许还会有第四波,你赶快走吧”  

龙佐才不耐烦的挥挥手,让冯锷赶紧走,最多再有十分钟,第二波鬼子肯定会推进到三百米的位置,那个时候,就是战斗的开始,他没办法再等。  

“好你保重,旅长的安全不用担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